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中医学与信息科学学科交叉的新方式——信息中医学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学与信息科学学科交叉的新方式——信息中医学
[复制链接]
1097
|
3
|
2005-10-12 18: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学与信息科学学科交叉的新方式——信息中医学
吉林市中医院赵宏杰张笑波(吉林省吉林市,132011)
当前学科交叉现象已成为科学技术整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学科交叉既是实现科学知识系统整合的重要通道,同时又是孕育着重大科技突破的温床。
信息科学是主要研究信息及其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现代科学前沿学科,中医学是已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医学,信息科学与中医学交叉形成的中医药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中医研究(包括中医药生物信息学),是中医现代研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向与成果。笔者更进一步提出信息科学与中医学交叉的新方式——信息中医学,以期实现中医现代化研究的突破。
信息中医学是主要以信息方法研究人的整体层次生命信息及其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中医学。信息中医学在日、年等完整的生命节律时段内,以中医藏象理论为框架,通过连续提取人血液指纹图谱信息,来构建动态的人整体层次的生命信息模型,实现中医学的理论表达,并在此基础上以信息技术实现中医学的研究与实际应用。
1.信息中医学的特点
信息中医学在信息方法的应用上,有许多方面优于中医药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中医研究(包括中医药生物信息学)。
1.1信息的层次性
系统生物学的中医研究主要采用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它主张整合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预测生物行为。但是系统生物学目前所要整合的数据是基因数据和蛋白质数据,这些数据代表不了人整体层次的生命信息,基因药物和基因疗法受到重挫就反映了这个问题;另外,水、电解质等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物质,也不能在这些数据里得到完整的动态反映。所以说,系统生物学的方法还需要不断发展,目前用它研究中医有较大局限性。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和运用表明,中药指纹图谱具有整体、宏观与微观兼具等特点,特别适应于研究中医药传统理论的需要。
生理学认为,内环境(血液组织液)是机体内部各结构之间以及机体内外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关键场所。信息中医学运用血液指纹图谱来获得内环境信息,因此能够获得整体、宏观与微观兼具的内环境信息,也是内环境成分的全息反映。
1.2信息的稳定性
目前的中医药信息学主要是应用信息技术于传统中医活动过程,其代表是四诊客观化即四诊信息化。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因其灵活性过强而不易掌握,以信息方法分析,则主要是从人体表象提取生命信息,目前真正的四诊信息化仍然进展较慢。
信息中医学直接采取血液以获取信息,现代医学检测理论和实践已经从侧面确认了这种方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从而克服了四诊信息化的不足。
中医诊断学的根本原理是有诸内形诸外,司外揣内,四诊合参的目的是取得对“内”的认识。历史上,扁鹊:“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李时珍:“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见之”等,就是直接得到对内认识的特例,但这些并没有现实可行性。信息中医学根据中医形气神理论结合现代生理学,把中医气血论中气血的有形部分诠释为生理学之内环境即血液组织液,就可直接从体内获得气血的信息,直接获得了对“内”的认识。这样,较之四诊以后再合参的方法,就从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再生的环节上减少了信息失真的机会。所以,比实现信息化以后的四诊,还要稳定和准确。
1.3信息的整体性
董向辉、戴汝为:时间维上世界的同源性是空间维整体规律普遍性的基础(例如,生物进化的同源性保证了绝大部分生物的遗传密码是一致的),而空间维上每一局部既遵循整体规律,又作为对整体规律的补充,而这也就是中医有效性的基础。
中医的整体观即东方整体观认为时空是一个整体,时空整体观是生命信息的本质特征之一。
信息中医学,在生命节律时段内,连续提取信息,从时间整体与空间整体两方面保证了生命信息的整体性。而中医药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中医研究还未能充分重视中医时空整体观之中的时间结构。
1.4信息模型的有效性
《黄帝内经》中所阐释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以及天人相应等观念和理论体现了丰富而深刻的信息观念和信息思维方式。学界公认人体功能态是藏象划分的基础,这说明藏象学说建立在信息方法基础之上,所以藏象学说就是中医学的人整体层次的生命信息模型,中医学数千年医疗实践的历史和几十年来的中医现代实验研究,均证明了这一模型的有效性。
而系统生物学距离建立同层次模型为时尚远。
因此,藏象理论模型就是目前唯一的人整体层次的生命信息模型,信息中医学用分子水平的内环境信息完善了这一模型,并将在此基础上,实现其当代信息技术水平上的中医学的研究与实际应用。
2. 建立信息中医学的意义
信息中医学把中医药信息学视为自己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内外信息合参,其研究与应用,将因此更完整准确及时和有效。
信息中医学对内环境信息的利用,将从信息整体层次整合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的研究成果,是传统中医理论、西医理论以及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理论的有机结合,也实现了对中医现代化客观化、规范化的目标要求。
根据信息中医学理论,整合现有的信息技术,整合中医药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中医研究街Ф游椋梢院芸焓灯溆τ谩S胂低成镅啾龋纱蟠蠹蚧芯抗毯徒档脱芯磕讯取?BR>
一直以来,系统生物学研究对象的生命层次逐渐提高,从基因组到蛋白质组,其中血浆蛋白质组研究已经可以大致反映内环境信息。因此,生物信息学在不久的将来也很可能发展出与信息中医学极为一致的观点,即以内环境整体为研究对象,以指纹图谱为工具,构建动态的人体信息模型。到那时、亦步亦趋的系统生物学中医研究,或许也已经与信息中医学有了更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却会彻底丧失了中华民族在生命科学上做出极其重大的原始创新的机会,相关的原创学科群和原创产业群也就胎死腹中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与重视的。
生命科学作为当代科学的龙头,它的突破性发展将带动国家科学技术和产业群的腾飞,。信息中医学的创立实现了这一突破,它的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是一项重要的原始创新,将是中国传统科学对当代生命科学的重要贡献,还将诱发和促进东方科学体系的现代化,加速世界科学中心向中国转移。
参考文献: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jlzhhj
|
2005-10-12 18: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学与信息科学学科交叉的新方式——信息中医学
希望大家能够帮助鼓吹我的思路,它早一天传播会为国家节约很多钱,我不知道今年的自然基金申报指南中医方面的情况如何,如果还是大半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或者代谢组、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医,我看多数是要浪费的。
目前国家领导人重视自主创新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好机会。更是我们中医研究的大好机会。机不可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孙清连
|
2005-10-27 10: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学与信息科学学科交叉的新方式——信息中医学
与信息科学接轨是一个方面,但是不能介入其能量实质,会产生理想的效果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druii
|
2014-8-31 02: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jlzhhj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