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有哪些
2015-12-23 00:16| 发布者: 浪漫的小灰灰| 查看: 6| 评论: 0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有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表现。细菌性痢疾如何治疗呢?下面小编收集了一些治疗细菌性痢疾的几种比较有效的中药,供患者参考: 大黄 大黄是苦寒攻下药 ,《本草纲目》关于大黄的功能主治中亦有“下痢赤白、里急腹痛”的论述。经现代药理研究 ,它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多种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大黄药用有生用和酒蒸之分 ,临床宜对症选用。 寒邪外束 ,因郁热而致痢者 ,可以解表为主 ,佐以少量大黄 ;治痢主方“葛根黄芩黄连汤”若加适量大黄其效更显 ;湿热积聚甚重的赤白痢 ,以便脓血及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 ,投“芍药汤”最为适宜 ,若再加 10克大黄其效更佳 ;因毒火下迫所致便血者 ,白头翁汤主之,若再加适量大黄更佳 ;久病体虚而痢不愈者 ,可在健脾强胃之味中佐以少量酒大黄 ,既可清除肠中余毒 ,又有补而不滞之功。 大蒜加红糖 大蒜头1只,烧至皮焦蒜熟,再煎半碗汤,加红糖适量,一次服下,每日3次,连服3天,可治细菌性痢疾。 大蒜自古就是一种药食兼备的防病治病佳品。中医认为,大蒜性温味辛,能“行滞气、解毒、杀虫”,可治腹冷痛、泄泻、痢疾、百日咳等。现代研究表明,大蒜抗菌力极强,它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霍乱球菌等均有极强的杀灭或抑制作用,这在食物类中是罕有的,故大蒜有“天然广谱抗菌素”之誉。临床证明,单味大蒜治痢疾有效。红糖,既能缓中、益气,制约大蒜的燥烈之性,还能活血散淤,利肠止痛,二味合用,对痢疾的疗效更佳。 马齿苋: 100~150g,加水煎服,每日两次;或鲜马齿苋捣汁半杯,加蜂蜜两匙,隔水炖,空腹分两次服,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 凤尾草: 30~40g,加水250ml,煎至100ml左右,再加白糖或冰糖5~10g,分3次口服,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 蔓荆叶: 取鲜叶250g,加水800ml,煎一个半小时,滤出药液,浓缩至150ml,分3次,一日内服完,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 柞树叶: 取鲜叶室内风干,用500g切碎置入铝锅或砂锅( 禁用铁锅)内,加水浸泡,煎至1500ml左右,滤出药液。内服每次100ml,每日3次,或用100m l加少量水稀释后作保留灌肠,每晚睡前1次,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 辣蓼叶: 用干叶100~150g,水煎,4~6小时服1次,一日总量为200~300g,鲜叶加倍,服至症状消失,再服1剂,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 |
上一篇:对于甲肝的治疗有那些治疗的原则呢?下一篇:如何有效的预防甲肝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