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体表传染病 查看内容

体表传染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 传染病 >> 体表传染病

与狗狗玩耍时,如何避免狂犬病?

2015-12-23 00:54| 发布者: 岳光| 查看: 6| 评论: 0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大家都知道被狗咬到会患上狂犬病这个道理,可是一些喜欢狗狗的人们,经常受跟狗狗玩耍,可是一不小防被狗狗咬到那就得及时到打狂犬疫苗,那么与狗狗玩耍时,如何避免狂犬病呢?下面让我们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病因
人受感染后并非全部发病,被病犬(狂犬病)咬伤者约30%~70%发病,发病与否以及潜伏期的长短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咬伤的部位。咬伤头、颈、手者,潜伏期较短;②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系统有强大的亲和力,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沿神经系统传播和扩散,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伤口的骨骼肌和神经中繁殖,这称为局部少量繁殖期,此期可长可短,最短为72小时,最长可达数周、数月甚至更长。病毒在局部少量繁殖后即侵入神经末梢,沿周围神经以每小时3mm的速度向中枢神经推进,到达脊髓后即大量繁殖,24小时后遍布整个神经系统。以后病毒又沿周围神经向末梢传播,最后到达许多组织器官,如唾液腺、味蕾、角膜、肌肉、皮肤等,由于头、面、颈、手等部位神经比较丰富,病毒易于繁殖,再加上离中枢神经较近,故这些部位被咬伤后发病者较多,潜伏期也较短;伤势越严重,也越容易发病。病毒在中枢神经中主要侵犯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等。这些神经核主要支配吞咽肌和呼吸肌,受到狂犬病病毒侵犯后,就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当饮水时,听到流水声,受到音响、吹风和亮光等刺激时,即可使吞咽肌和呼吸肌发生痉挛,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难。
二、临床表现
1.人型狂犬病
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
(1)潜伏期 (平均约1~3个月),在潜伏期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
(2)前驱期 感染者开始出现全身不适、发烧、疲倦、不安、被咬部位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
(3)兴奋期 患者各种症状达到顶峰,出现精神紧张、全身痉挛、幻觉、谵妄、怕光怕声怕水怕风等症状因此狂犬病又被称为恐水症,患者常常因为咽喉部的痉挛而窒息身亡。
(4)昏迷期 如果患者能够渡过兴奋期而侥幸活下来,就会进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种症状均不再明显,大多数进入此期的患者最终衰竭而死。
2.犬症状狂暴型
分三期,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
(1)驱期( 沉郁期)1~2天,病犬缺乏特征性症状,易被忽视。主要呈现轻度的异常现象,病犬性情敏感,举动反常,易于激怒,不听呼唤,咬伤处发痒,常以舌舔局部。
(2)狂暴期 病犬高度兴奋,攻击人畜,狂暴与沉郁常交替出现。疲惫时卧地不动,但不久又立起,表现出特殊的斜视和惶恐表情,当再次受到外界刺激时,又可出现新的发作。狂乱攻击,自咬四肢,尾及阴部等.病犬野外游荡,多数不归,到处咬伤人畜。随着病程发展,陷于意识障碍,反射紊乱,消瘦,声音嘶哑,夹尾,眼球凹陷,瞳孔散大或缩小,流涎。
(3)痹期 1~2天病犬下颌下垂,舌脱出口外,流涎显著,后躯及四肢麻痹,卧地不起,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而死亡,整个病程1~10天。
3诊断
与一般病毒性脑炎相似,最特异和具有诊断意义的变化是有内格里氏小体(存在于80%狂犬病患者的神经细胞胞浆中的一种嗜酸性包涵体),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3~10μm,边缘整齐,内有1~2个状似细胞核的小点。最常见于大脑海马的锥体细胞及小脑的普尔基涅氏细胞中。内格里氏小体现已证实为病毒的集落,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小体内含有杆状的病毒颗粒。如果在人脑或动物脑细胞中发现这种小体,就可以确诊。
4治疗
建议:如果被流浪狗咬伤后不要将狗狗立即打死,应圈养两周的时间,观察是否是狂犬病狗,如果流浪狗在1~2周内发病死亡,应送交医疗部门检验是否带狂犬病毒,当然如果条件许可,也可立即化验流浪狗是否携带狂犬病病毒。这里只是加一些建议,从源头控制病毒入侵人体,总之狗没有病,被此狗咬的人就没有事。
以上为我们大家介绍了与狗狗玩耍时,如何避免狂犬病,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有了一些了解和帮助呢?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和狗狗玩耍,如果真的不小心让狗狗咬了,请及时到医院进行注射狂犬病疫苗,避免感染上狂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