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药方剂
›
水蛭的功效与作用,水蛭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动物类]
水蛭的功效与作用,水蛭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复制链接]
792
|
2
|
2010-1-2 06: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水蛭
水蛭,俗名蚂蟥,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炮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它在历史上以自然捕捞为主,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中国南方在1995年前后,开始捕捞自然苗种,首次进行人工饲养,获得成功。北方地区因苗种和技术原因一直未有养殖。
外形特征
水蛭-解剖图
体长稍扁,乍视之似圆柱形,体长约2~15厘米,宽约2毫米~1.5厘米。背面绿中带黑,有5条黄色纵线,腹面平坦,灰绿色,无杂色斑,整体环纹显著,体节由5环组成,每环宽度相似。眼10个,呈∩形排列,口内有3个半圆形的颚片围成一Y形,当吸着动物体时,用此颚片向皮肤钻进,体大型,体长60-120mm,宽13-14mm。背面暗绿色,有5条纵纹,吸取血液,由咽经食道而贮存于整个消化道和盲囊中。身体各节均有排泄孔,开口于腹侧。雌雄生殖孔相距4环,各开口于环与环之间。前吸盘较易见,后吸盘更显著,吸附力也强。
编辑本段
基本信息
蚂蝗(8张)界:动物界
门:环节动物门
纲:蛭纲
目:颚蛭目
科:水蛭科
拉丁名称:Whitmania pigra Whitman
英文名称:Leech。
异名: 蛭蝚、房旭、至掌、虮(《尔雅》),蚑(《别录》),马骐(陶弘景),马蛭(《唐本草》),骐、马蟥(《本草图经》),马鳖(《本草衍义》),红蛭(《济生方》),蚂蟥蜞(《医林纂要》),黄蜞(《本草求原》),水麻贴(《河北药材》),沙塔干、肉钻子(《中药材手册》),门尔哥蚂里(朝名)。
基源:该品为水蛭(shuǐ zhì)科动物蚂蝗Whitmania pigra Whitman、水蛭 Hirudo nipponica Whitman 或柳叶蚂蝗 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 的干燥全体。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
全国大部地区的湖泊、池塘以及水田中均有生产。主产于山东微山、东平、南阳湖等湖中,以微山湖产量最大,除供应本省外,并销售东北、河北、山西各地。江苏苏州市郊、吴县等地所产亦外销一部分。此外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河北、辽宁、吉林等处亦产,均自产自销。
编辑本段
生活环境
生活在稻田、沟渠、浅水污秽坑塘等处,嗜吸人畜血液,行动非常敏捷,会波浪式游,也能作尺蠖式移行。每到春暖即行活
水蛭-原状
跃,6~10月均为其产卵期,到冬季往往蛰伏在近岸湿泥中,不食不动,生存能力强。
生活习性:水蛭属冷血环节动物,在中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生长适温为10-40℃,北方地区低于3℃时在泥土中进入蛰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高于8℃左右出蜇活动。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主要生活方式,常以水中浮游生物、昆虫、软体动物为主饵,人工条件下以各种动物内脏、熟蛋黄、配合饲料、植物残渣,淡水螺贝类、杂鱼类、蚯蚓等作饵。
编辑本段
生长繁殖
水蛭特征(7张)繁殖习性水蛭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体内受精,同时兼具雌雄生殖器官,交配时互相反方向进行,生活史中有“性逆转”现象,存在着性别角色交换,一条水蛭既可做爸爸也可做妈妈,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交配后一个月左右,雌体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中包被卵带,形如“蚕茧”,排出体外,在湿泥中孵化,温度适宜,约经16-25天从茧中孵出幼蛭,便开始了独立的生活。
编辑本段
采制
夏、秋捕捉。捕得后洗净,先用石灰或酒闷死,然后晒干或焙干。日本医蛭通常用线穿于体的中段,挂起晒干;茶色蛭除用线穿起外,并将体的一端拉长,做成狭窄的条状。由于加工后外形不同,药材中以日本医蛭的干燥品称为"水蛭",以宽体金线蛭的干燥品称为“宽水蛭”,以茶色蛭的干燥品称为“长条水蛭”。
1.宽水蛭:以夏秋二季为盛产期,湖泊中产者体大,水田里产者体小,捞出后置阳光下晒干,或放在锅内焙干。
2.长条水蛭:采收方法同上,惟捞出后用线穿起,体的一端拉长,挂在阳光处晒干。
3.水蛭:采收期同蚂蟥,捞出后用线穿起,穿时常从体的中段穿上,持于阳光处晒干。
注意:真正的药用水蛭是小长而黄,挑之易断者,勿误用泥蛭头园身阔,服之令人眼中生烟,渐至枯损。用水蛭须曝干,用猪油熬黑,令研极细,倘灸不透虽为末,经年得水犹活,人腹尚能复生。凡用须预先熬黑,以少许置水中七天内不活者,方可用之。(录于本经逢原)
编辑本段
性状鉴别
1.宽水蛭:扁平纺锤形,体长5~9厘米,宽处0.8~2.0厘米。背部稍隆起,腹面平坦,干燥药材背腹相贴呈攀状,体前端稍尖,后端钝圆,全体由许多环节构成,前吸备用不显著,后吸备用较大。
水蛭鉴别
背部黑棕色,由许多黑色斑点排列成纵线5条。体的两侧及腹面均呈棕黄色,腹面有多条黑棕色的断续斑点。质脆,易折断,断面有光泽似胶样。气微腥。
2.长条水蛭:狭长而扁(有些在加工时拉成线状),体长5~12厘米,宽1~5毫米。体的两端稍细,均有吸盘,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圆大。体节明显或不明显。体表凹凸不平(因消化道内有贮藏物)。背腹两面均呈黑棕色,两端经过加工后穿有小孔,因此吸盘亦不易辨认。质脆,折断面不平坦,无光泽。有土腥气。
3.水蛭:扁长圆形,体长2~5厘米,宽2~3毫米。腹面稍高,体多弯曲扭转。商品通常用线穿起,多数密集成团。全体黑棕色亦由多数环节构成。折断面不平坦,无光泽。
以上三种药材均以身干、体大、无泥者为佳。
以上三种药材的检索表:
1.体宽在5毫米以上,体扁平纺锤形——宽水蛭。
2.体宽在5毫米以下,体圆柱形或细长;体多数平直;单条,不粘连成群;色灰黑无光泽——长条水蛭。
3.体多数弯曲扭转;常数条粘连成群;色黑有光泽——水蛭。
编辑本段
水蛭鉴别
鉴别要点
蛭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蚂蟥分布于山东、河北、安徽、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柳叶蚂蟥分布于河北、安徽、江苏、福建等地。[1]三种水蛭主要特征是:水蛭全体呈圆柱形,较短小,体多扭曲,黑棕色,由多数环节组成,断面无光泽;蚂蟥则体扁平呈纺锤形,较长,有5条由黑色、淡黄色相间组成的纵线,断面似胶状有光泽;柳叶蚂蟥体狭长而扁、似“柳叶”状,有5条黄褐色或黄绿色斑纹形成的纵纹,断面平坦无光泽。
名典鉴别
1、《神农本草经》:“水蛭味咸平。主逐恶血瘀血、破血瘕积聚……生池泽。”
2、梁·《名医别录》:“水蛭生雷泽池泽,五月、六月采,暴干。”
3、陶弘景曰:“处处河池有之。歧有数种,以水中马蜞得啮人、腹中有血者,干之为佳。山妓及诸小者,皆不堪用。”
4、唐·苏恭曰:“有水蛭、草蛭,大者长尺许,并能咂牛、马、人血。今俗多取水中小者,用之大效,不必食人血满腹者。其草蛭在深山草上,人行即着胫股,不觉入于肉中,产育为害,山人自有疗法。”
5、韩保升曰:“惟采水中小者用之。别有石蛭生石上,泥蛭生泥中,二蛭头尖腰粗色赤。”
6、宋·寇宗奭曰:“汴人谓大者为马鳖,腹黄者为马蟥。”
7、明·《本草蒙筌》:“水蛭即马蝗蜞。入药取水中小者。”
8、清·《本草从新》:“水蛭即马蟥。”
快速鉴别
1、水蛭:全体呈扁长圆柱形,长2~5cm,宽2~3mm。腹面稍高,体多扭曲弯转。商品通常用线穿起,多数密集成团。全体呈黑棕色,由多数环节构成,折断面不平坦,无光泽,气微腥。
2、蚂蟥:扁平纺锤形,体长4~lOcm,宽O.5~2cm。体前端稍尖,后端钝圆,全体由多数环节构成。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较大。背部呈黑棕色,由许多黑色斑点排列成5条纵线;体两侧及腹面均呈棕黄色,腹面有多条黑棕色纵列的断续斑点。质脆,断面有光泽似胶状。气微腥。
3、柳叶蚂蟥:体狭长而扁(有的拉成线状),长5~12cm,宽1~5mm。体两端较细,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圆大。体节明显或不明显,体表凹凸不平。背腹两面呈黑棕色,两端加工后穿有小孔。因此,吸盘难以辨认。质脆,断面不平坦、无光泽。有土腥气。
编辑本段
养殖技术
经验与技巧
1.水蛭的选址建池技术:
光学图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 应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为便于水蛭的栖息和产卵,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之中应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池埂还要设防逃沟,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 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在沟内撒些石灰,可防逃逸。
2.投种放养
蚂蟥苗种的来源可以浦捉、购买或自繁。在开始养殖时,一般以天然捕捉为主,也可以向有关单位购买。中国传统作为药用的蚂蟥有三种: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好。金钱蛭体形大,产量高。金钱蛭即农村中俗称的“牛蚂蟥”。牧牛时常爬在牛身上吸血,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蚂蟥雌雄同体,每条蚂蟥都可产卵繁殖, 于3月下旬至4月(长江流域,下同)产卵茧,卵茧产于泥土中,一般产卵茧1~4个, 每个茧内幼蚂蟥数为13~35个,多数20个左右,每个蚂蟥一次可繁殖60~80条。幼蚂蟥于6月大量出现,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以上,到9 、10月间长得与成体难以区分。以早春放为宜。早春放养十月即可长成、加工出售。
3.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三倍体速生水蛭
⑴、繁殖池的建造:池面积宜为30平方米左右,宜建成5米×5米或6米×6 米的正方形,池四周靠池壁设1~1.5米的平台,中间为水面,水深5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做平台的土应为高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土壤, 便于蚂蟥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砰台造成繁殖失败。一般分为小型养殖池与大型养殖池两种:
① 小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修建宽3米,深1米的池沟,长度不限。也可建若干小池共硬,池埂宽40厘米,每一池内设出、入水口。池中间必须有50—100厘米宽的产卵平台,平台与水面在一个水平面上,平台上面堆放一层20厘米厚的腐殖土壤。作为水蛭产卵繁殖的场所。水位50—60厘米为宜。
② 大型养殖池的建造大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情况而建成不同的规格的池子。如果水源不方便,还可以在池的底部铺上一层塑料薄膜。池底应放入适量的河泥,以增加水的有机质含量。水中栽植一些水草,可以净化水质,增加水中含氧量。池岸上最好再埋上一圈尼龙网纱(高0.5—0.6米),用以阻挡蛙、蛇等天敌进入养殖池。为了防止夏季水温过高、光线太强,可在池的岸上栽培垂柳等树木遮阳。
⑵ 种蛭的选择:用于作种繁殖和种玛蟥,年龄应在2年以上,体重30克左右,体质健壮,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这样的蚂蟥怀卵量多,孵化率高,种蚂蟥的投放量按池中平台陆地面积计算,一般每平方米放1.5千克左右。种蚂蟥入池后要保持水质肥厚,要有充足的浮游生物和螺狮供其取食。
⑶ 繁殖: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蚂蟥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持续到6 月中旬(随个体差异而不同),5月中旬为其繁殖高峰期。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蚂蟥会受惊而逃走,造成空茧。
⑷ 孵化管理:蚂蟥产卵茧后即可收取捕捉另池饲养或加工,繁殖池兼作孵化池,卵茧让其在穴道中自然孵化,卵茧产出后约11~15日孵出幼蛭。刚孵出的幼蛭体形很象成体,呈软木黄色,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随着幼蛭的生长,纵纹间的色泽逐渐变化,形成5 条由两种斑纹相间组成的纵纹而变化成成体的色纹。在孵化阶段,应尽量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平台面要保持湿润,可覆盖一层水草,若碰到下雨天气要疏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没过平台, 保持差距3厘米左右。把繁殖后的种蚂蟥捞出后,即可投放幼嫩的蚌类和螺狮供幼蚂蟥取食,幼蚂蟥孵出后两,三天内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三天后即可采食。初孵出的幼蛭主要取食蚌、螺狮的血液和汁液,在一个蚌的体内,会钻入数10~100条幼蚂蟥, 随着幼体的长大,它们会吞食蚌、螺狮的整个软体部分,幼蚂蟥生长迅速,半个月后,平均增长达15毫米以上,即可转入大池中饲养成成蚂蟥。
4.水蛭饲养技术
蚂蟥生命力强,粗生易长,极易管理。主要管理是投饵和调节水质。
晒干
⑴ 投饵:金钱蛭主要取食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及哺乳动物的血液, 人工饵养天然饲料以来源广泛的螺蛳为主,辅以蚯蚓、昆虫的幼虫等,人工饲料主要是各种动物血。螺蛳可以一次性投放,即在养殖池内放养一定数量的螺蛳(每亩25 千克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供蚂蟥自由取食。投放螺蛳不宜过多, 以免与蚂蟥争夺空间,动物血每星期喂一次,对蚂蟥的迅速生长有显著的作用。把猪、牛、羊等动物鲜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左右一块,蚂蟥嗅到腥味后很快就会聚拢来,吸饱后自行散去。要及时清除凝血残渣,以免污染水质。
⑵ 调节水质:蚂蟥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水温宜保持15~30 ℃以下便停止摄食,过高也影响生长,在污秽水中亦能生长。但人工养殖密度高,水质保持清洁为好,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7~8月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
⑶ 越冬管理:要保证种蚂蟥安全越冬。入冬后,气温降到10℃以下, 蚂蟥停止摄食,钻入土中或树叶下冬眠,早春放养的蚂蟥一般都已长成成体,可加工出售。捕捞时,先将水排完,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种15~20千克,集中投入育种池中越冬。可以排水越冬。排水后,可在池面上加盖稻草或木杆以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也可以带冰越冬,要将池水适当加深,以防止完全结冰。
投饵及管理
水蛭养殖
1.投饵。天然饵料种类以淡水螺类、蚯蚓及部分昆虫为主,规模养殖辅投各种动物血、内脏和淡水鱼虾贝螺类,以及畜用配合饲料和农作物的秸秆。池塘养殖可投放一定数量的野生螺蛳或福寿螺,量一般为0.05-0.1kg/平方米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与水蛭共生共长,供其摄食。放螺数量不宜过多,过多则与主养品种争夺生存空间,主客易势。投喂动物血或拌饵投喂时,应注意间隔投喂和及时清除剩饵,天热时更要注意,以免污染和败坏水质,影响水蛭生长。
2.日常管理。水蛭病害极少,以调节水质为主,水蛭虽然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但水环境变化过大或变坏,则影响其生长和繁殖。养殖过程中,水温一般保持在10-40℃之间,过肥过污的养殖用水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一般水体中溶解氧应大于0.7mg/L,出现缺氧,小水体可通过人工淋水解决,较大的水体要及时注入新水或换水,在夏季高温季节保持较为清新的水质十分重要。
温室越冬
受地域影响,北方水蛭养殖应建立人工条件下的日光越冬温室,以打破其冬眠习性,增加养殖时间,缩短上市周期。日光温室一般为竹木塑苫结构,北部墙体为土铸或砖混,厚0.8-1.5m,东西向,长30-50m不等,南北跨度10-15m,主柱数量5-7排。上覆无滴塑膜及可卷放的稻草苫,留出门、通道及风口。在严寒雪封季节,还应做好除雪和人工增温措施。较高级的温室可用塑钢无立柱方式,只是造价相对要高。
通过建造日光温室,有计划地捕大留小,集中越冬,期间日常管理应密切注意温室内外温度变化,及增氧防风、抗寒等,以保障水蛭的正常生长和越冬,和为次年准备足够的蛭种。
水蛭病害防治
1.干枯病:因温度过高而引起,患病水蛭食欲不振,少活动或不活动,消瘦无力,可见身体干瘪,失水萎缩,全身发黑。防治方法:⑴将病蛭放入1%的食盐水中浸洗,每日两次,每次10分钟。⑵用酵母片或土霉素拌料投喂,增加含钙食物,提高抗病能力。⑶加大水流量,使水温降低。
2.白点病:由原生动物多于小瓜虫引起,患病水蛭体表有白点泡状物,小白斑块,运动不灵活,游动时身体不能平衡、厌食。防治方法:⑴用2毫克/升硝酸汞浸洗患病水蛭,每次30分钟,每日2次。⑵定期用漂白粉消毒池水,一般每月1-2次。
3.肠胃炎:由于吃了变质食物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引起。患病水蛭食欲不振,懒于活动,肛门红肿。防治方法:
⑴ 用0.4%磺胺脒唑与饵料混匀后投喂。
⑵ 用0.2%土霉素拌料投喂。
编辑本段
人工饲养
沼泽、泥塘养殖:
沼泽、泥塘水生植物茂盛,有机物质、腐殖质含量较多,浮游生物、水生植物丰富,因此,只要建好围栏,防逃、御天敌侵害即可。此种模式投资成本较低,管理、捕捞较麻烦。
稻田套养
在稻田中挖沟渠、溜沟作为水蛭主要活动场所,一般按“井”,“十”等形状开挖,分沟溜式和泥塘式两种。溜沟要求分布均匀,四通八达,有利于水蛭的生长和觅食,一般宽0.4米,水深0.3-0.5米,溜沟面积占总面积10%左右;泥塘式是在稻田内部开挖泥塘,泥塘与稻田沟渠相通,沟宽、沟深均为0.4米左右,深为0.5-0.6米,占稻田面积15%左右,注意稻田施农药对水蛭危害。一般选择高效低毒农药,也不要使用化肥,最好用动物粪便较理想,不仅有利于稻子丰收,也是水蛭的好饲料。
水泥池养殖
建水泥池20平米左右,宽3米,长7米,高度1米—1.2米,水深0.5米,做好进、排水设施,室外水泥池中需投放水草等植物,以便水蛭栖息。新建的水泥池不能立即投放种蛭,其池体的碱性物质(硅酸盐水泥、氢氧化钙等)需经过20天的淡化后才能投苗,不能一次性投苗,待养殖池总体环境条件趋向食物链总体平衡以后,才能逐步加大投种量,一般每平米投放100条。
标准化集约精养:
建议池塘长90米,宽7-8米,池深1.2米--1.5米,水深0.5米--0.6米,做好进、排水设施,建设泥土栖息地,高出水面0.3米,上面种水草,以遮阴防晒,使用40目聚乙烯网布做好防逃措施。一般每亩水面积投放种蛭2000条。[2]
编辑本段
医用价值
古代医书中记载有利用蚂蟥治疗多种疾病,谓其“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消积聚……”。医圣张仲景用其祛邪扶正,
水蛭-中药材
治疗“瘀血”、“水结”之症,显示了其独特的疗效。
后世张锡纯赞此药:“存瘀血而不伤新血,纯系水之精华生成,于气分丝毫无损,而血瘀默然于无形,真良药也”。
公元1500年前,埃及人首创医蛭放血疗法,到上世纪初,欧洲人更迷信医蛭能吮去人体内的病血,不论头痛脑热概用医蛭进行吮血治疗。后来随着医学的发展,这种带有迷信色彩的治疗方法才逐渐被放弃了。医蛭在医学上的新用途正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
整形外科医生利用医蛭消除手术后血管闭塞区的瘀血,减少坏死发生,从而提高了组织移植和乳房形成等手术的成功率。医蛭在再植或移植手指、脚指、耳朵、鼻子时,利用医蛭吸血,可使静脉血管通畅,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这是由于医蛭吸血时其唾液腺分泌抗凝剂水蛭素,以及扩张血管的类组胺物质。1987年,中国科学院水生动物研究所水蛭课题组与湖北医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协作,在中国首先应用医蛭治疗断指再植术后瘀血,成功数例,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好评。
医蛭唾液中含有的多种活性物质正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广泛重视,已成为资源动物利用的一个热门话题。1984年美国水蛭专家索耶博士在英国威尔士斯西创立了世界第一家水蛭养殖场兼生化药物公司,该公司生产的水蛭素和透明质酸酶已销往欧美各国及日本,并且也出售了数万条活的医用水蛭。
在美国的查尔斯顿建成了另一家医用水蛭养殖场;法国和德国已将合成水蛭素的基因转移到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并利用遗传工程的方法生产廉价的水蛭素。可见水蛭素的需要和生产正在扩大。
水蛭素是由65个氨基酸组成的低分子量(7000)多肽,其中谷氨酰胺和天门冬酰胺的含量较高,而等电点较低(3.8~4.0),在室温下长期稳定。水蛭素是已知最有效的天然抗凝剂,其作用优于肝素,具有抗凝血、溶解血栓的作用,即中医所说的活血化瘀作用。因此,在处理诸如败血休克,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梗塞、心血管病、高血压、眼科以及多种缺少抗凝血酶的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
水蛭 - 药代动力学
1、水蛭素的抗凝抗栓效果,取决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测定其血浓度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测定血液凝固时间或用底质发色的方法,求出它与过量的凝血酶反应后,残存的凝血酶的量。也有用放射性标记法和免疫法来测定。
2、给狗、兔和大鼠静脉注射水蛭素,其消除速率是相当快的,消除半衰期为1小时左右。水蛭素分布于细胞外的空间,通过肾小球过滤,以活性形式排出。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氨基酸组成及序列分析结果都表明,注入的水蛭素是以未改变的形式,通过肾脏排泄出来的,未经代谢不与机体结合。
3、动物实验结果与人的临床药理实验结果是相应的,静脉注射后符合二房室模型方程。[3]
编辑本段
医学作用
新鲜水蛭唾腺中含水蛭素(hirudin)是一种多肽,由多种氨基酸组成,天冬氨酸10、谷氨酸13、半胱氨酸6、丝氨酸4、甘氨酸9、苏氨酸4、丙氨酸1、缬氨酸3、亮氨酸4、异亮氨酸2、脯氨酸3、苯丙氨酸2、酷氨酸2、组氨酸1和赖氨酸4(数字代表分子数),因其分子中具二羟基的氨基酸含量较高, 故其等电点为ph3.8,对变性反应比较稳定;纯品为灰色或白色鳞片或粉末,呈酸性,溶于水、生理盐水及吡啶中,几不溶于醇、丙酮及苯,遇热或在稀酸中均易变质。干燥药材中水蛭素已被破坏。此外尚含肝素(heparin),抗血栓素(antithromfin)。
【药理作用】
[4]水蛭本身具有很高的入药价值,经过干燥全体入药,含有水蛭素以及丰富的蛋白质,还有活血、散瘀、通经的功效。经常用在闭经、血瘀腹部疼痛、跌打损伤等症状。
1.抗凝血作用:水
蛭水提物0.45g/kg灌胃后4h及连续灌胃7天,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能降低全血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体外法试验,水蛭水提物200mg/ml、100mg/ml及50mg/ml对健康人血小板聚集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水蛭素是凝血酶抑制剂,每毫克水蛭素含10~400抗凝血酶单位的活性;水蛭素对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大鼠血栓形成有预防作用,并能减少大鼠的死亡率;水蛭素还能对抗凝血酶所致的离体蛙心收缩力增强作用。
2.改善微循环:水蛭注射液2g/kg静脉注射,能促进实验性家兔急性脑出血的血肿吸收,减轻脑组织周围炎症反应及水肿,缓解颅内压升高,改善局部循环,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对兔耳局部的实验性血肿也有促进吸收作用。
3.抗早孕作用:40%水蛭水煎剂2.5~3.0g/kg皮下注射,连续2天,对小鼠各个时期的妊娠包括着床和早、中晚期都有终止妊娠作用,但对早期妊娠作用最好;若以外源性孕酮与水蛭同时注射,则可对抗水蛭的抗早孕作用。
编辑本段
现代研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ziqjyhSTR
|
2015-3-23 10: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边撸边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dbwqmqdf
|
2016-10-30 09: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更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美容之声
ihzwt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