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细菌性痢疾的辨证治疗
2015-12-23 00:24| 发布者: 上古科技| 查看: 10| 评论: 0
细菌性痢疾使我们生活当中比较常发生的一种疾病,通常都跟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关,我们要注意饮食卫生来预防疾病,中医也能够对细菌性痢疾进行辨证治疗?那么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1.湿热痢(急性典型菌痢): 主证:下痢赤白粘冻,腹痛,脓血粪、量少但次数多,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伴有恶寒发热,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利湿,行气解毒。 方药: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 白头翁10 克,葛根12 克,秦皮10 克,黄柏8 克,黄连5 克,木香5克(后下),槟榔10 克,黄芩10 克,甘草5 克。 方解:葛根、黄芩、黄连、甘草解表情里;合白头翁、黄柏、秦皮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加木香、槟榔行气以除后重。 加减法:脓血多加地榆10 克、桃仁8 克、赤芍8 克、丹皮8 克;腹痛甚,加积实10 克、元胡8 克。 2.疫毒痢:中毒性菌痢,迅速发展成为中毒性休克。 主证:发病急骤,高热,寒战,烦躁,抽搐,神昏,或下腥臭脓血便,恶心呕吐,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泻火解毒凉血,开窍熄风。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 黄连5 克,黄芩8 克,黄柏6 克,秦皮10 克,赤芍6 克,银花10 克,丹皮6 克,白头翁12 克,富蒲5 克,钩藤10 克。山枝5 克。 方解:黄连、黄芩、黄柏、山枝、银花泻一切火热而解毒;秦皮、白头翁、丹皮、赤芍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菖蒲、钩藤开窍熄风。如见突然面色苍白、青灰,四肢发凉,血压下降,脉微欲绝,并见高热,抽搐,昏迷,呼吸不匀,为内闭外脱,可用独参汤或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或参附汤,调服安宫牛黄丸,待病有转机后,用上法治疗。 通过以上内容的讲解,我们知道了有关上述疾病的知识,我们要注意生活细节,做好护理工作才能得到基本的安全保障。希望对您的健康有所帮助。 |
上一篇:菌痢的家庭护理方法有什么呢下一篇:胆道蛔虫病的治疗方法如何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