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药方剂
›
白苏子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材白苏子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果实类]
白苏子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材白苏子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复制链接]
970
|
2
|
2013-10-28 14: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白苏子--《辞典》
【出处】《饮片新参》
【拼音名】 Bái Sū Zǐ
【别名】荏子(《别录》),玉苏子(《中药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果实。
【原形态】
白苏(《本草图经》),又名:荏(《别录》),南苏(《滇南本草》),白紫苏、假紫苏(《生草药性备要》),家苏(《植物名实图考》),山紫苏、臭苏、犬屎薄、犬屎苏。
一年生直立草本,有香气,高0.5~1.5米。茎绿色,圆角四棱形,多分枝,除基部外,密生细长白毛。叶对生;叶片卵形或圆形,长3~9.5厘米,宽2~8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绿色而具毛,下面稍苍淡且有腺点;叶柄长10~45毫米,密被白毛。总状花序腋生及顶生;苞片卵形,先端急尖或尾状;萼钟状,具5齿和10条脉纹,分2唇,外面有毛及腺点,内面喉部有长柔毛1圈;花冠白色,管状,2唇形,外面有毛,内面中部有毛1圈,上唇2浅裂,裂片较宽,先端略凹,下唇3裂,两侧的裂片半圆形,中裂片横椭圆形,向下折屈;雄蕊4,2强,稍伸出,花丝无毛,花粉囊2室;子房4裂,花柱无毛,稍伸出,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或灰白色,倒卵形,长约2毫米,径约1.7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野生于路旁,亦有栽培者。自河北至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均有分布。产江苏、河北、山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干燥的果实,卵形或略呈三角形圆锥体状,长径2.5~3.5毫米,短径2~2.5毫米。表面灰白色至黄白色,有隆起的网纹。果皮质脆,易压碎。种仁黄白色,富油质。气微香,嚼之有油腻感。以粒大、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份】种子含脂肪油,主为亚麻脂和甘油三棕榈酸酯。全草含挥发油,袖中含l-紫苏醛、白苏烯酮、松茸醇和l-芳樟醇。
【性味】
①《别录》:"味辛,温,无毒。"
②《饮片新参》:"辛,平。"
【功能主治】
下气,消痰,润肺,宽肠。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
①《别录》:"主咳逆,下气,温中补体(’体’一作’髓’)。"
②《食疗本草》:"生食,止渴润肺。"
③《滇南本草》:"开胃健脾。同陈皮化痰疏风。"
④《饮片新参》:"平肺气,止逆。治咳喘,通肠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备注】本品在四川、贵州等地与紫苏子同等使用,参见"紫苏子"条。
【摘录】《辞典》
白苏子--《中华本草》
【出处】
出自1.《饮片新参》。
2.陶弘景:荏状如苏,高大白色,不甚香。其子研之杂米作糜,甚肥美,下气补益。榨其子作油,日煎之,即今油帛及和漆所用者。
3.《救荒本草》:荏子,所在有之,生园圃中。苗高一、二尺,茎方。叶似薄荷叶,极肥大。开淡紫花,结穗似紫苏穗,其子如黍粒,其枝茎对节生。
4.《纲目》:紫苏、白苏,皆以二、三月下种,或宿子在地自生。其茎方,其叶圆而有尖,四围有锯齿。&hel
【拼音名】 Bái Sū Zǐ
【英文名】 Fruit of Common Perilla
【别名】荏子、玉竹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唇形科植物白苏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Ocimum frutescens L.;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var. typica Makino]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叶,置通风处阴干,或连嫩茎采取,切成小段,晒干。
【原形态】白苏,一年生直立草本,有香气,高0.5-1.5m,茎绿色,圆角四棱形,多分枝,除基部外,密生细长白毛。叶对生;叶片卵形或圆形,长3一9.5cm,宽2-8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绿色而具毛,下面稍苍淡且有腺点;叶柄长10-45mm,密被白毛。总状花序腋生及顶生;苞片卵形,先端急尖或尾状;萼钟状,具5齿和10条脉纹,分2唇,外面有毛及腺点,内面喉部有长柔毛1圈;花冠白色,管状,2唇形,外面有毛,内面中部有毛1圈,上唇2浅裂,裂片较宽,先端略凹,下唇3裂,两侧的裂片半圆形,中裂片横椭圆形,向下折屈;雄蕊4,2强,稍伸出,花丝无毛,花粉囊2室;子房4裂,花柱无毛,稍伸出,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或灰白色,倒卵形,长约2mm,径约1.7mm。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野生于路旁,亦有栽培者。
资源分布:自河北至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均有分布。药材产江苏、河北、山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
1.气候土壤: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最佳。
2.整地:秋末冬初深耕土地,经冬风化,至次年春季播种前,再耕耙平整,作成宽1m的畦。
3.种植:用种子繁殖。分育苗移栽与直播两种。
3.1.育苗法:播种期4月上旬,撒播或条播,撒播将种子均匀地播在畦面,薄覆细土。条播先在畦上开条沟,行距10-15cm,将种子播入沟内,覆细土3-5mm。播种后8-10天出苗,待苗高15-20cm,即可移植,按行距50cm,株距30cm开穴,每穴栽1株,覆土压实,然后浇水。
3.2.直播法:播种期4月上旬至4月下旬,条播或穴播,行距40-50cm,株距30-40cm,播后覆土浇水。
4.田间管理:播种后,经常保持土壤的湿度,待苗高3-4cm时间苗1次。生长期中松土、培上及除草2-3次。并追施人粪尿、饼肥或硫酸铵1-2次。天旱时注意浇水。
5.病虫害防治:生长期中发现卷叶虫时,除捕杀外,可用6%可湿性六六六粉1斤,加水300斤喷射。
【性状】干燥的果实,卵形或略呈三角形圆锥体状,长径2.5-3.5mm,短径2-2.5mm。表面灰白色至黄白色,有隆起的网纹。果皮质脆,易压碎。种仁黄白色,富油质。气微香,嚼之有油腻感。以粒大、饱满、无杂质者为佳。本品在四川、贵州等地与紫苏子同等使用,参见“紫苏子”条。
【化学成份】种子油含左旋紫苏醛(perilaldehyde),白苏烯酮(egomaketone),松茸醇(matsutake alcohol)和左旋芳樟醇(linalool)。种子中的脂肪油,主为甘油三亚油酸酯(linolein)和甘油三棕榈酸酯(palmitin),此外,种子中还含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
【药理作用】
1.调血脂作用,白苏子脂肪油0.2g/kg、1.0g/kg连续20天给予高脂血症小鼠,可使其血清总胆固醇(TC)分别下降13.9%、29.7%。脂肪油以0.4g/kg、1.0g/kg给高脂血症大鼠口服,连续20天,显着降低大鼠血清TC和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C和HDL-C/LDL-C比值;降低血清三酰甘油(TG)作用较弱。对HDL-C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可改变其亚组分比例,提高HDL2-C/HDL-C和HDL2-C/HDL3-C比值。苏子油可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水平;若与Mg合用作用更为迅速。苏子油富含α-亚麻酸(α-LNA).α-LNA在较显着才降低血浆总胆固醇 的同时,不产生胆固醇在肝脏的累积,而亚油酸有产生胆固醇在肝脏的累积作用。因此,富含α-LNA的苏子油比富含亚油酸的传统食用油对人体更有益。
2.对肿瘤听抑制作用,含12%苏子油的食物给以N-甲基-N-亚硝基脲诱癌的大鼠喂饲,在35星期时观察到结肠癌发生率显着才下降。在10星期时,粪便中肿瘤促进剂胆汁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但结肠内去氧胆酸诱导的结肠粘膜乌氨酸脱羟酶活性(促瘤标志)显着降低。可见苏子油的作用是降低结肠粘膜对肿瘤促进剂的敏感性。含5.0%苏子油的食物给大鼠自断奶起喂至7周龄,可显着抑制静注腹水瘤细胞的肺转移,减少肺表面的转移灶数。苏子油还能明显抑制化学制癌剂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或皮下移植瘤株所致乳腺癌的发生率,减少肿瘤重量和体积、延长肿瘤出现的时间;对结肠癌和肾脏肿瘤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ihzwt
|
2015-11-12 18: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晓天文,下晓地理,中小儿科,知阴阳,懂八卦,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qiuxiuo123
|
2017-5-14 02: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在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美容之声
夏采佻yv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