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相关常识主要是什么
2015-12-23 00:31| 发布者: 喀喀喀2| 查看: 6| 评论: 0
流行性乙型脑炎这种疾病在孩子的身边是十分常见的,并且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危害,让他们出现了很多的症状,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多数的家长对于该病是不了解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知识。 乙脑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尤其集中于7、8、9三个月。这意味着,眼下已开始进入乙脑活跃的季节,乙脑经由蚊虫媒介而传播,因此灭蚊、防蚊,搞好环境卫生仍然是当前社区防疫的一个重点。实际上防治乙脑在客观上要求我们,由防治非典而在全省深入开展的三大运动———防治知识普及运动、全民健身运动和爱国卫生运动,要继续长抓不懈。普及乙脑的防病知识,就能及时发现病人,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加强锻炼,增强人们的体质,就能提高抗病能力;环境卫生搞好了,就等于铲除了蚊虫滋生的土壤,断绝了传染的渠道。 应当看到,非典的磨难,极大地锻炼了全省人民,为理智对待乙脑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当前,正确的态度首先是要充分相信政府的信息发布,相信医疗专家的对症施治,高度重视,理智对待。但高度重视不意味惊慌失措,理智对待不意味掉以轻心。 乙脑大多数起病急骤,发热,体温常在37℃~38℃,常伴有头痛,轻的有恶心、呕吐以及全身不适症状。约经过1~3天后,体温上升,病情加重,发热达40℃以上。除有高热外,突出表现为意识障碍、惊厥。婴儿囟门隆起,严重时发生嗜睡昏迷,可因脑水肿、脑疝、呼吸衰竭等致命。爆发型的乙脑,甚至可以在1~2天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乙脑发病初期,很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有些发热、头痛、全身不适。这些症状如果出现在乙脑流行季节,应引起重视,及早送医院检查。 乙型脑炎是一种比较凶险的疾病,国外报道其死亡率在20%左右,我国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近年来病死率降至5%~10%,但重症病死率仍在15%以上,部分患者留有后遗症。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染,但绝大多数是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极少数人发病,少年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尤其是10岁以下的儿童最易感染。因此,预防乙型脑炎对于保护儿童健康显得极为重要。 专家说,做好儿童乙脑疫苗接种工作,就可以有效控制乙脑的发病和流行。乙脑免疫接种程序为: ①乙脑减毒活疫苗初次免疫满1岁龄的儿童皮下接种一针,2岁时加强免疫一针,6岁时再接种一针,以后不再接种。 ②乙脑灭活疫苗基础免疫共注射两针——出生后满6月龄的婴儿开始接种第一针,7~10天后接种第二针,1岁半至2岁龄(18月龄至24月龄)及4岁时各加强免疫一针,6岁时再加强免疫一针。对于流行地区的儿童,应对于6岁以下乙脑免疫史不详或未按免疫程序全程接种的儿童进行应急接种。所使用的疫苗均为乙脑灭活疫苗。程序为:免疫史不详的儿童需接种两针,间隔10天;未接种满5次且本年度未有接种乙脑疫苗的儿童接种一针。 看完了上述的介绍以后,朋友们应当对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常识有了新的认识,我们需要将这种疾病重视起来,一旦发现孩子有任何异常现象出现的话,那么就要及时的进行治疗,而且要注意他们的卫生,最好进行隔离,以免传染。 |
上一篇:如何预防疟疾的发生?下一篇:脸色发黄是否代表患了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