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物质形态依一定的标准,如位置、质量、运动规律等,可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层次之中也可能再分为若干层次。层次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间断性又有连续性。人体是一复杂系统,按不同的位置、质量、运动规律,亦可分为许多层次。如经络从大到小可分为经脉、络脉、别络、孙络;人体自外向内可分为皮、肉、骨等。 纵观各个辨证体系,可发现针对外感病的诸辨证体系,如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表里九传辨证,与其他辨证体系有明显的区别,自成一类体系,共性表现为有明显的层次性,由表及里、自浅至深。六经辨证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层次,卫气营血辨证分为卫、气、营、血四个层次,表里九传辨证分为表、半表半里、里三个层次;从上而下,三焦辨证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层次。这每一层次,虽然与相应脏腑有联系,甚至联系密切,但又不是简单地等同于脏腑。 从广义上说,脏腑辨证之病位,外感辨证之层次,同可归之于位置、方位,但二者又有明显区别。脏腑辨证所辨之病位,更像在某点位;外感辨证所辨之层次,更像在某层面。脏腑疾病传变,是由脏传脏,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此点传至彼点;而外感病传变,由浅及深,从表及里,一层深入一层,所谓“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二者不宜混为一谈。 以卫气营血辨证之气分证为例,此层次涉及范围颇广,累及肺、胃、脾、肠、胆、膜原、胸膈等,由于多种因素参与,而形成这一病理层次,症状复杂多变。其病变是脏腑辨证所难以解释、难以把握的。正由于脏腑辨证不适于辨别温病之病理传变,后世才发展出针对温病之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再以三焦辨证为例,虽然三焦各有何脏何腑已经清楚,然而如果只是以脏腑辨证,虽然可以说明脏腑病机变化、病变性质、证候类型等,但是却不能像三焦辨证那样,从病理层次方面说明湿温病之发生、发展其传变规律,预测疾病趋向,判断湿温病之预后。 辨证的目的在于提供确立施治的依据,这依据包括病邪、病位、病势、病性、病态等。不明确病邪,无法选择对应的祛邪方药;不明确虚实病性,无以确立攻补治法;不明确脏腑病位,治疗往往会无的放矢。故而目前无论是针对内伤还是外感的各辨证体系,均涉及这些内容,而其区别的关键,在于以何者为纲。八纲辨证以阴阳为其总纲,以此统摄余六者,而阴阳为病性,故可视其为病性辨证。脏腑辨证是以脏腑病位为纲,以此统摄其他诸项,可视为病位辨证。而诸外感辨证,则是以病理层次为纲,以此统摄其他,故可视为病理层次辨证,简称为病层辨证。其下各辨证体系又以其所针对之具体病理层次为纲,六经辨证以六经传变为纲,故称六经辨证;三焦辨证以三焦传变为纲,故称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卫气营血传变为纲,故称卫气营血辨证。(张大明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彭青鹤 河南中医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