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转帖]《说东道西》二、何为“二竖”?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说东道西》二、何为“二竖”?
[复制链接]
1380
|
1
|
2003-5-13 07: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左传》中记载了一段典故:公(晋侯)疾(通“急”的意思。)病,求医于秦(秦医缓和)。秦伯使(请,叫)医缓(一位医生名缓)为(治疗)之。未至(医生还没有到之前),公梦疾(梦见疾病)为(是)二竖子,曰:“彼(秦医缓和)良医(很有技术的医生)也。惧伤我(他会治病,我斗不过他),焉(是否)逃之?”其一(另一个)曰:“居膏之上,肓之下,若我何(他又能把我怎能样)?”医至,曰“疾不可为(治,你的病,我是治不了)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可至焉,不可为也(无法治疗)。”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就此百余字,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两个典故:二竖、膏肓。从此,二竖就成了疾病的代名词。膏肓,就成了人身上“功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可至焉的地方。”
你看:“二竖”是多么神气,旁若无医,洋洋自得:“若我何?”几千年过去了,“二竖”是个什么东西?是一个“莫须有”的传说么?
医学经过几千年来的发展,到了二十一世纪,如果还是如此莫明其妙地过着,不能给后人一个明白的答案,让后人去猜测,恐怕要更难。后人那就骂我们了。
要明白这二竖和膏肓,先要从膏肓说起。翻开字典,对膏肓的解释是这几句话:“我国古代医学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膈膜之间叫肓,认为膏肓之间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刚学医时,对字典的说法,深信不疑。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对这种解释越来越疑惑起来:
其一:在古代,能不能把人体解剖弄得那么清楚?
其二:脂肪、膈膜。这种现代医学的名词,古代人是如何知道?
其三:脂肪、隔膜,(心尖)真的是自古及今,功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可至的地方么?
其四:心尖也好,隔膜也好,事实证明,药物的力量是可以达到。不是那么困难。
其五,既然,明明白白地提到:“功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可至”。如此之难治的位置在哪里?
我们现在知道:生物,除了原生物外,都是细胞构成的。尤其是人,是数不清的细胞组成的。细胞,基本上是有细胞膜(有的是细胞壁)、细胞浆、细胞核所组成。
医学家证实:病毒,基本上是钻进细胞内,去进行复制。乙肝、爱滋病毒,这次的非典,无不是如此。细胞内面,才是“膏”之上,“肓”之下的地方,在这里,才是“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可至焉”的地方。(膏:当是细胞膜,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是脂,脂和膏,古代意思近似。肓:应该是细胞核,人类至今无法破解的一个秘密地方。所以为肓,是盲的意思,肉身上所看不见(不可知)的地方。)
正因为是病毒进入人体之后,直达细胞。这个细胞的内面,的确,令古今中外的医学家大伤脑筋。杀灭么?那是同归如尽的办法。如果药物进入细胞内,这个细胞则不复存在。一般的药物(维生素例外,不过,它算不算是药,值得商榷)也难于进入。所以,这个地方,就是那个“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可至”的场所。
古今中外的医学家,在对付病毒这个居住在人体内面的细胞中的东西,不能不有所顾虑,也就是说,因为病毒进入细胞内,无法直杀灭病毒。所以,就有点束手束脚,“功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可至焉。”如是,就找出一个免疫的办法,制出了疫苗,用以提高机体内的抗体,也就是保护正气的办法,才能对付得了病毒对人体的危害,这样,“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有了疫苗,有了抗体,病毒这种邪,就无法侵犯人类了。
说到这里,大家已经猜测到,不,是明白了:“二竖”是个什么玩意儿。不言而喻,它应该就是“病毒”。所以,“二竖”能夸口:“居膏之上,肓之下,若我何?”拿现代的话来说:“我这个病毒,就在细胞内生存,你们人类还能对付了我么?”
想当年,先秦时代,要对付“二竖”(病毒)也难为那些医生了,尽管那时的医生,不知其所以然,但还是知其然,从实践中,对付这一类的病,无法治疗,所以,他们总结出了结论:对付“二竖”(病毒),只好望而却步,“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可至。”
直到后代(几百年前),我国的医生们,从无数生命的代价中总结出了对付“天花”的办法,种牛痘,用人工的办法,提高人体内的抗体,才终于制服了二竖。开了以疫苗对付病毒的先河。“二竖”(病毒)那种“若我何”旁若无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自此,各种各样的“二竖”,麻疹、乙脑、乙肝、儿麻、白喉、破伤风……等等,再也不能肆虐人类,“不可为也”的悲叹,成了历史,人们拿起了疫苗这个法宝,用起了提高抗体的办法,“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二竖”的“惧伤我,焉逃之。”之语成了现实
但是,世界上的二竖,太多了,(二:是复数。表示多的意思)今天,你制服了这个“二竖”,明天,它又会出现那种“二竖”。层出不穷,你看,现今的“非典”,就又是一个“二竖”。它就是钻到细胞内面去危害人类。不过,它只不过是一个原生物,怎能斗得过现代科学所武装起来的人类?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驭阴阳,誓破病魔妖孽。壮志饥餐二竖肉……,”“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此贴原发于中国中医药论坛:http://www.cntcm.org/cgi-bin/leoboard.cg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岐黄子
|
2003-5-13 17: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说东道西》二、何为“二竖”?
桂枝汤先生的文章通俗易懂,功力甚深,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中医妇科
桂枝汤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