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失眠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证。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引起医原性疾病。 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功能,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且不引起药物依赖及医原性疾患,因而颇受欢迎。 一、治疗原则 在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基础上辅以安神定志是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实证宜泻其有余,如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虚证宜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实证日久,气血耗伤,亦可转为虚证,虚实夹杂者,治宜攻补兼施。安神定志法的使用要结合临床,分别选用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等具 体治法,并注意配合精神治疗,以消除紧张焦虑,保持精神舒畅。 二、分证论治 1.心火偏亢心烦不寐,躁扰不宁,怔忡,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治法:清心泻火,宁心安神。方药朱砂安神丸。 2.肝郁化火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方药龙胆泻肝汤。 3. 痰热内扰不寐,胸闷心烦,泛恶,嗳气,伴有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方药黄连温胆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