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医整体观念与细胞基因之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1349 | 回复2 | 2007-1-21 16: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
                        咏细胞
            身形虽小意气宏,敢把天地万物存。
            形内四季常显现,体中结构山水同。
            水落山高天地理,细胞生理亦相并。
            明了天地变化律,微观生命理也明。
            大小虽然峻相异,变化规律不相违。
            群小依道而成大,时空统一整体成。
     整体观念,系中医的基础,阴阳辨证的根据。整体是万物生存的环境,基因重组的条件。它可大可小,大则远于天地,小则及于人体,甚至细胞、基因,有过之而无不及。整体中的每一个生命,既是以整体为生活环境,而且自身亦为体内诸细胞、生命之环境。生命首先必须适应环境,亦可改变环境。生命与环境即名为整体。
     整体有其时间性、空间性。在时间上,它有一定的周期性。此乃以空间为点观察的。若以时间为点,则空间可分为纵向、横向两个方面。以横向而言大地,则山原沟河,高低错综形成大地的形态结构。以生命而言,则为皮毛、肉肪、筋骨、脏腑等。若以空间的纵向而言大地,则如山沟里的树林里有花草、动物,及其地下的水流。于生命而言,则生命体外有环境,内有器官,器官之内有细胞,细胞之内有质、器、核等。而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和其他物质,而染色体又由基因片断构成。以上各自成为一个整体。整体的空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生命生活在天地之间,必须适应天地气机的变化。而天地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古人将其分为六种状态,名之为六经)。故生命就适应了天地的变化,与天地变化同步,其规律也就形成自身的生命轨迹。而自身做为一个整体,又是体内诸器官之环境,诸器官生活于体内,亦必须与身体的气机同步,故身体的生命规律亦为其所遵。诸脏器为细胞组合而成,又为细胞之生命环境,细胞亦得与机体生机同步。以细胞作为一个整体,则细胞内之质、器、核亦得遵循细胞所遵循的规律。再以细胞核来言,核中之染色体是记录和反映人体的这种生命规律的。而其中之基因片断正是染色体的组合分子,反映与生命规律同步的信息。故其组合肯定要受(细胞核)环境的调控、受环境的影响。即在这种环境下组合成一定的形态结构,记录了当时的气机变化,为制造适应该环境气机的形态结构打下了基础。
     基因所记录的生命信息,是让该生命得以适应环境而生存下去,且让其种族得以延续,以免受到环境的淘汰。因此,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是体内外环境持续变化的反映,因为生命运动必须适应环境。
    由于太阳始终南北移动,气候的变化无多大的波动,故生命进化很慢,基因的变化很小。同时,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一般在短时间内会恢复正常,只会影响到机体内的较大的(如器官)、浅层的环境(即空间横向),使该环境内不适应这种异常气机的器官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即为证,西医名为功能性病变。在气机恢复后,因没有引起空间纵向深层小整体及微整体(如细胞)的环境变化,所以机体亦在痊愈后,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若持续时间长,或居住环境与生命的气机相异,整体的纵向空间虽有多重的缓冲与保护系统,它们也会渗透进去,使小整体(细胞)内部的环境异变,而发生基因重组,重组的基因复制出错误的细胞来适应这种异变气机。而当气机恢复时,体内大环境适应正常气机,而新复制的细胞以异变气机为常态,不适应正常氯机,故表现出一系列病态,此种病已有实质性病变,西医名之为器质性病变。当主要脏器新生细胞占多数时,则生机难以转化,则死,如癌症。对于此种治疗,则重在攻伐除去病态细胞,后调理气机,则生命恢复常态。(此处所说的气机变化,切勿拘泥于天地之气机变化,它包括居住环境、七情六欲、饮食等多方面形成的气机。)
    以整体观念分析基因的变化,则许多疑难病、遗传病之成因亦迎刃而解,而且治疗亦方便许多。此关键在于改变生物的病态环境(即整体空间),使其适应天地正常气机。微环境适应正常气机以后,基因自会按照生命规律自行组合出正常基因。而这里所说的环境,即为中医所谓的六经气机,六经是天地、万物在一年中六种正常的气机变化,是对时空的反映。而证即为在异变状态中,不同器官不适应环境的反馈。中医所言综证归经,即从各种证中分析机体的内环境的病态,以便于切中气机用药。天、地、人,生命规律一致,古人用六经将生命的生理、病理比之于天地,合之于自然,是为了使后来学者眼见心明易学罢了,其实始终不忘整体而已,而此就形成了中医独特的心法。
    不独辩证,即使用药,亦离不开整体观念、阴阳六经气机。药物是一个整体,它以色、质、性、味、形、位(部位),代表了一定的时空、环境。而此时空,不过是天地的一个缩影而已。而将此时空比之于六经,与其相合者,便名为某经,亦即入经(而后世学者在前人基础上更进一步。将此以用在经络脏腑,使其概念狭小,如置后人于井中观天,不见其广,唯见其小,管中窥豹,难睹全形)。然后用生、克、乘、侮之心法,选取适当气机的药物,来改变体内环境的异变,而当找不到符合这种状态的药物时,于是以它药相佐,形成这种环境(亦名气机),此即是复方的来历。
     不明白药物的气机、配方的原理,即不懂综证归经,只执于方,见证治证,虽不为错,但终究会伦为西医。古人有云,欲求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此乃不顾源泉,流可长乎?若拘泥于药入某脏某腑,皆背中医整体观念、阴阳六经之旨。
     更有现代中医学者,完全抛开整体观念,以西医之研究手法,从中药中提取几种成份,而认为是该药的主要作用,孰不知,一药之中,其成份万千,岂可以几种成份能代替的?且提取手段不同,其成份机理有所差异。而且,产地不同,或采集时间的差异,就使药物的气机有变异。只考虑结构、分子,而不言气机,则已失中医之旨。而西医重形(即结构、分子),中医形气并重,要知形以显气,气以成形,即一定的形态结构具有一定的功能。而一定功能将形成所能发挥这种功能的形态结构。况且,在药物中寻找改变基因之药物,则如大海捞针。要知道,万物皆可入药。既使碰上某种药对某些人的某种基因有作用,但对有些人就并不一定适合。就如西药抗菌药的抗菌谱,不是一种抗菌药就可作用于所有菌种。此乃以偏盖全,与盲人摸象何异?若以这种思想研究中医,看似先进,实则与中医背道而驰,求之愈精,背之越远。故一定要学习中医整体观念,若明此理,则证属何经,药为何气,皆在整体观念一统之中。
    前已说过,基因的组合受环境制约。因此,以现代手段研究出的健康基因始终要作用于人体。首先要适应其生活的微环境(即细胞核)。同时,复制出的新细胞要能适合体内其生活的环境。若与环境不协调,再健康的基因亦会出现病态;若与环境协调,病态基因亦可繁衍(遗传病)。其次,基因亦有寿命,若异变环境持续,则健康的基因分解的片断在环境作用下又会组合出病态基因。与其添入新的基因,不如改变其生存的环境,让生机自复。而且,由于地区不同,高低差异,纬度变化,同为人体,基因亦有差异。就如人之肤色,有黄、白、黑、棕之差别,何种基因为健康基因?此即为现代基因研究的局限性。不若中医,临证施治,以不变治万变。此处不变,乃生命规律不变,而非治法一成不变;万变者,乃证状的多样性。
    此即是中医整体观念在微观方面的应用。明白中医的整体内涵,在治疗遗传病、难治之证选药,则只须临经定位,确定所选药物代表的时空环境,依此而选,依此配方,用生克乘侮之法,使生存环境复常,生命恢复规律,诸证自然潜消。此即为中医之整体性。2
中华医学是古老的,但其思想是先进的、科学的。现代人不深入研究,而只肤浅地认为中医模糊、笼统,轻发议论,毁中医之根基,障后学之眼目。愿此篇能引起同道的注意,深研细究,以登大雅之堂,而宏扬我中华医学于世界。[/watermark]
胡来元 | 2007-10-20 19: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运用与掌握中医基础理论指导基因、、、、、、、
pletchernhf | 2015-4-11 04: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不为打狗英斗士,明日竟沦为八卦难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