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病理生理
2015-12-23 01:35| 发布者: 王牌胡汉三| 查看: 6| 评论: 0
疟疾已经是一种出现历史很长的疾病了,医学界对此病的研究也已经比较深入,但是疟疾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就会引发严重的后果,疟疾的病理生理是怎样的呢?那么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疟疾的重要病理过程为:①疟原虫对红细胞的入侵与破坏;②全身与局部的循环改变;③机体的免疫反应。 红细胞一旦被疟原虫侵入后,即在疟原虫的孢子形成时期于裂殖子逸出时而被破坏。破坏的红细胞在脾内被网织内皮细胞吞噬。有些衰老红细胞虽并未被疟原虫侵入.但在有调理素效应的特异抗体作用下,也在脾内被吞噬。在脾内,红细胞内疟原虫被清除后,一些仍然完整的红细胞,还可重返血循环。 贫血几乎是疟疾的必然结果,特别是恶性疟贫血多更为严重,而且血管内凝血(DIC)也较常见。红细胞的破坏,在黑尿热时最突出,可大量出现血管内溶血,这主要是因为血内出现免疫复合物,由于它的吸附作用促使溶血。 疟疾时循环系统的改变突出表现为寒战期的血管收缩与发热期的血管扩张。恶性疟时周围血管扩张常伴有低血压、中心静脉压降低与醛固酮的排出量增加,这些均提示血管通透性增加。并可导致血液浓缩、血粘度增加、毛细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凝血,从而减少了脑、肾、肝、脾的血液灌注量,造成这些器官组织缺氧和坏死。 恶性疟引起的急性一过性肾小球肾炎与三日疟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肾病,都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有免疫复合体的沉积,可经荧光抗体试验证明。 通过以上内容的讲解,我们知道了有关上述疾病的知识,我们要注意生活细节,做好防护工作才能得到基本的安全保障。希望对您的健康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