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风伤中医治疗方法
2015-12-23 01:21| 发布者: 冥朝网络| 查看: 7| 评论: 0
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七日风“或“脐风“。通常是在接生断脐时,由于接生人员的手或所用的剪刀、纱布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密,脐部被破伤风杆菌侵入而引起。多数发生在出生后4-7天。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并产生痉挛毒素而引起以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破风伤的治疗方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新生儿破风伤中医治疗方法。 1.风邪阻络 主症 有断脐不洁史,生后数天,精神不振或躁动不安,吮乳口松,或口噤难开,颈项 强直。 次症 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红。 理化检查 取脐部渗出物作厌氧菌培养,可有破伤风杆菌生长。但本检查阳性率不高。 辨证要点 本型为新生儿破伤风轻证,一般以哭闹不安起病,疾病初起,可兼有表证。多啼善叫,吮乳口松是抽搐发作的先兆;口噤难开,颈项强直是脐风发作的表现。 治疗原则 宣通经络,祛风达邪。 方药运用 玉真散合柴葛解肌汤加减:柴胡、黄芩、白附子、制南星、天麻、羌活、防风、白芷、葛根。口松吮乳无力,加蝉蜕、白僵蚕、川芎;发热烦渴者,加石膏、知母;神萎嗜睡者,加石菖蒲、郁金;啼叫不安者,加白芍、黄连、龙胆草。 2.邪毒人脏 主症 全身抽搐,苦笑面容,牙关紧闭,口撮不乳,啼声不出,吞咽困难。 次症 痰壅屏息,面唇青紫,汗出淋漓,或有脐部红肿溃烂,或伴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苔黄厚,指纹青紫。 理化检查 取脐部渗出物作厌氧菌培养,可有破伤风杆菌生长。但本检查阳性率不高。 辨证要点 本证为新生儿破伤风重证,以内热蕴结,肝风内动为主要表现。全身抽搐,苦笑面容,牙关紧闭,口撮不乳,吞咽困难,均为肝风内动之征;脐部红肿溃烂,大便秘 结,小便短赤,舌红,指纹紫均为热证证象。 治疗原则 解毒清热,熄风定惊。 方药运用 撮风散加减:僵蚕、全蝎、蜈蚣、钩藤、朱砂、竹沥、蝉蜕。发高热者,加黄芩、生石膏、水牛角、黄连;大便秘结者,加枳实、厚朴、大黄(后下);痰多者,加制半夏、胆南星、枳实;抽搐频作,持久不止者,倍蝉蜕、僵蚕,加服羚羊角粉。不能口服者用鼻饲。 3.气阴两虚 主症 抽搐渐缓,口撮渐松可以张口吮乳,四肢逐渐由强直转为柔和。 次症 形体消瘦,肢体少动,动则汗出,神疲乏力,舌质红绛,苔薄,指纹淡。 理化检查 取脐部渗出物作厌氧菌培养,可有破伤风杆菌生长。但本检查阳性率不高。 辨证要点 本证乃邪去正衰,气阴两虚之候,为疾病恢复期,持续时间较长。邪去则抽搐渐缓,口撮渐松;正虚则形体消瘦,动则汗出。 治疗原则 养阴益气,健脾和胃。 方药运用 人参养荣汤加减:人参、茯苓、白术、黄芪、五味子、麦冬、陈皮、甘草、当归、白芍。余邪未尽,四肢仍强直者,加用撮风散;舌红绛口干者,加石斛、沙参、麦冬;烦躁不安者,加蝉蜕、钩藤;吮乳不佳者,加山楂、麦芽。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对新生儿破伤风治疗应该有所了解了。温馨提示,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新生儿破伤风治疗方法,请登陆寻医问药网查询。 |
上一篇:谈谈你对狂犬病了解有多少呢下一篇:注射狂犬病疫苗后应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