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原创]答中医学院学子问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答中医学院学子问
[复制链接]
1176
|
2
|
2005-7-24 23: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watermark]答 中 医 学 院 学 子 问
2004年11月5日应浙江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研究会邀请演讲,从此结下深刻中医学子缘。
问:尊敬的张老师,您好,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您。我很想知道,您在从医道路上感到最艰难的事是什么?中医让我感觉失望,但今天您的讲座使我振奋。
答:我在从医道路上最感艰难的,首先是政府基层卫生行政机构对真正中医和中医人的漠视、蔑视、歧视甚或打击、压制,我是体制外民间自由中医人,对此更深感切肤之痛。其次是某些病家对中医的无知不理解及对中医人鄙夷不尊。举一个例子,那是有一年,一个十岁小女孩高烧40度,住在县西医院,药物降不下烧,医院只好用冰袋来物理降温,体温仍旧一直降不下来,而且似乎还有升高趋势。大人接我去诊视,见女孩已经昏迷不醒,颈项、胸腹烫如杠碳,而头脑及四肢冰凉,许是冰袋冰成,但似应属于中医的热厥症。热厥症“热深厥亦深”。显然头脑、四肢越冰凉,表示里边烧越重。投以四逆散类,次日女孩头脑、四肢变得暖和。这本是求之不得的好现象,结果怎么样?大人居然要找我打官司,说是我的药反把其女孩头脑、四肢温度升高了。我问,考过体温没有?回答没有。马上考体温,体温降到了38度。病家这才没有话说。中医人受人鄙夷不尊,我从医最初几年遭遇不少。这几年由于发愤争气,就很少遇到了。从医十年来,我所遭遇的一切,其实都是中医和中医人遭遇的一个缩影。我早已把我个人的命运和中医及其他中医人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所以我希望我能为中医做点什么。
问:您对自己的自信是从哪里来的?对现在的自己有何感想?怎样才能像您一样有才能呢?
答:我的自信来自于对自己的清醒认识,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你问我对现在的自己有何感想?我写过一句诗:“开创维艰有定数,坦然微笑待功成。”从这句诗你就知道了。我并不认为我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才能,不过倒可以把我从前初中毕业时所写的一首旨在言志的打油诗转赠给你们:“饱融书卷贯终身,湖海山川万里程。赍志长砺永不懈,自得精深过他人。”
问:请问老师,中医与真善美有什么关系吗?
答:问得好!中医其实就是真,就是善,就是美。为什么呢?我曾经写过一段新中医人心语 ——“继承和运用祖国医学是一件极为快乐和有意义的事。这是因为祖国医学最是真、善、美的结合。真,是因为它是体系完整的一门科学;善,是因为它是救人病痛的一门技术;美,是因为它还是愉悦无穷的一门艺术!”科学、技术与艺术,这是我对中医的定位。这个定位是正确的,只要我们走进了中医,获得了中医的受用,就一定无法否认中医就是真,就是善,就是美,就是真、善、美的完美结合。
问:对于初入门的中医学子,应该先看哪些书?学有所长者,又应该看哪些书?
答:对于初入门者,先打基础,把中医的根扎好最为要紧,你们的教材 ——中基、方剂、中药、中诊应当首先读好,尤其是方剂学,花的时间和精力应当最多,因为方剂学融合了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和临床各科。书,先要看得少而精,不要看得多而杂。如果你已经学有所长了,那当然可以无书不看。
问:向来外行人都认为中医是年龄愈老,经验愈丰富,像我们这样毕业后行医时如何让自己的病人相信自己的能力?
答:你要让病人相信你自己的能力 —— 假如你真有能力的话,那你毕业后就最好到病人最需要你的地方去,比如农村基层,尤其特别缺医少药的偏远乡村。我不认为中医是只有老年人才能掌握的医学。大家请翻翻中国医学史,当知中医界历史上众多出大成就者,年龄基本都集中在20至50岁之间,实足以称星汉灿烂。可是我们的时代,五十岁以下的医人有几人能成为名医?二三十岁的名医更不见萍踪侠影。的确,现在的中医就是老年人的天下。我分析原因,大气候怕是医界权力人士由来有自的愚蠢侏儒观念和民族自贱心理,愚蠢的侏儒观念和民族自贱心理总是给人以阻力而非动力,遂使天才在成为天才之前就死去了!小气候那实在是老中医们没有机会直接来带一二十岁的年轻后生,你要不是熬到四五十岁有了主任或副主任医师级别,你就别想有资格和机会拜国家承认的名老中医为师。至于在学院,你们本科阶段,可有哪个老中医来教课?教你们课的,都是很少独自临过床的中青年学者医,有些学者医自己都糊里糊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的甚至非但自己不相信中医,还公开散布对中医的厌恶情绪。
问:您刚接触到中医就对它非常感兴趣吗?在现在中医并不热门的时候,如何使我们这些新学子对中医产生浓厚的兴趣?您觉得学中医是拜师好呢?还是研究医学专著更有意义?
答:我最先接触中医是因为母病四处求医难愈,当时对中医无所谓兴趣,只是追求实用,为要“儒门事亲”而已。后来业余郎中时,被病人称了一声“贵人”,才对中医从此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当时好象写过一首诗:“一声贵人我心动,顿知价值变初衷。难疾大症总有治,就待医家下苦功。”现在中医并不热门,但这时候正是你将来能真正成为让人“开着眼惊讶,闭着眼惭愧”的大医的大好机会,千载难逢,万勿错过。你何不从现在起,“板凳一坐十年冷”?至于如何“板凳一坐十年冷”,我个人认为最好还是首先拜个师,把中医的根扎住,然后再研究医学专著。
问:中医理论的混沌使我无法理解,那么中医的没落在您看来,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答:中医的理论其实并不混沌,混沌的是咱们自己。大家目前所学的混沌中医理论,只是一部分有机会出头掌握话语权的学术权威头脑里的中医理论,并不一定就代表了作为大医学的真正科学的中医理论。中医在现今的没落,我想原因在于一是中华文化整体的失落,二是真正的中医人不在各级权力位置上。
问:怎么看医与易?
答:孙思邈说得好,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当今搞医的,学者医不谈,就是临床医也没几个是真正的“医师”,都是一些“医匠”而已。学人匡调元氏曾在一篇著文中一针见血地反诘道:“不知当今研究中医中药之人有几个知《易》的?”说到医易关系,有一副联语可作概括:“学医必学易,不知易何足言医,《易经》之理即《内经》之理;观病须观相,未善相焉能论病,《金鉴》所言亦《风鉴》所言。”
问:您主要是创造属于自己的药方还是沿袭古人的药方治病?
答:临证首先想到用前人现成的药方,或照录不变,或适当加减。一般来说,发掘的前人专病成方多照录不变,比如五香流气饮治瘰疬,养阴清肺汤治白喉;而更多前人名方,包括时方、经方,则多会因时、因地特别是因人而加减。我也创制得有属于自己版权的药方,比如治寅时腰疼的寅愈汤,治卵巢囊肿的破囊散,治血栓闭塞性卒中的中风饮,等。
问:当西医判定病人为癌症晚期时,中医一般会怎么看待?张老师您怎么看待?
答:咱们中医先辈在源头经典《内经》里边早已丑话先说:“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癌症晚期,只要病家不放弃,我就不能拒绝,病家尽心,医家尽力嘛。但心里清楚,多只是出于人道,聊尽人事而已。
问:您从医十年来,您觉得您治病的治愈率是多少?您最擅长治什么病?
答:我赞同我师父的主张:打铁还须自身硬,不劳广告到处吹。曾有个从台湾落叶归根的老人慕名前来找我瞧病时说:张医生呐,你医道高,我们要大家告诉大家。从医十年来,我治病失败不少,救人也多。至于具体的治愈率,我没统计过,也不想像当今太多的各级中医药杂志里边那些“某某方治某某病多少多少例”那么造假。我擅长治的病主要是“气”质性的疾病及尚可逆转的“形”质性疾病 —— 我一般不受西医病名的限制。中医认为,气质性疾病是未成病,简称“未病”;而形质性疾病是已成病 ,简称“已病”。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即是上医。不幸来求治的大多都是已经西医判处死刑、死缓而不得已只好转求中医来试试的中期、中晚期已成病,我只得勉为其难地做一个下医,欲做上医而不得矣!
问:您从师学医仅三个月,即能济世救人,其中有什么秘诀吗?你怎样用这样短的时间去理解中医学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怎样去实际运用理法方药?虽然你天赋极高,但掌握它们也需假以时日,请问在以后的行医生涯中,您是否得遇高人指点?
答:我从师学医的确只有三个月,但在这之前我却已有了十多年的自学历史。从师结束到今天,又经过了整整十年的自学自悟。所以我写诗说,我是“半是师承半自悟”。我理解中医学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得益于对理法方药的实际临床运用和教学相长的带徒。在我的行医生涯中,由于没有所知障,我对所接触到的同行,不论高低贵贱、科班江湖、西医中医,都表示出相当的尊重,所以有意或无意指点我的人不少。在我的眼里,他们好象都是高人。
问:我叫□□□,是先前提问五行的女孩。听完你的讲座,我觉得对中医的理解更深了。我知道你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也想传播开去,我有兴趣了解,也想和你交朋友,可以吗?
答:欢迎你,提问五行的女孩。如果咱们有缘,我会把我这十年来实际临床和理论思考的成果奉献给大家。不过你想和我“交朋友”,假若你已有了“男朋友”的话,请慎重考虑是不是有人要吃醋!
附:由衷地感谢老师的莅临,将宝贵的经验传承,让我们对中医这领域有更进一步的认知与了解,大大地扩展了思路,更加领会到“大医精诚”的含义。再次谢谢老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2004年11月6日演讲后,学子所递感谢卡)
[/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zangma
|
2005-7-27 13: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答中医学院学子问
很棒的帖子,问得精彩,答得精彩!!!!
应该让更多的中医学学子看到这段对话!!!
只是不知发帖的高人尊姓大名???
罕见的好贴!!
是好帖大家就应该用立顶!!!!注意不是一般的顶,是用力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ritabttrzun
|
2014-7-20 03: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你让我深深地理解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谢谢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张流秀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