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血液传染病 查看内容

血液传染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 传染病 >> 血液传染病

疟疾流行特点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2015-12-23 00:02| 发布者: 語葵| 查看: 6| 评论: 0

由于近几年来我国气候的不断变化变化,导致了疟疾近几年的形势有变得很不稳定,为了帮助大家对于疟疾形势有个清楚地了解,下文对于当前我国疟疾流行特点做了详细地介绍,希望会对大家认识疟疾的流行特点有所帮助。
当前我国疟疾流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疟疾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区性 由于各地媒介种类不同,目前我国疟疾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区性,各省之间流行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一省之内病例也都集中在局部地区。据主要疟区11个省(区)统计,单纯中华按蚊分布区1996年平均发病率为0.09/万,而分布在海南偏吸人血的大劣按蚊地区,平均发病率高达12.85/万,分布于北纬25°~32°之间的嗜人按蚊地区和北纬25°以南的微小按蚊地区,平均发病率为1.31/万。另据统计,海南省95%以上的病例集中在山区和山麓区; 云南省86%的病例分布在边境和沅江流域;河南省9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仅占全省人口7.7%的南部7个县;湖北省85%以上的病例集中在大洪山和桐柏山周围。
2 疟疾区变迁明显,疫情出现反复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减少了人蚊接触和疟疾感染频率,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耕作制度的改革、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以及村庄周围的开发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媒介的孳生地,减弱了其传播强度,使我国疟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柳朝藩等在1995年对我国疟区进行了重新分层和定位。另一方面,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人口流动的增加、防疫队伍的薄弱、疾病监测和控制的不力等,使疟疾疫情出现明显的波动甚或回升。
3 流动人口发病情况日见严重 为搞活经济增加收入,上山、外出到各类疟疾区开发建设、垦荒种养的流动人口日渐增加,这些人员的劳动强度大、生活卫生条件差、个人防护意识薄弱、疟防措施难以落实,所以疟疾感染逐年增加。
4 输入性病例比例逐年增高 由于受人口流动的影响,在疟疾流行程度较低的或已达到基本消灭疟疾的地区,输入性病历比例逐年增高。1996年湖南、浙江、江西、上海和山东等省(市)输入病例占各省病例总数的74.8%~97.8%;1984年在非恶性疟流行区仅有两个省的9个县发现输入性恶性疟病例,1991~1996 年间已增加到每年有10~16个省(市、区)72~115个县。同时,因流动人口而导致的恶性疟病例的扩散十余年也逐渐增多,且外来传染源输入继而引起当地疟疾传播已成为疟疾流行的重要原因〔7,9〕。
5 恶性疟疾分布范围和病例数无明显减少 全国疟疾发病人数呈下降趋势,但由于主要流行区海南和云南两省的传疟媒介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尚缺乏有效易行的防制方法,抗药性恶性疟比例和程度较高,流行仍未得到完全控制。加上开发建设和对外开放,人口流动频繁,恶性疟病例广为扩散,疫情波动不稳,点状暴发时有发生,成为目前疟防工作的一大难点。
6 多重抗性恶性疟疾扩散 自1961年Moore首次报告发现抗氯喹的恶性疟原虫以来,我国的调查证实在主要的恶性疟流行区,均有抗氯喹的恶性疟分布,且抗性达到95%以上。虽随着停用氯喹时间的延长抗性比例和程度缓慢下降,抗性率从80年代初期的97.3%降至近两年来的53.7%,但恶性疟原虫对性哌喹及其它替代药品逐渐出现抗性,有的呈现多重抗药,其势日渐严重,给疟疾的治疗带来难题。
疟疾疾病在所有的疾病里的出现率是很高的,要是疟疾疾病不能得到好的治疗的话,会引起其他的病变的,疟疾疾病对患者的危害很大。很多疟疾患者不知道疟疾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