大医精诚网 首页 血液传染病 查看内容

血液传染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 传染病 >> 血液传染病

丝虫病的症状

2015-12-22 23:57| 发布者: 羡煞卐旁人| 查看: 8| 评论: 0

以实验室检查为标准,从外周血液,乳糜尿,抽出液中查出微丝蚴和成虫即可确诊。
1.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幼虫和成虫的分泌物,代谢及虫体分解产物及雌虫子宫排出物等均可刺激机体产生局部和全身性反应,早期在淋巴管可出现内膜肿胀,内皮细胞增生,随之管壁及周围组织发生炎症细胞浸润,导致淋巴管壁增厚,瓣膜功能受损,管内形成淋巴栓,浸润的细胞中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
2.慢性期阻塞性病变淋巴系统阻塞是引起丝虫病慢性体征的重要因素,由于成虫的刺激,淋巴管扩张,瓣膜关闭不全,淋巴液淤积,出现凹陷性淋巴液肿,以后淋巴管壁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内皮细胞增生,管腔变窄而导致淋巴管闭塞,以死亡的成虫和微丝蚴为中心,周期浸润大量炎症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而形成丝虫性肉芽肿,最终导致淋巴管栓塞,阻塞部位远端的淋巴管内压力增高,形成淋巴管曲张甚至破裂,淋巴液流入周期组织,由于阻塞部位不同,患者产生的临床表现也因之而异。
⑴象皮肿(elephantiasis):是晚期丝虫病最多见的体征,象皮肿的初期为淋巴液肿,若在肢体,大多为压凹性水肿,提高肢体位置,可消退,继之,组织纤维化,出现非压凹性水肿,提高肢体位置不能消退,皮肤弹性消失,最后发展为象皮肿,肢体体积增大,有大量纤维组织和脂肪以及扩张的淋巴管和积留的淋巴液,皮肤的上皮角化或出现疣样肥厚。
⑵睾丸鞘膜积液(hydrocele testis):由于精索,睾丸的淋巴管阻塞,使淋巴液流入鞘膜腔内,引起睾丸鞘膜积液,但也有少数病人系由于急性炎症反应所致,故在消炎后即可恢复。
⑶ 乳糜尿(chyluria):是班氏丝虫病患者的泌尿及腹部淋巴管阻塞后所致的病变。
除上述病变外,女性乳房的丝虫结节在流行区并不少见,此外,丝虫还偶可引起眼部丝虫病,脾,胸,背,颈,臂等部位的丝虫性肉芽肿,丝虫性心包炎,乳糜胸腔积液,乳糜血痰,以及骨髓内微丝蚴症等。
3.隐性丝虫病也称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为夜间发作性哮喘或咳嗽,伴疲乏和低热,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超度增多,IgE水平显著升高,胸部X线透视可见中下肺弥漫性粟粒样阴影。
丝虫的微丝蚴和成虫均可引起病变,但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者是成虫所致的病变。
4.微丝蚴所致病变 微丝蚴以肺内为最多,心肌及肾次之,一般不引起明显病变,偶尔在脾,脑及乳腺可引起微丝蚴肉芽肿,呈结核样结节,伴有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当微丝蚴死亡,钙化后,可引起异物巨细胞反应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5.成虫所致病变 主要引起淋巴结及淋巴管的病变,活虫引起的反应一般较轻,而死虫每引起剧烈的组织反应,病变可分为急性期及慢性期。
(1)淋巴管炎:多发生在较大的淋巴管,以下肢,精索,附睾,腹腔内淋巴管及乳腺等处较多见,肉眼观,急性期发炎的淋巴管呈一条红线样自上而下蔓延,形成所谓离心性淋巴管炎,当皮肤表浅微细淋巴管亦被波及时,局部皮肤则呈弥漫性红肿,称为丹毒性皮炎,镜下,常见淋巴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增生,管壁水肿增厚和嗜酸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虫体死亡后对组织刺激强烈,引起凝固性坏死及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形成所谓嗜酸性脓肿,坏死组织中央可见死亡虫体断片及脱出在虫体外的微丝蚴,病变附近可找到Charcot-Leyden结晶,慢性期在脓肿周围出现类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及异物巨细胞或Langhans巨细胞,形成结核样肉芽肿,随着虫体的钙化,肉芽肿逐渐纤维化,形成同心圆状排列的实心纤维索,使管腔完全闭塞,形成闭塞性淋巴管炎,而引起一系列继发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