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菌痢转变成慢性菌痢怎么办
2015-12-23 01:30| 发布者: 岳光| 查看: 8| 评论: 0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急性菌痢如果治疗不彻底,细菌可产生耐药性,或小儿本身患有营养不良、免疫低下及有寄生虫病并存等因素,可使病程迁延而变成慢性菌痢。 慢性菌痢的主要表现为腹泻迁延不愈,为粘液脓性便或成形便常带粘液和少量脓血,时有腹痛、腹胀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为大便次数多,明显的粘液便,但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 小儿急性菌痢转为慢性后,应注意生活有规律,避免患儿吃得过饱或过少,以少渣、易消化的食物为宜。抗菌药物的疗程应适当延长,对反复或持久不愈者,除全身药物治疗外,可采用局部灌肠治疗。同时可服用维生素B、胃蛋白酶、胰酶等。 病人与带菌者为菌痢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水传播,还可通过生活接触及苍蝇传播。要预防菌痢,首先应隔离患儿,患儿的排泄物及污染物品必须随时消毒治疗结束后,停药3天再作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最扣,小编提醒,预防菌痢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加强环境卫生,消灭苍蝇,保护食品、水源免受污染。 |
上一篇:急性痢疾有哪些症状下一篇:甲肝患者出院后如何进行护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