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针道天下
›
胆石病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针灸治疗]
胆石病
[复制链接]
740
|
1
|
2014-5-15 16: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tr][td]【概述】[/td][/tr][tr][td] 胆石病指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胆石动态、所在部位及并发症,主要症状为胆绞痛(疼痛剧烈汗出,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并可有程度不等的黄疸,发热。胆绞痛一般短暂,但也有延及数小时的。
胆石病的治疗以往主要依靠手术。五十年代始用中医排石法,1959年首次报道针刺治疗本病[1]。近二十年来摸索出一套包括针灸在内的以非手术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案,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七十年代后期,有的单位以针灸作为主要疗法配合服硫酸镁治疗胆管结石,获得满意效果[2],此后,进一步发现耳针、电针及光针等穴位刺激之法都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兴起于南京的耳穴压丸法,不仅能明显地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具有一定排石作用,方法经济简便痛苦小,颇受观迎[3]。有人曾统计869例病人,针灸有效率在69~96.6%之间,排石率46.23~82.1%[4]。有人还对包括电针在内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胆石病的远期疗效(经1~22年随访)进行分析,发现也较稳定[5]。
关于针灸对本病的作用机理,不少工作表明,针灸可促使胆汁流量增加,胆囊容积缩小,促进胆囊的蠕动和排空,对括约肌有反复的紧张和松驰作用,从而有利于胆石的排出。
适于针灸治疗的病人:1、胆总管结石,其直径在1厘米左右,胆管下端无器质性狭窄者;2、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者;3、直径小于1厘米的胆囊结石,胆囊排出功能较好者。
[/td][/tr][tr][td]【治疗】[/td][/tr][tr][td]
电针
(一)取穴
主穴:日月、期门。
配穴:阿是穴、胆俞。
阿是穴位置:巨阙与右腹哀连线之中点。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疼痛剧烈、胆囊肿大者加配穴。所有穴位均仅取右侧。直刺进针(胆俞斜刺向脊柱,阿是穴则宜以6寸毫针向胆囊胀大中心斜刺至腹外斜肌下),得气后接通G6805电针仪,用疏密波,强度以病人最大耐受量为度,持续通电60分钟。起针后服50%硫酸镁50毫升,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治疗522例,分稳定型、急性发作型和休克型三类,排石率:稳定型35%,急性发作型89.7%,休克型50%,总排石率为78.4%。与对照组(仅服50%硫酸镁)比较,电针疗效明显为高(P<0.01)[2]。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胆俞、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位于右上腹,触痛最显著处。
(二)治法
胆俞仅取右侧。以氦一氖激光器照射,波长6238埃,激光管出光口与皮肤距离为30~60厘米,输出功率2毫伏,光斑直径2厘米左右,每穴分别照射10分钟,每日2次。同时服33%硫酸镁,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
(三)疗效评价
穴位激光照射治疗50例,总有效率98%,排石率为80%[6]。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肝、胰胆、十二指肠、交感。
配穴:脾、胃、三焦、神门、肩、食道、大肠、迷根、内分泌;体穴:章门、胆囊穴、天枢。
(二)治法
主穴每次必取,配穴据症酌加,疗效不明显者取1~2个体穴。以王不留行子贴敷耳穴。每次贴一侧耳,左右交替轮换,嘱病人于饭后20分钟自行按压10~20分钟,以能耐受为度,每日3~4次,另可于胆绞痛发作之时予以按压。一周贴穴2~3次,20次为一疗程。体针亦只针右侧,以捻转提插之法,激发强烈得气针感,迅即拔去,不予留针。便秘明显者,令服33%硫酸镁,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症状疗效:1、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2、有效:症状减轻或症状虽已消失但仍有轻度复发;3、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改善后又复发如初。排石效果:1、近期痊愈:大便淘洗发现结石,治疗后B型超声波复查未发现光团及声影;2、显效:大便淘洗发现结石,B型超声波治疗前后对比结石数减少超过1/2者;3、有效:大便淘洗发现结石;4、无效:大便淘洗未发现结石,B型超声波检查未见改善。
据234例观察,排石效果:愈显率22.65%,总有效率94.44%;症状有效率82.11%~100%[3]。据我们观察的57例,排石总有效率36.8%,症状总有效率84.2%(显效率36.8%),且所排结石均小于1厘米[7]。本法主要用于稳定期。
耳穴电针
(一)取穴
主穴:胰胆、肝、三焦、胃、十二指肠、食道。
配穴:痛甚加交感、神门,黄疸加肾上腺、内分必,排石困难加耳迷根、交感。
(二)治法
主穴酌取,据症状加配穴。疼痛明显时,采用密波,黄疸或有炎症时用疏密波,排石困难则宜选疏波。每次一般取4个穴位,接通电源,强度以病人可耐受为宜,治疗10分钟。每日1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辅助治疗:每晨服油煎鸡蛋2个。便秘服33%硫酸镁口服液30毫升。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510例,结果临床症状与体征显著好转者50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9.6%;排石者462例,排石率为90.59%,其中排空者90例,占19.48%[9]。
眼针
(一)取穴
主穴:肝胆、中焦。
(二)治法
主穴均选,取双侧。探寻到反应点后,在眼眶缘外2分,用30号5分长的毫针沿皮刺入,毋须用提插捻转手法,深度不可刺到骨膜,严防局部出血。左眼用补法(即向顺时针方向进针),右眼用泻法(逆时针方向进针)。留针5~15分钟。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胆石病人之胆绞痛。
疗效标准:1、显效:治后5~10分钟疼痛完全缓解或明显减轻者;2、有效:治后5~10分钟,疼痛减轻1/2以上,但局部有压痛,饮食仍需控制者;3、无效:治疗后5~10分钟,症状未见改善。
共治122例计250例人次,显效156人次,有效89人次,无效5人次,总有效率为98.0%。但有一定复发率[8]。
穴位埋植
(一)取穴
主穴:分为5组。1、鸠尾透巨阙、幽门,2、日月透期门、腹哀(均右侧),3、上脘透中脘、梁门,4、肝俞、胆俞(均右侧),5、阳陵泉。
(二)治法
据症情每次选2~3组穴,穴区消毒并以1%普鲁卡因局麻,采用特制埋线针,将消毒过的长0.5~1cm的肠线送入穴位肌层。鸠尾用平剌法,先透巨阙,再透幽门,均进针1.5~2寸;日月先平剌透期 门,进针约1.5寸,再透腹哀以40度角剌入1.5寸;上脘透中脘、梁门,均采用45度角进针1.5~2寸。余穴直剌,注意背部穴不可过深。当推入肠线后要适当破坏穴下脂肪组织,然后从针孔挤出少许血液,贴压消毒敷料。7~15天治疗一次,3~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869例,结果临床痊愈522例,显效270例,有效77例,总有效率100%[10]。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廷翼,等。针灸治疗胆石有效二例。福建中医药 1959;4(3):43。
[2]山东烟台地区文登中心医院外科针刺治疗胆石研究组。电针加服硫酸镁治疗胆管结石(附522例临床疗效观察及排石规律初步探讨)。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一),1979:3~4,北京。
[3]南京市耳压疗法胆石症协作组。耳压治疗胆石 234例临床分析。江苏中医杂志 1985;(8):24。
[4]严 洁。胆道疾患的针灸治疗。湖北中医杂志 1981;(5):35。
[5]李世忠,等。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胆石症远期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4;4(7):396
[6]汤 华,等。氦一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胆石病50例疗效观察。中医杂志 1980;(11):52。
[7]张 仁,等。耳穴压丸对胆系排石及舒缩功能的影响——附57例临床分析。中医杂志 1986;27(3):24。
[8]王济华,等。眼针治疗胆绞痛122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89;9(2):27。
[9]张育西,等。耳穴电针治疗胆石症510例临床报道。中国针灸 1986;6(5):5。
[10]李国臣,等。腹部穴位埋线法治疗胆结石869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97;17(11):681。
[/td][/t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岳光
|
2016-3-15 18: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是个德鲁伊,他喜欢大自然,他喜欢一切花草树木…他最后因为车祸,成了一名植物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vsha2110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