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论上帝造人的秘方

[复制链接]
查看2192 | 回复5 | 2006-9-23 10: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解读上帝造人秘方
解读上帝造人秘方
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级 王全年
指导 孙广仁
上帝造人特简单。《圣经.创世纪》载 :“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就成了有灵的活人。” 上帝造人特别让人怀疑,但造人的秘方,却都能在中医理论中找到它的模型。中医承载了许多优秀的古典哲学思维模型,如“道”、“太极”、“三才”、“五行”,透视着生命演化那份天才的睿智。今述其要,以期争鸣。
1.道、太极模型
同源演化是古典哲学天才的假设。《庄子.知北游》有“ 通天下一气耳”, 假设宇宙同源演化于“一气”。《老子.42章》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将物质演化归根于“道”。 《易传.系辞上》也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又提出了万特演化于一“太极”。道、太极一种是万物演化的思维模型,构成著名的“道生论”、“太极说”。问题是,道、太极,到底指代什么?
《老子.二十五章》曰:“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萧呵!谬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可见,道的本始含义是一个对古人来说“混然未知”的一团始基物质。而太极呢?《说文》说:“极,栋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木部》:“极,凡至高至远皆谓之极”。极的原始本意,指“屋脊之栋也”,太极强调的是统一之“一”。《说文》有:“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玉篇·一部》说:“一,数之始也。” ,“一”是万物本源,《庄子·天地》有:“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道生论、太极说,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同一物质系的演化。如果“道”比喻为种子,那么“太极”就是种子的生命之源————胚。“道”是“太极”的载体;“太极”是“道”体里的精华。如果受精卵被认为是一团混沌之“道”,生命就是“道”体里统一“太极”————基因。
2.阴阳偶对模型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易经》的主旋律。生命对待演化形成“阴阳偶对模型”。举例如下:
2.1 结构阴阳偶对模型:如脏实、腑空。脏多是实体器官,如五脏“肺、肾、脾、胰、肝”;腑多是空腔器官,如五腑“心、膀胱、胃、肠、胆”。
2.2 奇偶数阴阳偶对模型:《灵枢·根结》:“阴道偶,阳道奇”。推论,脏为阴多呈偶数位两侧存在,如2个肾、2个肺、2个睾丸、2个卵巢等等;腑为阳多呈奇数位中间存在,如1个心、1个胃、1个胆、1个膀胱等等。消化系统的脏多呈单体演化,如1个肝、1个胰。而循环系统的脏多呈偶数演化,如2肺、2肾等。
2.3 功能性阴阳偶对模型:从脏腑在演化过程中习得的功能禀性,为研究对象并推求脏腑:相对运动强者为脏,相对运动弱者为腑。五脏均善静文雅,除了肺因胸廓收缩而被动而动,其余脏多按兵不动。五腑善动:肠,蠢蠢而动;膀胱微微而动;胆、胃如蠕而动;心勃勃律动。
3.素数演化模型
笔者在研究叶脉演化公式时,推导出了一个简式,符合数学中的素数演化公式:N=2m+1。并认为它具有广普的生命演化定律价值。[1]它最终统一了太极(1)、三才(3)、五行(5)这些呈素数存在的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是人们思想中理想化、纯化的映象、摹写。思维模型是人们在头脑中创造出来的、并且运用它在思维中进行逻辑推理、数学演算和‘思想实验’。” [2]
思维模型反映着中医对生命独特的思维认知惯性。“一方面将自然与人视为相关统一体;另一方面以自然界生化模式去类比、演绎人体的生命过程,以自然之常拟人体之生理,以自然之变喻人体之病理;并通过辩证思维予以归纳、综合为效法自然的抽象生理、病理模型,作为生命表现的“神似物”,如藏象说学、经络学说、八纲辩证、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等,都是经过思维再创的抽象模型,而不是对具体实在过程的机械描述。” [3]
可以说,中医的气血阴阳、太极、三才、五行、经络、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等等,均是一种经过抽象化的思维模型。真实的物质结构或成份被强烈地简化或有意识地忽略了。其中太极、三才、五行,就是三个重要的思维模型。当m取0、1、2、3、4、5……,代入素数演化简式N=2m+1,得到的N值是奇素数系统:1、3、5、7、9……
“即组成该系统的要素的个数是奇素数(素数是大于1而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整数,除2以外,所有素数都是奇素数。3、5、7、9、11、13、15、17、19、21等)。五行的“五”是个奇素数,五行关系符合拓朴学的许多严格规则,如系统的种类为(n-1)/2(n=系统中要素的个数),五行是(5-1)/2=2,即相生相克两种基本关系”。[4]
这说明太极之1、三才之3、五行之5,均是素数演化简式中的三个普通的涵数,并没有特殊。生命演化的涵数项是无穷的。只是重点选取了1、3、5这三个演化基数。
3.1 太极演化模型
当m = 0 ,代入素数演化简式N=2m+1,则N=1。即同源演化系处于以自我“1”为中心的始态之“道”,此时阴阳演化潜在不显,高度统一于“道”体里的“太极”之精元。正如人体,演于受精卵这个始态“道”里面那套相同的“太极”精元————基因。
3.2 三才演化模型
当m = 1,代入素数演化简式N=2m+1,则N=3。即物质演化系的“太极”精元,仿三才按“一源三岐”演化模式,产生一对阴阳、一个中轴之“1”。三才模型,是生命演化一个里程碑。 “‘三’,初次出现了 “循环”特性。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相生’是生命繁衍生存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许多生理机能的特征,如:血液循环、微生物和昆虫的生活史、泅游等,初次出现了反馈,即‘相克’。反馈也是生物化学反应中不可缺少的精细调节,如神经激素调节、生化反应中酶的调控,否则容易形成空耗循环。” [5]
受精卵仿三才演出三胚层:“其中,外胚层演化出:皮肤、毛发、指甲、神经系统、肾上腺髓质、脑垂体;中胚层演化出:肌肉、血液、血管、结缔组织(包括骨)、肾、输尿管、睾丸、卵巢、输卵管、子宫、体腔膜、淋巴系统;内胚层演化出:消化管上皮、消化腺(肝、脾)上皮、气管、支气管和肺的上皮、尿道和膀胱的上皮、某些内分泌脾的上皮” 。[6]
胚之三层,细胞各异,相互识别,自相认识归队,“同气相求”,聚合在一起,演化出三类粘着度有异、迁移度不同的细胞,形成不同的胚层,演生出不同的内脏器官。为器官再进一步按“五行模型”细化,准备了条件。
3.3 五行演化模型
当m = 2,代入素数演化简式N=2m+1,则N=5。此时物质演化系的“太极”精元,以“一源五岐”而大化:产生两对阴阳、一个中轴(或中心)之“1”。
五行模型的建立,最终使有形的五脏、五腑、五指、五趾、五官,统一在同一个理论解说中。而且基于五行提出的五阴经、五阳经这十条经络,成为继六经之后又一个全新的“十经说”。 “经络的演化与脏腑的演化高度统一;五脏、五腑与10指(趾)有关,同理,10条经络与10指(趾)也有关……五阳经、五阴经都达五指(趾)、五窍;五脏、五腑、五官、五窍、五指(趾)等等,一切人体组织或器官,都会在五阳经、五阴经的连接下,构成一个整体”。[7]王全年,等.走近中医.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365-367
3.4 三才、五行关系
三才、五行,在卦象中对应乾、坎两卦,如图1。三才,即“天、地、人”三元,笔者认为“人”指广义的生命。
三才、五行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以相同的中轴或中心而演化。即以卦中的中爻而演化。三才“天、地、人”三爻相同,只是位序有区别,共有三个演化部分,故表达出不同的生命意义。而五行对应的坎卦,它中爻没变,但天、地二爻各阴阳对待演化,故共有五个演化部分。
三才为之纲,五行为之目。同源演生物,大化为三才,细分是五行。三才、五行,一体两制,高度统一于“太极”之精气。
例证:五行:木、火、土、金、水。性质:木性升达,火性炎上,均为升势;金性肃降、水性润下,均为降势。土生万物,无明显方向性,为“中势”。
所以,五行同源一气,按三才而化呈三势:升、降、中。按五行而化呈五份金、木、水、火、土。
每一脏腑或脏腑演化群落的时空排列,各有其深意。肺主肃降、肾主利水,两者趋降为降势;胰主消化吸收,肝主疏泄上达,两者主升为升势。中焦之脾,交通之中枢,可承上达下,中间派也,为中势。五脏、五腑演化如图2
所以“胸腹”腔里的成脏腑精气,以五行而演成五脏、五腑。按三才而化成三势演化之精气:升势、降势、中势。并可推出新三焦说:上焦肺、肾(降势);中焦脾胃(中势);下焦肝、胰(升势)。
结论:
1.人体生命,演化于混元“道”体里的统一“太极”精气。道与太极的关系,恰如种子与胚的关系。
2.阴阳偶对演化,是生命演化之铁律。正合“一阴一阳之谓道”。
3.三生,为生命之小化;五行,为生命之大化。三才、五行,一体两制,统一于相同的“道”里的之“太极”精元。
4.素数演化简式N=2m+1,是生命演化模型基数选项。
5.太极之“1”,三才之“3”,五行之“5”,是现实生命演化最常用的三个素数。统一于素数演化简式。
6.生命器官雷同的演化模型,反映出生命背后惊人相似的基因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全年,等.中医圈里的生命思考.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年月8月第一版,122-124 
[2]张其成·生命的“二体三用”模型·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1),24
[3]杨光华,等·中医临床思维研究·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88
[4]祝世讷.五行行学说的方法论价值.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8,12(1),5
[5]刘玉庆,郭林.从简约性看中医“阴阳五行”的生物学意义.自然杂志 ,2003,25(5) ,296-298
[6]田清涞·普通生物学·海洋出版社,2000年1月,420
[7]王全年,等.走近中医.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365-367
作者简介:
E-ail: wqn1@163.com
文字
蒋新民 | 2006-9-23 13: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论上帝造人的秘方

每一脏腑或脏腑演化群落的时空排列,各有其深意。肺主肃降、肾主利水,两者趋降为降势;胰主消化吸收,肝主疏泄上达,两者主升为升势。中焦之脾,交通之中枢,可承上达下,中间派也,为中势。五脏、五腑演化如图2
所以“胸腹”腔里的成脏腑精气,以五行而演成五脏、五腑。按三才而化成三势演化之精气:升势、降势、中势。并可推出新三焦说:上焦肺、肾(降势);中焦脾胃(中势);下焦肝、胰(升势)。
我以实验中可观察到:按三才而化成三势演化之精气:升势、降势、中势的这种臟象经络皮肤穴区城的“四维变形”动态过程。,王全年的拓展思辨有助对中医臟象研究很有意义。
wqn1 | 2006-9-24 10: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论上帝造人的秘方

任何脏腑或脏腑群落背后的演化数学模型完全雷同,公式统一为一个,让人实在惊讶。
所以怀疑上帝是否如此造人!

-=-=-=- 以下内容由 wqn12006年09月24日 10:04am 时添加 -=-=-=-
中医的科学性,就是中医的数学性。那种没有从科学意义上读出阴阳、五行,就急着消灭它的孟浪之流,该反思了!
wqn1 | 2006-10-14 19: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论上帝造人的秘方

中医几千年没有跳出泛说的可悲,正象中国人几千年没混上张选票,实在悲哀!
中医衰弱,是中医人的可耻;中国人没有混上选票,是政治家的可耻!!
wqn1 | 2006-11-25 10: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论上帝造人的秘方

创新别无选择!
illumouth | 2015-2-19 10: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哇咔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