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养生 心理健康 心理指导 查看内容

直白优雅谈论死

2015-12-24 00:07| 发布者: 莎拉酱| 查看: 10| 评论: 0

摘要:   王一方  医学硕士,国内知名医学人文学者,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文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中心研究员。主讲医学哲学、医学思想史、健康传播等课程。出版医学人文专著多种,如《敬畏生命——医学人文 ...
  王一方
  医学硕士,国内知名医学人文学者,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文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中心研究员。主讲医学哲学、医学思想史、健康传播等课程。出版医学人文专著多种,如《敬畏生命——医学人文对话录》、《医学人文十五讲》、《人的医学》、《医学是科学吗》等
  大凡人生大计,都必须从娃娃抓起,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足球也要从娃娃抓起,道德荣辱更要从娃娃抓起。其实,在我看来,最应该从娃娃抓起的是生死教育。不过在国人普遍认同的孔老夫子“未知生,焉知死”信条的世俗语境里,“摇头派”大有人在。他们摇头的理由不外乎两点,一是不应该,二是不可能。不应该的辩护似乎不那么理直气壮,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里不全是“视死如恶”的鸵鸟思维,还有“生寄死归”(大禹的传说)、“化蝶遇仙”(梁祝的传说)、“悲欣交集”(弘一法师的感悟)等种种视死如归、视死如德的豁达信念。因此,生死教育还是必须趁早抓,而且越早越好。但如何直白又优雅地跟孩子讲述死亡,却是一道难题,家长、幼师都感到不好把握切入的角度、讲述的语汇。面对这些困惑,我给大家推荐苏珊.华莱的绘本《獾的礼物》。
  这是一本跟孩子谈论死亡的书,却充满温宁和温暖,处处流淌着爱与恩宠,没有丝毫恐惧和恐怖。对于生命终末期的人们来说,这份温暖也同样点点滴滴留在心间,令人久久回味。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大家不太熟悉的獾(善于挖洞,敏于奔跑的灵畜)。他已经很老很老了,却还常常帮助他身边的动物,是一个让大家觉得值得依靠和信赖的朋友。一个冬日的早上,他站在家门口往外看,看见邻居家的孩子土拨鼠和青蛙正在田野里尽情嬉戏,比赛奔跑,一派青春四射。这让獾越发感到自己老了,胳膊和腿都不得力了,精神头也大不如前。这天晚上,獾吃完晚饭,点燃壁炉,坐在安乐椅上闭目歇息,一个美丽的梦境把他引入一条长长的隧道。他走呀走呀,突然发现他来到另一个世界,于是丢掉拐杖,高兴地往前跑,这是哪?喔,原来自己一脚迈进了天堂(寿终正寝的死亡就是穿越梦境抵达天堂)。
  第二天早上,狐狸最早发现了獾“长眠不起”,并把獾的死讯告诉了全村的动物们。大家都很难过,冬去春来,村子里动物们谈论得最多的就是冬天离去的老獾。
  土拨鼠第一个讲起獾的往事。“獾的手可巧了,是他教会我剪纸,现在我可以一刀剪除一串手拉手的土拨鼠。”
  青蛙对大家说:“我过去会游泳,但不会滑冰,是獾手把手教会我滑冰,我如今是冰山健将了。”
  狐狸接着说:“我虽然智力不输给别人,但我的领带总是打不好,每次外出都要折腾半天,是獾教会我熟练地打领带,如今我会系各种花式的领带,有些系法还是自己发明的。”
  平日里寡言少语的兔妈妈也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们平时只会啃萝卜,是獾把烤姜饼的秘方告诉了我,教会我做姜饼,可好吃了,现在,大家都夸我手巧,厨艺高,这多亏獾的教导。”
  所有动物都对獾有一段特殊的回忆,如同獾给每个动物都留下了珍贵的礼物。有了这些礼物,他们可以互相帮助。虽然獾离开了,但一点遗憾都没有留下。
  于是,土拨鼠提议,大家一起对着迎面而来的春风轻轻地呼喊:“獾爷爷,谢谢您,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礼物。”他们相信,远在天堂的獾一定能听到他们的问候。
  故事讲完了。獾给大家留下这么多手艺,里面饱含着他对大家的爱。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只动物,都无法逃脱死亡,但因为有爱,纵使我们的肉身消失了,却能够留下许多美丽的礼物,也会收获记忆里的尊重和怀念。有这么多“礼物”,生命的旅程就显得充实了许多,豁达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