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常识问题
2015-12-23 01:03| 发布者: 科技| 查看: 7| 评论: 0
提到流行性乙型脑炎,有很多的家长会感觉到陌生,其实该病是一种很多发的疾病,生活中会有很多的孩子因为患上该病而受到伤害,该病发生以后的症状有很多,严重的影响着孩子的身体健康,一起来看看该病的常识问题: 血凝抑制试验:血凝抑制抗体于病程第5天出现,第2周达高峰,可维持1年以上,血凝抑制试验的阳性率可达81。1%,高于补体结合试验,但有时出现假阳性,是由于乙脑病毒的血凝素抗原与同属病毒如登革热及黄热病病毒等有弱的交叉反应,故双份血清效价呈4倍以上升高或单份效价达1∶80以上可作诊断依据,此法操作简便,可应用于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检查。 补体结合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抗体出现时间较晚,病后2~3周才开始出现,5~6周达高峰,故不能作早期诊断,一般多用于回顾性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抗体维持时间约1~2年,抗体效价以双份血清4倍以上增高为阳性,单份血清1∶2为可疑,1∶4或以上为阳性。 中和试验:中和抗体于发病后第2周出现,持续2~10年,特异性高,但方法很复杂,仅用于人群免疫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不作临床诊断用,近年来,中和试验已为其他测定乙脑病毒抗体的方法所替代,很少采用。 其他血清学方法:如特异性白细胞黏附抑制试验(LAIT),蚀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查急性患者血清,其阳性率都比较高。 通过以上内容的了解,我们已经很清楚的知道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常识性问题有哪些了,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应对,正确面对疾病,该病的发生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是不容小视的,所以发病以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
上一篇: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吗下一篇:得了乙肝后会出现哪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