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针灸-卷三-穴名同异
2015-12-9 22:19| 发布者: 浪漫的小灰灰| 查看: 8| 评论: 0
手有三里五里。足亦有三里五里。手有上廉下廉。足亦有上廉下廉。侧头部有窍阴。足少阳亦有窍阴。偃伏部有临泣。足少阳亦有临泣。既有五里矣。劳宫亦名五里。既有光明矣。攒竹亦名光明。肩有肩井。又有所谓中肩井。足有昆仑。又有所谓下昆仑。太渊太泉之名或殊天鼎天顶之字有异。丹田初非石门。禾 亦非和 。阳跷实为申脉。本非跗阳。阴跷实为照海。本非交信。肩 之名。扁骨见于外台。悬钟之名。绝骨童子 之名。前关见于千金注如此者众。可不审处而针灸耶。苟不审处。则差之毫厘。有寻丈之谬矣。爰举其略。以示世医。俾之谨于灸穴也。 |
上一篇:普济方·针灸-卷三-制熟艾法下一篇:普济方·针灸-卷三-点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