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常用腧穴

[复制链接]
查看751 | 回复3 | 2015-11-26 11: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儿推拿除了运用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外,本身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而且还具有“线”状及“面”状,这是特点之一。有相当多穴位都聚结在两手,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这是特点之二。
    本文着重介绍小儿推拿穴位位置、操作方法、次数(时间)、主治及临床应用。其中“次数”仅代表6个月~1周岁患儿临床治疗时参考,临诊时尚要根据患儿年龄大小、身体强弱、疾病轻重等情况而有所增减。
    上肢部穴位治疗时,一般不分男女,仅操作一只手即可,临床习惯于推拿左手(亦可推拿右手)。小儿推拿操作的顺序,一般是先头面,后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下肢。亦有根据病情或患儿体位而定顺序。
    但是对于疼痛较敏感的穴位,或具有较重刺激力的手法一般都放在最后操作,以利得到患儿的配合。
    头面部穴位
    【攒竹(天门)】
    线状穴。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图201)。
    次数: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惕不安等。
    临床应用: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加推坎宫,揉大阳)之一,可用于外感表证及内伤杂病;②若惊惕、烦躁可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穴合用。
    【坎宫(阴阳)】
    线状穴。
    位置:自眉头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又称分阴阳(图202)。
    次数:30~5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目赤。
    临床应用: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可用于外感表证及内伤杂病;②目赤痛可与清肝经、掐小天心、清天河水等穴合用。
    【太阳】
    点、线结合穴。
    位置:眉后凹陷处。
    操作:①两拇指挠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②用中指指端揉或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图203)。
    次数:30~50次。
    主治:头痛发热,目赤痛。
    临床应用: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可治外感、内伤;②目赤痛除推、揉法外,可加点刺放血,以增强疗效。
    【人中】
    位置:人中沟,上1/3与2/3交界点。
    操作:用拇指甲掐,称掐人中。
    次数:3~5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惊风、昏厥、抽搐。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急救,对于人事不省、惊厥、抽搐时,可与掐十宣、掐老龙等穴合用。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次数:20~30次。
    主治:鼻塞流涕。
duxjb | 2017-1-6 22: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锄禾日当午,发帖真辛苦。谁知坛中餐,帖帖皆辛苦!
夏采佻yv | 2018-3-1 19: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再支持
dbwqmqdf | 2019-1-24 07: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啥玩应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