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在地铁里干了30年的老司机,49岁,看上却去比同龄人苍老许多,工友们开玩笑说:“看看田师傅有多老,就知道我们地铁司机有多苦啦。” “别人都说,你们说话怎么跟吵架似的?”田师傅说,“这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在嘈杂的环境里大声讲话了。”由于工作环境影响,地铁司机们的听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休息的空当里,田师傅给老同学打电话,老埋怨听不清楚,但当记者接过电话时却听得一清二楚……田师傅告诉记者,在家看电视他把声音开到最小,因为自己只要听见大一点的声响,就会心里发慌,很难受。 为了安全起见,地铁公司给司机规定了许多规范动作。比如在驶离站台时,必须右手食指指向出站灯,确认是绿灯后口喊“出站绿灯”,再开动地铁。田师傅是一个负责的司机,每站都是这样做的。这样,环线一共18个站,每跑一圈手指18次出站绿灯,按照每天跑8圈,每年工作300天,30年下来,田师傅至少手指了1296000次出站绿灯。田师傅告诉记者,在马路上看见红绿灯,自己都会情不自禁地指一下,嘴里念叨“出站绿灯”。 这样的现象在汪师傅听来哭笑不得。1986年,汪师傅从地铁技术学校一毕业就来到地铁工作了,这是他工作的第20个年头。汪师傅的小儿子刚上初一,刚刚考的公共英语一级口语还拿了优秀。儿子这么懂事,汪师傅心里自然欢喜。即便如此,他也承认自己动手打过孩子,“有时下班回家了,心里就憋着一股无名火……” 田师傅和汪师傅是地铁司机里的两个典型的例子,特殊的工作环境让我们不能不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担忧。 北京市统计局投资处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今年上半年,地铁的客运量累计3.2亿人次。而且,地铁司机工作的环境是相当特殊的,他们每天都要在阴暗的地洞里驾驶现代交通工具,相比其他类似工作更容易面临工作压力和倦怠情绪,而且,地铁司机的每一个动作关乎的是上千人的性命……在阴暗条件下工作容易形成“禁闭性反应” “工作的时候只能看到线路和路灯,都分不清白天晚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