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医话小语:湿温小识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医话小语:湿温小识
[复制链接]
126
|
0
|
2014-5-5 16: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医话小语:湿温小识
2006年9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 第2608期
王少华 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
世俗多知白虎、清宫之属治“乙脑”,我们对乙脑则及早施以凉膈散,取其外有透达之机,内有清泄之能,颇合《内经》“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之训。
银花毕竟是甘寒之品,甘味药有助湿之弊端,非湿温病初起者所宜,否则有胶结难解之虑。
《温热经纬》甘露消毒丹与《活人书》白虎加苍术汤虽同治湿温热在气分者,但前者芳香化浊、苦寒燥湿、淡渗利湿三法并施,王孟英称之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用于湿热并重,无汗或有汗,口渴饮水不多,舌正红者为合宜;后者合清、滋、燥三法于一方,用于热重于湿、多汗、口渴多饮、舌红者为贴切。
湿温证多见腻苔,临床上应根据腻苔的色泽、厚薄和润燥等情况,来判断其属寒、属热、属痰以及在卫、在气等,从而指导用药。例如:①白腻苔:此为疾病初起,湿邪郁阻卫分,当宗宣化为法,选用豆卷、羌活、半夏、蔻仁、厚朴、赤苓等化湿、燥湿、渗湿之品;②白厚腻苔:为湿浊内阻膜原,药用厚朴、草果、半夏、黄芩、生姜之属以疏理湿浊,透托膜原;③黄腻苔:为湿未化而里热渐盛,可用半夏、黄芩、厚朴、黄连等辛开苦降,化太阴之湿、清阳明之热;④黄厚浊腻苔:中心干,伴有发热烦闷,腹痛转矢气等症者,无论其便秘或便溏,均为湿热夹积,阻于阳明之分,法当通腑。处方首选枳实导滞丸,一取丸药缓下,一取方中黄芩、黄连苦寒燥湿清热,泽泻、茯苓淡渗利湿,神曲、白术消食健脾,大黄、枳实通腑涤滞。药后中病,当止后服。须知湿温有三禁,禁下在三禁之内,因而湿温用下,应切记“毋使过之,伤其正也”之训。
/html/DirDu/2006/09/21/18/16/8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ysuxj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