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五行起源的再认识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五行起源的再认识
[复制链接]
137
|
0
|
2014-5-5 08: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五行起源的再认识
2007年12月14日中国中医药报 第2847期
五行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一大柱石。五行说溯源,学界依然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则由于五行说来历久远,古代典籍中有关它的可以征信的原始资料传至今日已少之又少;二则就五行学说本身而言,内容过于庞杂芜乱,难以把握;三则有关五行说的内涵,迄今学术界尚未有明确的说法和规范,因而从不同角度,基于某些模糊性而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自然就在所难免。
五行学说起源与五方四时和五材之说最密切
笔者认为,考察的方法非常重要。考察其缘起,应着眼于每个关键阶段,其构成要素参与理论的渐进情况及其要素之间相互密合程度的细致观察。就五行学说而言,其发展流变虽然枝蔓横生、极其复杂,然而它的源头应该与五方四时和五材之说最密切关联。在考察它的构建时有两条线索清晰可见:一条是由“五方四时”、“尚五”及“五数为极”观念共同开辟而来的日益充实的五行配位图式,另一条则是在金木水火土“五材说”的基础上抽象演化而成的万物的功能概括和生克制化关系。前者构成了把世间众品分门别类的形态学分类体系;后者成就了解释世间万象相生相克的动力学功能系统。两方面的结合才使五行上升为一种同时具有方法论和宇宙观色彩的哲学理论体系。
首先,五行配位图式是殷周时期历法分四时、天文定五方的产物,五方以及和它连体共生的四时观念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作用上都是首先架构并支撑这一图式的无可替代的第一要素。随着五材、五帝、干支、五味、五常等类列的加入,五行配位图式日益丰富壮大,并在战国中晚期达到成熟阶段,而这个时期也正是五行配位图式与气化五行说融汇一体的时期。应该说,五行配位图式是古人认识世界、总结事物,并试图将万事万物纳入秩序以便删繁就简利于掌握的一种方式,体现了鲜明的中国式的思维方式,那就是整体观念、普遍联系的观点以及追求在对称整齐中体现韵律的审美情趣。及至后来,在顺天应时的传统观念、农业社会的现实要求以及君王施政需要这三者的综合作用下,五行配位图式逐渐向着月令制度发生着转变,则在归类认识对象的功用之外其于指导农事政务方面的实际功用也变得日益强大。从《管子》的《幼官》《四时》及《五行》诸篇到稍晚些的《礼记·月令》和《吕氏春秋·十二纪》,都以五方四时和已经拥有崭新含义的五行为统领,将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尽量纳入到统一的框架体系之中,从而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五元化的世界全息图式,用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突出顺天行事、法天施政的哲学理念,五行配位图式也在这种形式中达到了自己最为完备的表现形态。
“五材”细目最早见于《尚书·洪范篇》。《洪范》成文于西周时期,但其思想材料源于商代。早期的“五材说”只是人们对切近民生实用的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的总称。伴随人类认识的发展,又从这五类物质中概括出相应的五大功能属性。与西方元素说相比,五材说的出发点,并非为了解释世界构成,而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归纳提炼对于人的生存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物质,它注重的是物质的功能和运用,强调五材与人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重综合、重功用的思维喜好,同时透露出探求事物内在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兴趣。
五行相胜说不断得到补充提高
“相胜说”和“相生说”一样,均来源于古人对实践的经验性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属性制约关系。但是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组成,质的变化必须以一定量的积累为条件。“相胜说”只注意到金木水火土的基本性质,而未充分考虑其量变因素,因此难免受到质疑。而“五行无常胜”之说便是在意识到这种片面性之后,对“相胜说”的一种反思和补充。
墨家又从“宜”(量)的角度,进一步论证量的因素在五行胜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墨子·经下》曰:“五行毋常胜,说在宜。”又曰:“五:金、水、土、火、木。然火烁金,火多也;金靡炭,金多也……”正如火多可以熔金,金多反可灭火一样,五行相胜并不是绝对固定的,物物之间互胜的条件还取决于数量的对比与增减。由于从“宜(量)”的角度在条件上限定了命题的适用范围,墨家遂避开了机械论的泥淖,不但提醒了人们对事物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保持清醒认识,也是对五行相胜说的发展,更给后世五行说在一个更高的逻辑水平上拓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可以说中医五行说对哲学五行说的许多修正都来源于这种认识和启发。
“五材”加入五行配位图式之初,和五色、五味、五音一样没有脱离本来意义,仍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同时“原始五材说”本身的内涵继续发展丰富,主要指相继出现了相胜相生等理论,并且在阴阳观念和气论的合力作用下,“五材说”渐被抽象气化。这一气化后的五行说重又落户五行图式,可谓意义重大,由它带去的动态生克机制和五行图式本身所具有的静态结构相结合,从而标志着完备的哲学五行说的诞生,而金木水火土的五材专名也泛化成为五行图式各类物象的通用代称符号。我们推断五行说至迟形成于战国中晚期应该是符合实际的。
中医运用五行学说彰显其应用价值
按五行学理,世间万物都以类相从,而各类之间都存在着生克制化关系,发生着滋助和约制的作用,所以整个系统呈现的是一种相对稳态和动态平衡,在这一个关键特征上,真实的反映或说模拟了自然及社会,因而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天然地具有某种模型和说理的双重价值,于是后来被应用到方方面面也在所难免,当然这种应用也导致了哲学五行说的一说三歧现象,那就是在拓展、发挥、延伸、应用中催生出了思孟五行说、五德终始说和中医五行说。这几方面的运用在历史上互相促进,发生着共振作用,尤其五行说与中医理论的结合对彼此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内经》用五行学说来阐述人与自然、人体内部各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并用以指导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分析、诊断和治疗,从而在中医学领域开显了五行思想的应用价值。于是这一哲学理论和系统思维方法与医学知识遂紧密结合,使医学领域中一些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释,不但形成自己迥异于西医的理论风貌,就此也决定了它两千年来作为惟象医学的基本走向;而五行学说也因了这种结合和运用而被丰富和发展至最高形态。(叶 磊 河南中医学院医史文献学科)
/html/200712/1451/6084.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washOrast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