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 理论探讨 查看内容

谨熟阴阳无与众谋——《内经》与《伤寒论》论三阴三阳(岐黄论坛)

2015-11-29 09:32| 发布者: 白色叹号| 查看: 6| 评论: 0

摘要: 从《内经》中可以看出,上古的先哲们已认识到世界的物质性和整体恒动性,创立了完整的哲学、理则学(即语言思辩科学—逻辑学—包括形式逻辑、辨证逻辑、数理逻辑)等综合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五运阴阳学说,或谓之 ...
从《内经》中可以看出,上古的先哲们已认识到世界的物质性和整体恒动性,创立了完整的哲学、理则学(即语言思辩科学—逻辑学—包括形式逻辑、辨证逻辑、数理逻辑)等综合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五运阴阳学说,或谓之三阴三阳系统控制论。

《素问·天元纪大论》引《太始天元册》云:“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这里不仅有形式逻辑、辨证逻辑的运用,更有数理逻辑的运用——内经把万物生数全归于五,气数全统于三,这遵循了逻辑确定性原则和辨证法原理。强调三阴三阳决定论而不是阴阳二元论,是因为万物的发生、成形、有质、有象、由量变到质变,必须符合五运阴阳的恒数常数,万物的变化必因于这些恒常数的存在而有规律可循。

四时阴阳变化产生了物种物类,又决定着这些品物的运动变化。那么,掌握了四时阴阳的运变规律,掌握品物在四时阴阳作用下产生的品物特性(包括一般的与特殊的),就能做到知常达变,“谨熟阴阳,无与众谋”,这正是仲景过人之处。人们通常称仲景三阴三阳辨证施治理论为“六经”辨证,其实,“六经”非“经”,而是《内经》五运阴阳学说中至关全体的理数兼言的概念性名词。三阴三阳在天则指五运六气三阴三阳六元,在人则指人体三阴三阳经络脏腑,在天指四时阴阳运变的六个运季或一年之时气候变化的六个节段等等。不管它指什么,为宇宙整体恒动观和三阴三阳系统控制论服务的概念性名词。

四时阴阳变化的基本规律,就是由自然界主客六气相互加临,六十年一大周期,六十日一小周期的运动变化。仲景明确指出:“六气主客何以别之?曰:厥阴生少阴,少阴生少阳,少阳生太阴,太阴生阳明,阳明生太阳,太阳复生厥阴,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久久不变,此名主气;厥阴生少阴,少阴生太阴,太阴生少阳,少阳生阳明,阳明生太阳,复生厥阴,周而复始,此名客气。”即一年的主要气候变化,总是按最初厥阴风木(春风解冻),二气少阴君火(君火以明,天气温和),三气少阳相火(相火以位,天气炎热),四气太阴湿土(雨湿季节),五气阳明燥金(秋天干燥凉爽),终气太阳寒水(冬天严寒,水冰地坼)的顺序,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地运动变化着。而每年象客人一样加临于主气的天气变化,总是初气厥阴风木,二气少阴君火,三气太阴湿土,四气少阳相火,五气阳明燥金,客气太阳寒水,即一阴二阴三阴一阳二阳三阳的顺序,周而复始地运变着。这是《内经》以前的古人经长期观测出来的结果,时至今日仍然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仲景在全盘接受内经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同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终于创立了中医系统病证诊疗学——三阴三阳系统病证理法方药体系——《伤寒杂病论》。

要之,仲景三阴三阳辨病证施治理论体系,把人体视为一个开放、相关的整体系统,即把人体纳入大自然中去考察,去解剖,人体具备相互关联的六个子系统。六个子系统产生六种系统病,各系统病证有其一般性和特殊性,但在治疗中,仲景决不因其特殊性而忘却人体的整体性关联。如太阳病麻黄汤证,人们只注意到了麻黄汤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作用,认为只有风寒表实,无汗体痛咳喘等症才能用之。岂不知此方疏中有补,可用于多种病证。麻黄固能发汗,却又是温肺阳、暖肾气之佳品;桂枝,《本经疏证》谓“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为桂枝六大功效”,那么桂枝通心阳乃至通行十二经,下逆气还肾宅乃至温心肾自不待言。就这二味药而言,仲景治太阳而补少阴之意自明,系统病需顾及表里两经府乃至全身主要矛盾之理自明。

人身固然是个小天地,但它处于大自然五运六气三阴三阳之中。人体固然可分为六大系统、九大系统,但它时刻受大自然三阴三阳六元之制约。先贤们经年累月,以天地尤其是人为直接对象的仰观、俯察、中悉,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全方位、全天候地研究人体生命科学,揭示了诸如人日节律、人月节律、人四时乃至甲子循环节律,人五星节律、人九星九宫理数等诸多规律,详尽阐论了人体脏腑经络血气阴阳系统会通天地五运六气三阴三阳而化而变规律等,从自然、社会、人物自身三个方面,论述了天灾、气候、物候、人安人病以及疾病间甚、欲解、死亡之期等等。仲景仅取其三阴三阳系统控制论,结合临床而详述三阴三阳系统病证诊疗大观,近两千年来切实有效甚至近乎神奇地指导着中医临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刘永臣 内蒙古开鲁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