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症状到底是什么
2015-12-23 00:33| 发布者: 雪贝贝| 查看: 4| 评论: 0
近些年来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多见给越来越多的儿童带来了伤害,特别是到了炎热的夏季以后,蚊虫的增多,就会加大该病的传播,给孩子的健康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当该病发生之后会有很多的临床表现出现,来看看该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我国夏秋季节常见的,由虫媒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早期在日本发现,国际上亦称为“日本脑炎”,它通过蚊虫传播,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痉、脑膜刺激征为特征。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4~21天,一般10左右。整个病程分为三期: ①初期:病程第1~3天,有高热、呕吐、头痛、嗜睡; ②极期:病程第4~10天,头痛加剧,自好睡、昏睡至昏迷,惊厥或抽痉,肢体瘫痪或假直,有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表现,深度皆迷病人可发生呼吸衰竭。颅内病变部位不同还可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此期持续10天左右; ③恢复期:多数病人体温下降,神志逐渐清醒,语言功能及神经反射逐渐恢复,少数人留有失语、瘫痪、智力障碍等,经治疗在半年内恢复,半年后仍遗留上述症状称之为后遗症。 流行病学 ①传染源:动物和人均可作为传染源,其中猪与马是重要的传染源。 ②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子(三带稀库蚊等)叮咬传播,台湾螺线也可传播本病。 3人群普遍易感,以隐性感染多见,反复多次隐性感染或病后有较高免疫力。 ④流行特征:本病流行于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一些国家,80%~90%病例集中于7、8、9月份。老少均可发病,10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0%以上。 治疗 尚无特效病原治疗,以抓紧极期病人的抢救治疗为主,重点作好高热、惊厥、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包括:高热降温保持在38.5后以下,根据脑受损情况给予镇静、解痉、脱水、给氧、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呼吸衰竭给予呼吸兴奋剂、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器等。中医可按卫行证和气营证辨证施治,采用银惩散加减、白虎汤加减,亦可配合使用紫雷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等。其他药物如能量合剂有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的作用。 认识了上述的内容之后,相信大家对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了解的差不多了,认识了该病的临床表现以后,才可以让我们在第一时间察觉到该病的存在,要及时的进行相关的治疗,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最快的缓解。 |
上一篇:哪些措施可以预防传染乙肝病毒下一篇:乙肝妈妈该如何做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