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的主要途径传播
2015-12-23 00:23| 发布者: 亮仔| 查看: 4| 评论: 0
细菌性痢疾是痢疾的一种,这种传染性痢疾在生活中最容易传播,人们也最容易感染。了解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对预防这种传染病是很有帮助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下文做了详细介绍。 痢疾是病从口入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 1、食物型传播:近年来食物型暴发较以往多见。痢疾杆菌在蔬菜、瓜果、腌菜中能生存1~2周,并可在葡萄、黄瓜、凉粉、西红柿等食品上繁殖,所以食用生冷食物及不洁瓜果可引起菌痢发生。带菌的厨师和用痢疾杆菌污染食品做凉拌冷食等,常可引起菌痢暴发。 2、水型传播:痢疾杆菌污染水源可引起暴发流行。若病人与带菌者的粪便处理不当,水源保护不好,被粪便污染的天然水、井水、自来水未经消毒饮用,常是引起菌痢暴发的根源。 3、日常生活接触型传播:主要通过污染的手而传播,这种生活接触是非流行季节中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如桌椅、玩具、门把、公共汽车扶手等,均可被痢疾杆菌污染,若用手接触上述污染品后,即可带菌,如果马上去抓食品,或小孩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就会把细菌送入口中而致病。 4、苍蝇传播:苍蝇有粪、食兼食的习性,极易造成食物污染,不少地区观察到痢疾的流行与苍蝇消长期一致。 种类 普通型菌痢 起病急,突然畏寒,一般有高热,病初可有一定惊厥,也可低热。食欲减退,继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肠鸣活跃。初为稀便,而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排便次数多而量少,大便每日数次至10数次。轻者或乳儿大便可以似一般腹泻。 中毒型菌痢 起病急骤,突发高热、昏迷,重度毒血症状,少有腹痛、腹泻或无消化道症状。多见于3~7岁宝宝,中毒症状可先于肠道症状数小时,也有在较轻腹泻数日后突然变化者。一般高热在40℃以下,可有意识障碍与惊厥,面灰肢冷,血压正常或稍低;重者体温40℃以上,神志昏迷或浅昏迷,惊厥频发,可伴血压下降、紫绀、皮肤花纹等严重循环衰竭或呼吸衰竭征象。 慢性型菌痢 急性期延误诊治,营养不良,肠寄生虫病及全身情况较差等情况,使病程超过2个月,即称慢性菌痢。 以上就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途径传播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广大的读者朋友了解这种传染性疾病有一定的帮助。平时积极的做好预防,远离疾病的危害。细菌性痢疾患者要注意细菌性痢疾的治疗,不要让细菌性痢疾给自己带来太多的伤痛。 |
上一篇:细菌性痢疾的病原治疗下一篇:甲肝患者如何科学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