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菌痢临床表现有哪些
2015-12-23 00:28| 发布者: 亮仔| 查看: 3| 评论: 0
菌痢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传染性强,危害性大,所以菌痢患者必须要及时地治疗才行。如果了解菌痢临床表现有哪些的话,就可以使菌痢早期患者及时发现病情,以便能够及时治疗,那么菌痢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一)急性菌痢临床表现 起病急、高热可伴有发冷寒战,继之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每日10至20次以上,量少,开始为稀便,迅速变为黏液脓血便,左下腹压痛及肠鸣音亢进。早期治疗,多于1周左右病情逐渐恢复而痊愈,少数可病程迁延转为慢性。 (二)慢性菌痢临床表现 急性菌痢病程迁延超过2个月病情未愈者,为慢性菌痢。 1、急性发作型:由慢性菌痢史,常因进食生冷或受凉、劳累诱发。 2、慢性迁延型: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常有黏液及脓血,可伴有乏力、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症状,亦可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 3、慢性隐匿型:一年内有急性菌痢史,无明显临床症状,便培养有痢疾杆菌,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病变。 (三)中毒型菌痢临床表现 多见于2~7岁儿童。但成人偶尔也可发生。起病急骤,突起高热,病势凶险,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可出现嗜睡、昏迷、抽搐。病初常无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但发病24小时内可出现腹泻及脓血便。可分以下3型: 1、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表现为循环衰竭。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肢冰冷、发绀,脉细数、血压下降、少尿。可伴有意识障碍、DIC、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2、脑型(呼吸衰竭型),表现为脑水肿甚至脑疝。头痛、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有瞳孔大小不等、昏迷、惊厥及呼吸衰竭。 3、混合型,兼有上述两型表现,病情最严重,病死率高。 我们到底该如何正确对待细菌性痢疾呢? 这种病人和带菌者(是指本身带有痢疾杆菌而自己不发病的人)为主要传染源,由他们的粪便和粪便污染的衣物、用品、玩具等通过手、食物、水或饮料进行传播传染。而苍蝇的带菌率也很高,也是重要的传染媒介。 此病潜伏期数小时,或2到3天,通常由吃不清洁饮食(腐烂食物、未洗的水果)及与痢疾病人接触等有关系。 中毒性痢疾多发生在2到7岁小儿,得病儿发病急、病情重,高烧可达39~40℃,嗜睡、说胡话及烦躁不安,后重者反复抽风可导致昏迷,细菌内毒素可造成休克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发绀(发紫)、四肢发凉、心音低弱、血压下降、心跳过速,再严重由出现呼吸不规律,表浅、暂停,若不及时抢救病人就会死亡。 预防措施:开展卫生运动,消灭苍蝇,加强卫生教育,培养儿童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不喝生水,不吃变质和不洁的食物,做好水源及饮食的卫生管理。发现病人要及早到医院就医,确诊后要隔离治疗,病人用的食具要煮沸消毒15分钟,病人粪便要用1%漂白粉澄清液浸泡消毒后再倒入便池。 细菌性痢疾对患者健康的威胁是非常大的,因此,一定要及时的进行细菌性痢疾的治疗,细菌性痢疾的发病很慢,因此,一定要及时的进行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患者不能及时发现细菌性痢疾的存在,所以对于细菌性痢疾大家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细菌性痢疾患者也要注意生活中的护理方法,要注意细菌性痢疾的正确的治疗。 |
上一篇:细菌性痢疾的传播方式有几种下一篇:孕妇怎么避免甲肝的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