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狂犬病,关键在于预防
2015-12-23 00:18| 发布者: 聆听你的声音| 查看: 4| 评论: 0
提起狂犬病,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可是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很多人觉得如果被一些犬类的动物抓伤是不会患上狂犬病的,其实这是错误的。一些犬类如果抓伤了皮肤的话,狂犬病会很容易进入体内,这就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狂犬病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防患于未然——未被犬咬伤前的预防 人预防性接种 人们一般只在被狗咬伤之后才会注射疫苗,这势必会影响疫苗作用的发挥。现在随着城市养狗人数的增多,专家提倡一些特殊人群尽量预防性接种狂犬病疫苗。这样在没有被狗咬伤的情况下在体内就可以产生抗体,安全性自然提高。万一被狗咬伤,再注射疫苗的加强针,会取得好的效果。 养狗家庭预防接种狂犬疫苗,特别是那些经常与狗接触的人。 兽医、畜牧人员或屠宰员等,应定期预防性接种。在狂犬病高发区也应实施大规模免疫接种。 动物预防性接种家养的犬应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目前我国生产的狂犬病疫苗有两种,即狂犬病疫苗与狂犬病弱毒细胞冻干苗。 狂犬病疫苗,犬的用量是:体重4公斤以下的注射3毫升,4公斤以上的注射5毫升。被病犬咬伤的动物,应立即紧急预防接种,在这种情况下,只注射1次疫苗是不够的,应以3~5个月的间隔再注射两次。注射疫苗的犬可获半年的免疫期。 狂犬病弱毒细胞冻干苗,使用前应以灭菌的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并摇匀,不论犬的体重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可获1年的免疫期。 注射疫苗后1周内,犬应避免过度活动,并注意观察其健康状况。 给犬注这两种疫苗虽无不良反应,但是对于体弱、临产或产后的母犬及幼龄犬,却都不宜注射。 亡羊补牢——人被咬伤后的预防 伤口处理(现场处理或紧急处理):一旦被狗咬伤,马上要进行伤口的正确处理。 预防性治疗 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现场紧急处理后,应尽快到当地传染病防治中心注射抗狂犬病血清(40单位/公斤)或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单位/公斤)。在注射前,医务人员要给患者做过敏试验。 预防接种 首次暴露后疫苗接种(即治疗性首次预防接种)全程5针,即第0(当天)、3、7、14和28天各注射一针。严重咬伤者,联合使用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注射时首针剂量加倍,并于全程免疫后15、75天或10、20、90天加强。 再暴露疫苗接种原则(即治疗性再次预防接种) 若全程免疫接种疫苗后1年内又被动物咬伤,应于0、3天各注射一针,暴露严重者可在第七天注射第三针。 在1~3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应于0(当天)、3、7天各接种一剂疫苗。 超过3年者应接种全程疫苗。 “健康狗”或其他动物咬伤也不是小事 人一旦被猫咬伤也要防止感染狂犬病。狗、猫、老鼠属于一个传染链,如果发病的狂犬咬过猫,而被咬的猫又咬了老鼠,那么狂犬病病毒就会在三种动物之间传播,而一旦感染了狂犬病的猫或者老鼠攻击人类,哪怕只有一道轻轻的抓痕,人同样有可能感染狂犬病。因此,如果被猫咬或抓伤,也应马上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看似“健康”但带有病毒的狗,也会传播狂犬病。“没问题,我这条狗不是疯狗,不会有事的。”大多数狗的主人在自家的狗咬人之后,慌乱之余会这样对被咬伤的人说。其实,在狂犬病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这种“健康狗”咬伤后发病的。据调查显示,“健康狗”,其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几率也达到17,8%。因此,与猫、狗的亲热应该有距离,一旦被狗、猫咬伤,应该在24小时内到专业疾病控制机构注射狂犬病疫苗。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狂犬病的预防,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广大朋友们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引起重视,注意不要让小动物抓伤或者咬伤,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狂犬病的发病,远离狂犬病的困扰,远离病痛的折磨。 |
上一篇:破伤风病情程度的判断方法下一篇:狂犬病的家庭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