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药方剂
›
大蓟的功效与作用,大蓟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全草类]
大蓟的功效与作用,大蓟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复制链接]
822
|
2
|
2008-6-15 13: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植物形态
简介
多年生草本,高0.5~1m。根簇生,圆锥形,肉质,表面棕褐色。茎直立,有细纵纹,基部有白色丝状毛。基生叶丛生,有柄,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5~30cm,羽状深裂,边缘齿状,齿端具针刺,上面疏生白丝状毛,下面脉上有长毛;茎生叶互生,基部心形抱茎。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外被蛛丝状毛;总苞片4~6层,披针形,外层较短;花两性,管状,紫色;花药顶端有附片,基部有尾。瘦果长椭圆形,冠毛多层,羽状,暗灰色。花期5~8月,果期6~8月。
大蓟花[1]
性状
大蓟-性状
大蓟草:地上部分呈圆柱形,基部直径可达1.2cm。褐棕色或绿褐色,有很直的棱线(有数条纵棱),质略硬而脆。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叶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有不等长针刺,茎,叶均被灰白色蛛丝状毛,质松脆,头状花序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苞片披针形,先端微带紫黑色,花冠常脱落,露出灰白色羽状冠毛,气微味淡。气微,味淡。
大蓟根:呈长纺锤形,常簇生而扭曲,长5~15cm,直径0.2~0.6cm。表面暗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灰白色。气微,味甘、微苦。
药品简述
大蓟-植物源生态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 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
采制:
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杂质,晒干。
其他名称:
大蓟
马蓟、虎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鸡脚刺、野红花、茨芥、牛触嘴、鼓椎、鸡姆刺、恶鸡婆、大牛喳口、山萝卜、猪姆刺、六月霜、蚁姆刺、牛口刺。大刺儿菜、大刺盖、老虎脷、老牛锉、山萝卜、刺萝卜、牛喳口、鸡母刺、大恶鸡婆、山老鼠簕。刺角芽。
汉语拼音:
Da ji
英文名:
Japanese Thistle Herb
拉丁名:
HERBA CIRSII JAPONICI/RADIX CIRSII JAPONICI
大蓟
主要成分:
全草含生物碱、挥发油。根含乙酸蒲公英甾醇、豆甾醇、a一香树脂醇、B-香树脂醇、B-谷甾醇。鲜叶含柳穿鱼花甙2.1%。根含挥发油,油中含4种不饱和碳氢化合物,为单紫杉烯、二氢单紫杉烯、四氢单紫杉烯、六氢单紫杉烯。
性味:
性凉,味甘,苦,无毒。归心、肝经。
生长地:
生于山野、路旁、荒地。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大蓟(10张)
鉴别:
本品根的横切面:表皮细胞壁木栓化,有时脱落。皮层较宽,紧靠内皮层处有类圆形分泌道,直径80~130μm,较密地排列成环;内皮层明显。韧皮部较窄。形成层断续成环。木质部射线较宽;导管少数,放射状排列,周围常伴有木纤束髓。薄壁细胞含菊糖。
叶的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下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3~5个。非腺毛4~18 细胞,顶端细胞细长而扭曲,直径约7μm,壁具交错的角质纹理。
功能主治
功能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
大蓟
痈疡肿毒,疔疮。
药理大蓟的水浸液、乙醇一水浸液和乙醇浸出液,试验于狗、猫及兔等麻醉动物,证明有降血压作用。小蓟的同上试验,证明有较显著和持久的降血压作用功用 大、小蓟均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以及恢复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适用于急性热病炎症性出血,黄疽,肝炎,热淋、尿血等。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全草含生物碱、挥发油.根含乙酸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yl acetate)、豆甾醇(Stigmasterol)、α-香树脂醇(α-Amyrin)、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药理作用
大蓟
1.抗菌作用 根煎剂或全草蒸馏液1:4 000 浓度时在体外能抑制人型有毒结核菌的生长.酒精浸剂1:3 000 时对人型结核菌即有抑制作用.水煎剂的抑菌浓度比酒精浸剂的浓度为大.
2.对血压的作用 水浸剂、乙醇-水浸液和乙醇浸出液, 应用于狗、猫、兔等麻醉动物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大蓟对离体蛙心、兔心心率及心收缩力有抑制作用, 可降低犬血压,并有快速耐受性, 尚可抑制BCO的加压反射.提示其降压作用与抑制心率及抑制心收缩力有关。
3.止血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 大蓟对凝血过程第一阶段(即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生成)有促进作用,用于血热妄行所致出血症,如吐血、衄血、崩漏、尿血等。可单味应用或配伍其他止血药。
治病药方
大蓟
1.[传染性肝炎] 大、小蓟鲜草适量,捣烂绞汁,温水和服,每次服一小杯。大蓟根每日30克,分2次水煎服。
2.[尿路感染,(膀恍炎及肾盂肾炎)血尿] 小蓟草15克,马兰根15克,水煎服。
3.[肾炎尿蛋白不消失,肝炎转氨酶不下降] 大蓟根15克,意茁仁根30克,水煎服。
4.[血友病,口鼻出血,紫斑] 鲜大蓟草捣汁,和入少许黄酒,每次服一小杯,一日2-3次。
大蓟
5、[妇女血崩,经漏] 大、小蓟连根苗30克,益母草15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6.[高血压] 大、小蓟3~15克,水煎代茶。
7.[刀伤(外伤)出血] 小蓟苗洗净捣烂涂敷,干则换之。
8.[小儿黄水疮,湿烂痒痛] 小蓟叶捣烂,涂疮上,干即换之。
9.[痈疮热毒,疥癣湿痒] 用于热毒痈肿,内服或鲜品捣烂外敷。鲜小蓟根、叶与食盐少许,一起捣烂敷于患部,或煎汤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大蓟
【禁忌】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脾胃虚寒、无瘀滞、血虚极者不宜使用。
1、《品汇精要》:忌犯铁器。
2、《本草经疏》: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食之证。
[2]3、不良反应:大蓟煎剂、片剂亦可引起少数人胃内不适或恶心等胃肠道反应。
【制法】 大蓟草:洗净,润软,切段,干燥。
大蓟根: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大蓟炭:取大蓟段或根片,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和说明
(1)同属植物中下列数种在不同地区也作大蓟入药。
大蓟
1.野蓟Cirsium maackii Maxim. [C. japonicum DC. var. maackii (Maxim.)Nakai]。
2.虎蓟 Cirsium spicatum Matsum。3.烟管蓟 Cirsium pendulum Fisch.。
4.青刺蓟(滇大蓟、白马刺)Cirsium chlorolepis Petrak。
5.藏大蓟Cirsium eriophoroideum (Hook. f.)Petrak。
大蓟-植物形状
(2)此外,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尚有以同科飞廉属植物飞廉Carduus crispus L.的全草,
山东以麝香飞廉Carduus nutans L.的全草混作大蓟入药。
东北地区还有以小蓟(刺儿菜及刻叶刺儿菜)作大蓟者,按小蓟虽亦有凉血止血之功,但不能消肿,此与大蓟之功效有所差异,故应分别使用,不可混淆。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医药典故
大蓟
三国时期,庞统在一次战斗中身中数箭,血流如注,跌于马下。士兵中有知医识药者,忙从道旁扯来一把草药,揉搓后塞入他的伤口,很快止住了血。我曾去过庞统中箭的地方。沿着古驿道,山间田野的确生长着许多曾为庞统止血的小草。这草支支直立,高逾尺许,开着紫红色的小花。它的学名就叫作大蓟。
大蓟以菊科植物大蓟的全草或根入药。大蓟为多年生宿根草本,多生于山野、路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中医学认为大蓟性味甘、凉,有凉血、止血、祛瘀、消痈肿的作用。据研究,大蓟能降低血压,对结核菌等有较好抑制作用。
大蓟
大蓟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出血、感染性疾病和高血压。取大蓟全草和根,捣烂,绞汁,每次服一小杯,频服,治口干、吐血、鼻出血。将大蓟鲜根洗净,捣碎,加水煎服,治咳血、小便热涩、疼痛、尿血。大蓟配伍艾叶、白鸡冠花子、黄柏,治妇女白带不止、崩漏。鲜大蓟叶,榨汁,加白酒饮用,治跌打损伤、疼痛不止。大蓟新鲜根,用冷开水洗净后捣烂,外敷,治漆疮、汤火烫伤、疔疖、疮疡、红肿疼痛。大蓟加水煎服,治脓胸、鼻窦炎。将大蓟加水煎服,或将大蓟做成注射剂由气管滴入,治疗肺结核,过半数患者病灶能逐渐吸收,甚至完全吸收,部分人咳嗽、排痰、胸痛、发热等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个别服药者会出现胃部胀满不适,可改为饭后服药,或加生姜、半夏,可使反应减轻。将大蓟根或叶煎汤内服,治高血压,多数人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根的疗效优于大蓟叶。腹部冷痛,得暖则舒,属中医学所谓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大蓟。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 的砂质壤土或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分株、根芽繁殖,以种子繁殖为主。种子繁殖:春播3-4月;秋播9月,以秋播为好。7-8月种子成熟后,割下头状花序,晒干,脱粒,扭净,备用。穴播:按行株距30cm×30cm开穴,穴深3-5cm,种子用草木灰拦匀后播入穴内,覆土。分株繁殖:3-4月挖掘母株,分成小丛,每穴1丛,覆土压实,浇水。根芽繁殖:利用带芽的根进行栽种。
田间管理
生长期进行中耕除草2-3次,结合追施人畜粪肥,倒苗后要增施堆肥、厩肥等。
相关典籍
沈括·梦溪笔谈·大蓟
予使虏至古契丹界,大蓟茇(1)如车盖,中国无此大者。其地名蓟,恐其因此也,如杨州(2)宜杨、荆州宜荆之类。荆或为楚,楚亦荆木之别名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3]​
注释
(1)大蓟茇(bá):草名,通称“大蓟”,有的方言也称“大蓟菜”。
(2)杨州:史书一般写作“扬州”,“扬”很少作“杨”。
原文翻译
我出使契丹,到了契丹人从前居住的地界,见到大蓟茇就像车盖一般大,在中原没有这么大的。这地方所以以蓟为地名,恐怕就是因为这种大蓟茇特别多的缘故,有如扬州适宜杨树生长、荆州适宜荆木生长之类。荆又称作楚,楚也是荆木的另一名称。[3]​
作者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公元1063年(仁宗嘉祐八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公元1072年(熙宁五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1082年(元丰五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fcxmo
|
2014-11-23 19: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太有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朝业宇公
|
2016-7-19 11: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美容之声
mbld3820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