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大暑时节谨防中暑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四季养生]
大暑时节谨防中暑
[复制链接]
382
|
1
|
2009-10-15 11: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时值盛夏,高温天气增多,医院急诊科中暑患者也增多。专家介绍,户外作业人员、业务员和厨房工作人员是夏日中暑的三大高危人群,中暑患者,轻则头晕、乏力,重则昏迷、痉挛,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通常以为的防中暑“妙招”其实是错招,不仅不防暑,反而容易导致中暑。专家提醒,防暑的第一要务是: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曝晒或封闭的环境。
诱发因素:与气温、湿度、风速有关
广州医科大学荔湾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毅华介绍,中暑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和吸收的热量超过了散热,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急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其中包括头晕、胃口不好、精神不振、拉肚子等。其中中暑的高危人群主要是户外作业人员、业务员和厨房工作人员。
“中暑的发生不仅和气温有关,还与湿度、风速、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曝晒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以及水盐供给等都有关系。”刘毅华解释,诱发中暑的因素很复杂,但其中主要因素还是气温。根据气象特点,可将中暑现场小气候分为两类:一类是干热环境,气温高、辐射热强、湿度低,环境气温一般比室内高5~15℃,相对湿度常在40%以下;另一类是湿热环境,气温高、湿度高,但辐射热并不强。
中暑表现:严重者甚至会致命
刘毅华说,夏日中暑,轻则头晕、乏力,重则嗜睡、昏迷、痉挛,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其中中暑分为三类: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热射病,主要是一方面人体受到外界环境中热源的作用,另一方面,体内的热量不能正常发散出去,从而难以达到热平衡,致使体内热蓄积,引起体温升高。
热痉挛,主要是由于大量出汗使水和盐过多丢失,肌肉痉挛,并引起疼痛。因为在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依赖出汗。大量出汗后,因汗中含氯化钠约0.3%~0.5%,导致人体的水和盐流失过多。
热衰竭,主要是由于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发生虚脱,同时,也可能有过多的出汗、失水和失盐。
三大误区:只有在高温下才中暑;只有在室外才会中暑;穿得越少越凉快。
误区1:只有在高温下才中暑。刘毅华介绍,很多人以为,只有在高温情况下才会中暑。其实不是。因为有时候虽然气温并未达到高温,但是,如果是在湿度太高和通风不良的闷热环境里,人同样也可能发生中暑。尤其是老年、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穿着紧身不透风衣裤的人,或者是患有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心血管病、先天性汗腺缺乏症以及应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胆碱能神经药物而影响汗腺分泌的人,如果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者散热受阻,他们的体内就会有过量的热蓄积,引起器官功能和组织的损害,从而导致中暑。
误区2:只有在室外才会中暑。刘毅华说,虽然在户外的曝晒时间过长,很容易引起中暑,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在高温的室外才可能中暑。在室内,如果通风透气不足,湿度太大,同样也会使人中暑。“由于气温在35℃~39℃时,人体2/3余热通过出汗蒸发排泄,”他说,“此时如果周围环境潮湿,汗液则不易蒸发。”
误区3:穿得越少越凉快。刘毅华说,很多人认为,天热时,衣服少穿一点更凉快。其实不是。“在盛夏季节,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他说,如果大部分皮肤裸露在外,会更多地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散热反而更慢。“因此,越是暑热难熬之时,越不应赤膊,女性也不要穿过短的裙子。”对于户外作业人员,除了要注意及时补淡盐开水,还要注意衣服不要穿得太少,最好穿长袖衣服和长裤,并要记得戴帽作业。
专家提醒:该出汗时就出汗;中暑后少吃生冷瓜果。
刘毅华说,要预防中暑,首先要有“该出汗时就出汗”的意识。因为一来出汗可以带走热量,汗液在排出的过程中既可带走环境高温带来的热量,又可带走自身运动产生的多余热量;二来出汗可以排泄废物,因为汗液含有大量新陈代谢的废物,随着出汗,废物也随之排出体外;三来出汗可以保护皮肤,因为汗液中含有“乳酸”,它与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结合之后,能够形成天然的杀菌剂,防止细菌侵袭,保护了皮肤,减少疾病。
“然而,如今长期在空调房间工作的白领,本来平常就已缺少锻炼,缺乏出汗的机会,而到了该出汗的夏季也不经常出汗,人体汗液不能正常排出,也就无法散发身体所负荷的热量,极易发生中暑。”他说,而且,汗腺不畅就等于丧失了一条重要的排毒管道,也就失去了一道免疫防病的重要防线。
刘毅华提醒:中暑后少吃生冷瓜果。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进补过早的话,会使暑热不易消退。(黄蓉芳 欧阳穗)
链接:
五大不靠谱的解暑方法
1.洗冷水澡。
美国加州内科专家巴鲁·加德表示,冷水浴解暑看似合理,其实不然。突然遇冷会使血管迅速收缩,“凉爽”反而无法进入体内,甚至会导致机体免疫机制失调。用温水冲澡比冷水浴解暑效果更好。
2.防晒霜黏腻,不涂更清爽。
美国纽约皮肤病专家黛博拉·加里曼表示,紫外线可穿过云层,晒伤皮肤,让人感到灼热。因此,即使阴天也应涂抹防晒指数至少为30的防晒霜。
3.地上洒水降温。
夏天人们常常在地上洒水,借助其蒸发作用带走热量。然而,这样只能暂时降温,时间一长,室内湿度增加,反而更加闷热。蒸发时,地面的细菌和灰尘会随着水蒸气飘散到空气中,不利健康。
4.打赤膊。
在气温接近或超过37℃时,皮肤不但散热功能减弱,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穿得太少还很容易被紫外线灼伤。因此越是到了暑热难熬之时,越不能只穿背心、短裤或打赤膊。当气温高于体温时,可穿一些浅色的薄长衣、长裤,阻隔日光,利于防暑。
5.整天泡在泳池里。
夏天海边、泳池中常挤满想要消暑的人,然而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临床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家菲利普·提尔诺表示,与其相比,冲个温水澡更解暑。若泳池中水质不好,还会传染疾病。(申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owli5555
|
2014-6-27 03: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的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会员之家
肝病治疗中心
gopa7574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