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分享]仲景“治未病”思想临证撮要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分享]仲景“治未病”思想临证撮要
[复制链接]
1395
|
1
|
2003-2-28 23: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治未病”思想,《内经》阐述较多,归纳其要义,约分二类。一为无病之人,通过各种不同手段,以强壮体质,预防疾病,属预防医学范畴,非本文所能论及。二为已病之身,根据病程、病性、病位、脏腑虚实、发展趋势等方面,综合分析,而防治“已病”条件下种种潜在的病情病机,便是治“已病”条件下之“未病”,如仲景所言“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类。而肝病之虚实与否,其核心在于“知肝传脾”,“知”者有明了、诊察、分析之意。盖肝之与脾,木土相克,故肝病则暗伏克害脾土之机。然则,仅此一端,不足以言“知”,若能进而明确肝病并非邪实,脾病虽不明显,而有某种苗窍显露;或平素中土不足等等,方得肝病实脾之真谛。否则,一见肝病,而漫投实脾之法,得无虚虚实实之过乎?拙文治未病思想之临床撮要,皆本于这种严密性,不求理论之完备,但求所指之未病,言之有物;所治之未病,法明方效。其遣方用药未必尽是《伤寒》之方,而指导思想务求符合仲景之法。初衷如此,未知然否。
仲景发展了《内经》治未病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形成了完整而严密的体系,如先时而治,先安未受邪之地,早治已成之病、已病防传、未盛防盛、已盛防逆、新瘥防复等,现谨就笔者之实践,撮要如下。
一、先时而治
先时而治,其义有二。一为在已病之中,先于某种病状而用药,如《伤寒论》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此与治未病关系不大。二为对易发或常发之病,当其未发时治疗,令其不发或少发。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此方可治已病,亦可治未病。治已病者,当以方测证,必方证相合而后用之;其治未病者,设若虚劳较重,病在发作之时,证候多端,论中各有其病机归属与治法,岂薯蓣丸所能奏效?若虚劳暂缓而风邪为患在急,则当分风寒风热,内风外风,并兼顾其虚,安能执成主以治多变之病?由是言之,必当虚劳暂安且邪风尚未生变之际,投此方以理虚于内、御风于外,而作根本之图。笔者师其法,酌情拟方,屡获效验。如患者宋某,男,34岁,自幼体质较弱,成年以后,不胜劳累,常患感冒,每患则服解表药以求缓解,岂料愈治则感冒愈频,或半月或月余发生一次,恶寒发热,鼻塞流涕,无汗或自汗,头痛身楚,腹胀不适,于95年6月中旬来诊。适值感冒已愈,舌苔薄白,脉细弱,求根本之治,据其所述,当属气血两虚,中气不足,拟膏剂于下:黄芪300g、焦术150g、生晒参150g、当归150g、川芎150g、白芍150g、生地100g、砂仁150g、广木香150g、炙草100g、陈皮150g、升麻150g、柴胡200g、荆芥150g,上药1剂,共熬,加白蜜2200g收膏,每日3次,每次1匙。96年1月复诊诉膏剂于3月内服完,停药已3月,共半年余,未发生感冒,体质亦有所增强,因思药效之可靠,欣然再求方药,以巩固之,故仍拟前方照服,其后得知于次年2月中旬持续寒潮侵袭时,有轻微感冒,仅鼻塞流涕,喷嚏而已,能照常工作,除服膏剂以外,未服其他方药,数日而愈。由是观之,先时而治,远胜于发病时而治。
二、先安未受邪之地
在已病之中,某脏腑或气血津液虽暂未受邪,然据疾病发展演变规律分析,其暂未受邪之地,存在着受邪之必然性,因此处治之法,不仅治疗已病,而且在于使暂未受邪者,预先安宁,不受其累,则已病必孤,以利痊愈,此即谓之先安未受邪之地。其语出自叶天士,实源于仲景预扶胃气、预存津液等思想。有S君,非洲来华人员,于95年9月就诊,身材高大而壮实,诉左背胁阵发性疼痛7年,甚则牵引颈项部疼痛,胃脘不适,精神饮食等正常,脉缓,舌淡而胖,裂纹满布而润泽于常,苔白薄。经多种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据疼痛部位分析,当属太阳少阳二经,故投柴胡桂枝汤加和胃通络之品。断续服药2周,似有减轻而复发如前。12月27日三诊,病证如前,并补述每于房事后疼痛必发且重,于是令笔者猛省,此证若断为胁痛显然不妥,盖胁痛非必发于房事之后,故投柴胡桂枝汤疗效不佳。因思《名医名方录》第4辑上有福建林庆祥先生据闽南方言提出“色风”一证,表现为房事后腹中绞痛不休,并拟蝉凤色风汤(蝉衣、凤凰衣、莱豆衣、苏叶、马蹄金、香附、木香、大腹皮、桂枝)治之,林氏曰:临床50载,经治10余例每每顺手并无危象。然观其案例,属于初发,与S君病程7年不牟,况因国域不同,体质差异,性观念多有不一,故难以直接援以引林氏方。揆度S君病情,肾精已有暗耗,不过借先天精气尚充,后天水谷奉养,且在年轻体壮之时,故无肾虚之证可察,而前述之舌质变化,则微露肾虚(未病)之端绪,故当交合之际,百脉动摇,则肝胆之经脉何以濡养?更兼沐浴更衣,易受风邪袭击,自在情理之中。若长此以往,宁无肾亏脱绝、风气百疾之忧?!有鉴于此,拟益肾祛风之法似属合拍。处方如下:生地10g、山药10g、山萸10g、泽泻10g、丹皮10g、茯苓30g、蝉衣10g、全蝎10g、蜈蚣2条、木瓜10g、防风10g、白芍30g、炙草10g、乌梢蛇10g,服药2周,略有加减。诉疼痛偶发,程度甚轻,疼痛时间缩短,因而精神爽朗。仍按原方15剂,以善其后。因而叹曰:先安未受邪之地,可信可征;林氏指出“色风”证,言无虚发,要在汇通原理而灵机应变。
三、早治已成之病
早治已成之病,而免生变化之例,在《伤寒论》中俯拾即得。徐春甫发挥曰:“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非谓已病而不治,亦非谓已病而不能治也。盖治未病,在谨厥始,防厥微以治之,则成功多而受害少也……始初微略,恣意无忌,酿成大患”。有王某,男,74岁,龙钟老态,步履蹒跚,于95年12月来诊,诉周身疼痛困重,寒战3天。3天前突患腹泻稀水,日行八九次,自服痢特灵治之,服后当日痢止,而周身疼痛,寒战不休,一日几度发,自觉无热,而扪其头额及胸腹灼手,不欲饮食,头昏,舌质鲜红,苔白略厚(有冠心病心绞痛史),属手少阳三焦湿热象征。盖手少阳三焦,外通腠理,乃元真流通之所,今为湿热弥漫,腠理闭郁,故周身疼痛。舌苔白而略厚,质红者,湿热之确据。叶天士曰:“白苔绛底者(包括鲜红,笔者屡试屡验),湿遏热伏也。”寒战发热,一日几度发,与足少阳枢机不利有关,是为足少阳同病,拟以柴胡蒿芩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0g法夏10g、太子参10g、陈皮10g、茯苓30g、竹茹10g、枳实15g、炙草6g、青蒿15g、藿香10g、佩兰10g、芦根15g、滑石10g。共7剂。其后来人相告,服药过程中,病情渐减,7剂尽,周身微汗而寒战自止,通体和畅,精神慧爽,口和纳健。此例始病3日而治,可谓早。早治而速愈,不惟免除传变之忧(尤其老年体弱),且冠心病宿疾未曾引发,则治未病之理,出诸自然。
四、已病防传
传有本经自传者,如太阳、阳明之邪由经入腑之类;有传入他经者,如太阳传阳明之类。而传经与否,决定于三大要素,即感邪轻重,体质强弱,治疗当否,不得漫无目标谓其传变,而称某法为治未病。如胡氏,45岁,96年1月求治,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10余年,近因劳累受寒,复发1月,经治不验,见胃脘痞胀隐痛,胃脘部如囊裹水,激荡有声(日本学者称为“振水音”),故饮食少思,勉进饮食尤甚,有时牵引右下腹疼痛,大便时结时溏,恶寒,手足厥冷,时有心悸,脉缓弱,苔白薄。本证属胃阳不足,水饮内停,与《伤寒论》356条“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同,法当温胃阳以宣散水饮为主,免致胃气衰败,水饮漫然无制,而累及太、少二阴。处方:茯苓30g、炙草6g、桂枝10g、生姜15g、焦术15g、枳实20g、广木香10g、砂仁10g、九香虫10g、泽泻10g、玄胡15g、郁金10g。服1周而胃脘振水音消失,痞胀疼痛减轻,心悸大减,纳食不馨,口干不欲饮,成形软便,日行三四次。原方加片姜黄10g、鸡内金10g,再服1周而胃痛基本消失,无心悸。脉舌同前,是水停心下之证候病机得以解除,续拟辛开苦降、行气和胃之法为治,方宗半夏泻心汤加减,以为善后调理。此例水停心下,较快消弥于已病之时,而未出现356条“水渍入胃,必作利也”之变局,是以在某种条件下,治已病,即所以治未病之法也。
五、未盛防盛
病情由轻到重,乃一般发展趋势,有时由轻到重,其证未变,治疗之目的,在于防其盛者,有时病情加重,变化多端,甚至危及生命,则治疗之目的,在于防止病情坏逆之危害,这种治未病思想尤为重要。如段某,男,48岁,身材魁梧壮实。94年3月初诊,左下肢肿胀7月,加重2月。患者于92年因车祸而使左小腿下1/3处成开放性胫腓骨折,经骨科治疗痊愈,惟存创面疤痕。93年7月疤痕作痒,因而搔破继以感染。其时局部红肿热痛,肿胀逐渐向上蔓延,肿及髋关节处已2月。患处高度肿胀,肤色紫暗,感染处溃疡,脓液及渗出液甚多,其气略有臭秽,周围皮肤肤色紫黑,活动受限,腹股沟淋巴结肿如鸽蛋大小数枚,体温不高。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1)左下肢慢性溃疡;(2)左下肢深静脉炎,病损部位接近腹股沟。经抗感染、扩管、溶栓等治疗1月无效,因而建议截肢,患者坚拒而转治于余。诊得脉缓,舌质鲜红,苔白薄。证属湿热下注,经脉瘀阻,薰蒸化腐。治法以清热化湿、解毒通络、活血化瘀为主,若能应手渐复,则治疗有望,否则截肢之势,似难避免。尽管如此告诫,而患者仍存百般希望,安心治疗。基本方如下:苍术15g、黄柏15g、土牛膝15g、土贝母10g、土茯苓30g,泽泻10g、连皮苓30g、益母草30g、土鳖10g、水蛭10g、全蝎10g、蜈蚣2条、铁菱角30g。加减法:肿甚去土牛膝,选加木瓜、槟榔,加重泽泻用量;若溃疡面扩大,脓水多,选用黄药子、败酱草、蛇舌草、半枝莲;痛甚加刘寄奴、徐长卿;青紫甚加红花、赤芍、生蒲黄;口渴燥热去苍术加黄连、黄芩。同时坚持服用季德胜蛇药片,6片,日3次;溃疡面掺黄柏粉。服药1周,肿胀有所减轻,髋关节及腹股沟部疼痛消失。连服35天之后,除溃疡部位以下仍青紫肿胀疼痛外,其上部位肿胀全消,肤色正常,腹股沟肿大之淋巴结消散。仍依前法加减治疗,共计五个月,以致肿胀青紫全部消退,惟有色素沉着,溃疡面基本愈合,步履如常。再授药15剂,以善其后。时隔1年半,偶然路遇,见其蹬三轮车购物,问其所苦,曰无。反思病情及其治疗,患者下肢高位深静脉炎,以致建议截肢,当属重病,似与标题“未盛防盛”不符,然患者年富力强,尚无全身感染,除局部溃疡外,尚无组织坏死,以中医学而论,湿热虽已成毒,而尚未波及营血,内损脏腑,故相对曰“未盛”。惟其堪忧者,自发病7月以来,治疗未断,而呈进行性加重,医者不能如履薄冰,竞竞乎其后之结局?西医建议截肢即本于此,中医之治疗亦应本于此。由是言之,其治未病似乎可跃然可见。
六、已盛防逆
对已盛之病,防其逆变,是为当务之急。如仲景所言“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不解自明。有陈姓者,男,31岁,农民。双侧多囊肾,已发现10余年,初无症状,近五六年来,时有浮肿,腰痛,渐至在腹部可扪及肿大之肾脏,于95年10月初诊,诉腰痛,连及侧腹胀痛,难以俯仰,乏力,短气,肛门坠胀,便意频繁,而难以排便,勉力努责方可排出成形软便,小便量较多,下肢浮肿,形体消瘦,精神萎顿,饮食少进,肤色黧黑。B超提示双侧多囊肾,以左侧为甚,囊腔最大者40.5×38.0mm,化验结果表明肾功能中等度损害,血压140/105mmHg,脉弦缓,舌苔白薄。询知其母、兄皆因此病而逝,故自叹命运多乖,精神负担颇重。因作心理疏导,并处方如下:柴胡10g、郁金10g、枳实10g、白芍10g、桂枝10g、焦术10g、猪苓10g、泽泻20g、王不留行20g、铁菱角30g、益母草30g、制三棱10g、制莪术10g。治疗中略有加减,如浮肿甚加金钱草、海金砂;下腹及肛门坠胀加荔枝核、乌药、黄柏;大腹胀甚加厚朴;增强软坚散结加皂角刺。服药1周,腰及侧腹胀痛明显减轻,肛门坠胀有所缓解,因而病者信心增强,连续服药4周,诸症减轻,恢复轻微劳作。因其家境清寒,其后仅能断续服药,亦无力复查,前后历时4月余,自觉症状不明显,扪其腹部,肿大之左肾下缘虽仍平脐,但已明显变软,无压痛,血压正常。此乃先天性疾病,发展至此,已属重症,预后不良,若不能缓解病情,推迟其发展,则肾功能衰竭之种种危象(逆证),必接踵而来。犹须申言者,笔者在检索病历中发现,以往之治疗不外补脾利水、补肾利水法,如济生肾气丸之类,因而醒悟,必须另辟蹊径,别裁新方。盖肾脏肿硬如石,乃邪实太过之征,且僭踞肝经之位,亦显肝经之证;小便量较多而浮肿,大便频繁,乃膀胱气化失职,津液输布异常所致。故以四逆散与五苓散合方为之,随证加减,不冀病情缓解,逆象暂未发生。
七、新瘥(包括病情稳定者)防复
病有食复、劳复、复感等等,因而新瘥防复,仍属重要。如李某,男,50岁,机关干部。于94年4月初诊,诉心悸胸闷气喘反复发作5年。患者于89年即出现上述症状,因其尚轻,经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故未作诊查。92年因感冒发热,使宿疾加重而住院治疗,经各种检查诊断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四级”。经强心利尿扩管治疗,病情缓解。同年底心衰再发而住院,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术后1年心衰频发。地戈辛用量较小则不能控制,用量较大则发生中毒现象,医院建议再作手术治疗,被患者拒绝,因而转就于余。其时一派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心功能三级(症状从略),脉来结代,舌苔白薄。据“强心口服液”处方(科研处方,恕难引录),改为煎剂,经3周治疗,心衰控制较好,缓步登四楼无明显症状。自此以后,处方同前而改作丸剂常服,迄今2年,坚持服用而未发生心衰,且能长途出差公干。此例作为“风心”,是不能痊愈,而作为心衰,若处治得当,则可较长时间不使复发,浅见如是,敬请指正。 (作者:湖北中医学院 梅国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amtb
|
2003-5-1 10: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伤寒论》时间医学研究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3>医理探源</a>转移过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岐黄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