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相关常识有哪些
2015-12-23 00:41| 发布者: 黑巧克力| 查看: 7| 评论: 0
在夏季,蚊虫就会增多,所以就会加大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率,这种疾病的传播速度特别的快,会严重的影响到患儿的健康,给他们带来很多的痛苦,为了可以加深对该病的印象,我们需要了解该病的相关知识,一起来看看相关知识。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我国夏秋季节常见的,由虫媒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早期在日本发现,国际上亦称为“日本脑炎”,它通过蚊虫传播,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痉、脑膜刺激征为特征。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流行病学 ①传染源:动物和人均可作为传染源,其中猪与马是重要的传染源。 ②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子(三带稀库蚊等)叮咬传播,台湾螺线也可传播本病。 3人群普遍易感,以隐性感染多见,反复多次隐性感染或病后有较高免疫力。 ④流行特征:本病流行于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一些国家,80%~90%病例集中于7、8、9月份。老少均可发病,10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0%以上。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4~21天,一般10左右。整个病程分为三期: ①初期:病程第1~3天,有高热、呕吐、头痛、嗜睡; ②极期:病程第4~10天,头痛加剧,自好睡、昏睡至昏迷,惊厥或抽痉,肢体瘫痪或假直,有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表现,深度皆迷病人可发生呼吸衰竭。颅内病变部位不同还可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此期持续10天左右; ③恢复期:多数病人体温下降,神志逐渐清醒,语言功能及神经反射逐渐恢复,少数人留有失语、瘫痪、智力障碍等,经治疗在半年内恢复,半年后仍遗留上述症状称之为后遗症。 防疫措施 ①预防接种:用乙脑灭活疫苗对儿童及非流行区迁入的成人进行接种,流行区儿童1岁时首次免疫2针,间隔1~2周;2岁时加强免疫1针;6~10岁时再各加注1针。疫苗免疫后一个月免疫力达高峰,故应在乙脑流行期开始前一个月完成接种。 ②灭蚊。 ③隔离病人至体温正常,隔离期应着重防蚊。 ④搞好畜类卫生,仔猪应注射谷用乙脑疫苗。 上面的介绍就是有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相关常识了,流行性乙型脑炎对于孩子来说危害性极强,会让孩子的脑部发育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该病的预防,并且注意孩子的居室环境,要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