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针道天下
›
[转帖]运用人体月节律相月诊治疾病的临床探讨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运用人体月节律相月诊治疾病的临床探讨
[复制链接]
1188
|
0
|
2004-4-24 12: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古代中医运用月节律诊治疾病是以人体生理病理活动节律同月亮盈晦变化相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而历代根据月亮盈亏制定的施治法则惜未引起临床上足够的重视,故其研究者不多,有关论述甚少,仅偶尔散见于历代医著中,如《诸病原候论》、《普济方》均载有月蚀疮,描述其为:月初则疮盛,月晦则疮衰,以其随月盈虚;《赤水玄珠》亦载有人患齿龈出血每月一次等。笔者兹将运用人体月节律诊治疾病的方法探讨如下:
一、人体月节律
( 一).气血盈亏月节律
人体气血的盛衰与月亮的盈晦有关,《素问·八正神明论》:“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人体气血一月之中以月始生之时,人体气血生旺,以后渐盛,至月满之时,气血最旺盛。月满以后气血渐衰,至月廓空之际,人体气血处于最空虚之状态,至下一个月始生,则血气复生旺,如此循环往复。
有关气血盛衰月节律变化被近实验研究得到了证实。何氏等人通过测定一月内500 例非发热住院病人的体温变化,发现人体的体温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月相变化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1)。并据此推断,望月前后人体夜间的机能状态较平时为强,而月球对人体的影响很可能是人在地球上能见到月亮时则更为显著。
( 二).卫气大会督冲脉月节律
督脉和冲脉,从头顶至躯体纵横环绕人体,其两脉经气交贯衔接于脊柱内 及口唇(龈交)。督脉总揽阳经,而冲为血海,两脉为人体气血的重要化源。而督冲两脉是人体卫气大会的处所,卫气大会督冲脉以一月而为一周天,即人体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一日一夜卫气大会于风府,次日卫气大会于风府下一脊椎节,卫气大会每日日下一节,至二十二日卫气大会处所注入冲脉,在冲脉大会九日后,上出缺盆完成卫气大会一周天月节律。其证如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所云:“卫气充行于皮肤肌腠,为形身之卫外,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应天运之开阖,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二十二日内注于伏冲之脉,其九日上出缺盆,应月行一月而一周天”。
(三).人气(神)月节律
《黄帝虾蟆经》按“月中之兽,兔蟾蜍也”,认为月亮的盈晦可使月中蟾兔生现和隐没,并据此用以说明人体的气血周行,可随月亮之圆缺而变化(2),笔者根据其一月中逐日人气(神)所在,再结合其经络循行部位和交接规律,考证其人气(神)所在之经脉, 按一月之中人气(神)之处所和经脉,然后按经脉流 注规律分析其一月中人气(神)在经脉中的变化周期。
经脉流注规律按《灵枢·营气篇》记载总结分析,即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流注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督脉,终于任脉,复行于肺经,并开始下次流注循环。分析得知,一月中人气(神)从足(下)至头(上)潮上4次,从头至足退下4次,同时,还可以看出当月相处于朔(初一左右),上弦(初七八日),望(十五左右)和下弦(二十三左右)时,人气(神)在下。从人气(神)在经脉的运行周期变化来看:一月中人气(神)在经脉中运行共10周期,其中以上半月(初一至十五)运行较慢,人气(神)在经脉中运行4 个半周期。下半月(十六至三十)运行较快,其人气(神)在经脉中运行5个半周期。
(四).人体阴阳月节律
阴阳学说及中医时间医学认为,阴阳有盛衰消长变化节律,但在中医典籍中,对阴阳的年节律,日节律的论述较详细,而阴阳的月节律论述甚少。然而一月之中阴阳盛衰消长如何?至今仍无定论。笔者根据阴阳属性的划分原则,从研究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规律入手,提出了一月之中阴阳盛衰消长节律。按白天为阳,夜晚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的理论,根据月亮的运行推算一太阴月中夜晚阴气的变化:朔时的夜晚天空中没有月亮,故阴气最弱;朔后晚上月亮在天空中的运行时间逐日延长,则阴气亦逐日渐盛;望时见满月,月亮在天空中运行几乎为一整夜,则阴气最盛;望后月亮在天空中的运行时间又逐日缩短,而阴气逐日渐衰;至下个月的朔时又重复上述月相盈亏和阴气变化规律。因此一月中夜晚阴气变化以朔时最弱,朔后逐日增盛,望时阴气最盛,望后阴气逐日衰弱,如此循环往复。故一太阴月中朔时白天阳气最弱,夜晚阴气最低;朔后白天阳气逐日生旺,夜晚阴气逐日增盛;望时白天阳气最旺,夜晚阴气最盛;望后白天阳气逐日渐衰,夜晚阴气逐日减弱;至月晦时白天阳气较弱,夜晚阴气较低(3)。
二、相月诊治疾病的方法
(一).相月而治
对相月而治《素问·八正神明论》提出了“月生无写,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的法则,它是一切相月而治的总则,其具体要求如下所述。
1.月生无写
在月始生时,人体气血始精,卫气始行,白天阳气渐长,夜晚阴气渐生,处在月周期节律的方始阶段,应选用“补法”固本,以助人体正气祛邪,但是应慎用“泻法”,否则“月生而写,是谓脏虚”;既便是大实大积之候急需用泻法,亦应照顾方始气血及初生阴阳之气,使之祛邪而不伤正。
【病案举例】
崔某 男 41岁 1986年10月21日初诊
患者于一年前患周期性淋证,每月必发作三五天,小便频数短涩,淋沥不已,且有欲出未尽之感。发作之后除有乏力,饮食欠佳外,余如常人。尿常规正常,累治稍效,停药照发,近二三月逐渐加重。诊见患者饮食不佳,舌苔薄腻微黄,脉有数象,言再过七八天即到发病之期。认为病在肾与膀胱,属温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无权所致,选八正散治之,三剂,水煎服。嘱患者于发作前四五天服用。服药后次日旧疾复发,诸症不减,且尿有余沥,饮食更差,少腹有坠胀感。细询之,得之其淋证均于每月阴历初三左右复发,而此时正为月亏(生)之时。根据《内经》理论,认定本证属脾肾气虚,中气下陷使然,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当归12克,竹叶6克,三剂,仍按前法服用。12月17 日三诊,服二诊处方后,患者淋证减轻,饮食增加,药既中病,仍投二诊原方,继服两个疗程(共6剂)而收全功。一年后随访未再复发(4)。
2.月满无补
在月正圆时,人体气血充盛,此时借人体正气旺盛如选用泻法祛邪,则病易速愈;但应慎用补法,否则“月满而补,血气洋溢”犯“重实”之错;笔者临床观察到一些虚性病人,由于有些医者不晓月满气盛之理,而在月满时投用补剂不当,如补血之剂未配伍益气之品,补阴之药未伍用温阳(气)之属等,结果导致病人出现浮肿、纳呆之症(5)。因此即使虚羸之体投用补剂,亦应考虑此时气血相对旺盛,使之补而不腻。
【病案举例】
郑某 女 48岁 1988年1月19日初诊
每当月亮初出时,情绪低落,悲伤欲哭,满面愁容,精神不振,反应呆滞,动作时有短暂木僵状,健忘,形体消瘦;月圆时,烦躁不安,稍不称心则暴跳如雷,面色红润,头晕目眩,入睡困难,甚则通宵不眠,言语滔滔,毫无目的到处奔走,感觉体力过人;月缺时病情相对稳定。经半年观察,患者病情发作均有此规律,月初患者表现以感情抑郁为基本症状,月圆时以情绪高涨为基本症状,月缺时病情相对平稳。舌质红,苔薄,脉弦细。以月初抑郁期,治以疏肝解郁,行气醒神,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水煎服4剂;月圆狂躁期治以平肝潜阳,清心除烦,镇心安神,方用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水煎服四剂; 月缺病情相对稳定,则调养心肝肾三脏,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减,水煎服四剂。经二个月周期性治疗后,病人症状消失,随访未复发(6)。
3.月廓空无治
在月黑无光之际,气血内潜归脏,其白天阳气渐弱,夜晚阴气渐虚,卫气去,形独居,适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若此时祛邪恐伤正,若用补虚又碍留邪,故“月廓空无治”;医者必由是而辨明病机,根据标本缓急,则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或寓泻于补,或寓补于泻,或攻补兼施,无犯“乱经”之虞。
【病案举例】
郝某 男 17岁
患者嗜睡年余,每月阴历初一发病,吃饭解大小便时醒来,余时喊而不起,一周后醒来如常,经中西医常规治疗无效;近来病情加重,每月阴历二十五发病,下月阴历初十仍不醒,吃饭、解大小便也喊不起。诊时患者面色无华,呼吸微弱,脉沉迟无力,舌质暗淡,苔薄白。病发在月亏之日,乃阴中之阳衰(此时白天阳气逐日渐弱,夜晚阴气逐日渐虚,为卫气去形独居),用麻黄汤加味:麻黄10克,杏仁20克,桂枝15克,甘草10克。连服三剂, 能自己醒来吃饭,解大小便,并在家人陪同下来就诊;诊见患者面色红润,舌脉正常,效不更方,又服五剂,病告痊愈。嘱患者父母到下月阴历二十日前,病未发作时给患者服药。下月按时就诊,经用原方剂量减半,又服五剂,至今未复发(7)。
(二).相月截治
按疾病在一月中的发病时间规律,在疾病发生和加剧的时间之前,在相月而治理论的指导下即行投药施治,以遏止病情的发展,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防止病情恶化和治愈疾病的目的。
对相月截治之法,具体包括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三个方面。对此以高心病为例加以说明,如高心病患者在一月中的发病是以望相位时的发病率高,朔相位时的发病率低(8)。但高心病系高血压所致心脏受损,而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因素有,如年龄在40岁以上、或家族史中 有高血压、或嗜高盐饮食及烟酒、又从事精神紧张的职业者。对有这些高血压易患因素者,特别是朔望月相期间要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尽量少抽烟少喝酒,不从事精神紧张的工作,以防止高血压病的发生。此即未病先防。对已患高心病患者,应根据病情分别对待,如既往有高心病已经得到临床控制者,在望月前后要注意防止各种诱发因素,如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激动等,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测血压等,必要时可适当加用降压和保护心脏之药品,此即有病早治之意。然而高心病之因是高血压所致的心脏损害,而高血压的发病又是在朔望之时发病率较高(8),因此对高血压患者特别在望月时应加强治疗,防止其血压过高而生高心病之变;而对高心病患者临床尚未得到控制者,则在望月之前要加强病情观察和用药治疗,采取有效措施将病情控制在望月之前,以防止病情恶化,导致心衰。此即既病防变之意。
【笔者验案】
兰某某,男,53岁,机关干部,1991年11月4 日(农历十月二十八日)就诊。
患者曾于1990年4 月因脑血栓形成(CT检查主要栓塞部位在大脑基底节)住院治疗病情缓解而出院,但遗留有耳闭不通,耳聋,语言不利,喉中痰多难以咯出之症。而近二三日以来,患者觉头闷痛不舒,语言不清难以发音,双下肢乏力,尤以右下肢为甚,查瞳孔等圆等大,舌向外伸时向右侧偏斜,各种腱反射正常,巴氏征为弱阳性。此为脑血栓加剧之兆,余虑及病发于月晦,即接近朔月之际,是为脑血栓好发之时,必须加紧治疗,否则血栓进一步发展,则必然形成新的栓塞,但此时又系月廓空之际,其气血俱虚,而“月 廓空无治”。故应益气活血,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克,地龙10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枳实10克,当归15克,丹参20克,川芎1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牛膝6克, 五味子10克,甘草6克,急煎服,连续3日昼夜各服一剂,15剂后患者除留有耳聋、语言不利和口水多外,诸症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明堂振衣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