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2015-12-23 01:16| 发布者: 科技| 查看: 5| 评论: 0
现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很多的疾病也开始多发,像流行性乙型脑炎就是一种多发的疾病,当孩子患病后,会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需要及时治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该病的相关知识,一起往看看了解一下: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 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高,一般在(10~20)×109/L左右,个别可达40×109/L,这与大多数病毒感染不同,白细胞分类中可见中性粒细胞高达80%以上,并有核左移,2~5天后淋巴细胞可占优势,部分患者血象始终正常。 血凝抑制试验:血凝抑制抗体于病程第5天出现,第2周达高峰,可维持1年以上,血凝抑制试验的阳性率可达81。1%,高于补体结合试验,但有时出现假阳性,是由于乙脑病毒的血凝素抗原与同属病毒如登革热及黄热病病毒等有弱的交叉反应,故双份血清效价呈4倍以上升高或单份效价达1∶80以上可作诊断依据,此法操作简便,可应用于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检查。 补体结合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抗体出现时间较晚,病后2~3周才开始出现,5~6周达高峰,故不能作早期诊断,一般多用于回顾性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抗体维持时间约1~2年,抗体效价以双份血清4倍以上增高为阳性,单份血清1∶2为可疑,1∶4或以上为阳性。 中和试验:中和抗体于发病后第2周出现,持续2~10年,特异性高,但方法很复杂,仅用于人群免疫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不作临床诊断用,近年来,中和试验已为其他测定乙脑病毒抗体的方法所替代,很少采用。 其他血清学方法:如特异性白细胞黏附抑制试验(LAIT),蚀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查急性患者血清,其阳性率都比较高。 乙脑病毒抗原测定:用McAb的反向被动血凝法测急性期血清中乙脑病毒抗原阳性率71。5%,是目前较好的快速诊断方法。 乙脑抗原测定: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IRHT)测早期脑脊液中的抗原,阳性率为66。7%,本方法灵敏,简便,快速,不需特殊设备。 特异性抗体测定:用MAC-ELISA法测定患者脑脊液中乙脑病毒IgM及IgG抗体,并与血清中上述两种抗体出现情况作比较,发现脑脊液中IgM抗体先于血清中出现,病程第2天就可测出,且持续时间较血清中抗体为久,可用于早期诊断。 病毒分离 乙脑病毒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疾病的初期取血液及脑脊液分离病毒,其阳性率很低,在病初早期死亡者的脑组织中可分离出乙脑病毒。 以上就是有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相关介绍,希望家长朋友可以多多的了解一下,当孩子患上该病以后,不要过于担心,需要及时的带孩子进行治疗,并且加强护理的工作,平时还要注意休息,注意调整饮食,要清淡一些。 |
上一篇:患乙肝大三阳如何保护肝下一篇:慢性乙肝应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