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古今医案
›
SARS病例中医会诊纪要
返回列表
发新帖
SARS病例中医会诊纪要
[复制链接]
2424
|
1
|
2003-6-16 19: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SARS病例中医会诊纪要
张伯礼 李彦 张霆
编者按:控制肺部渗出、减轻脏器损害和撤减激素,是目前SARS治疗中的共性和关键问题,也恰是中医药治疗的切入点和优势所在。本例SARS患者,正值渗出--吸收期,病情比较典型,同样面临着以上问题。天津中医治疗SARS指挥部组织专家们进行了会诊,对病情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治疗意见,现特刊出病例会诊纪要,以供读者商讨。
一、病例摘要
一女护士,40岁。进入SARS病房工作后,于2003年5月13日出现发热,伴头疼、全身肌肉酸疼、乏力,无明显胸闷等。在发热门诊观察治疗2天效果不明显,经专家组诊为疑似SARS,5月15日住入SARS定点医院。
现为患者住院第13天,迭经抗病毒(利巴韦林0.5g,每天2次)、抗生素(利福星0.2g,每天2次)、激素(甲强龙120mg/天)、丙种球蛋白及服用中药四号方(千金苇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等治疗后,病情稳定。体温:36.5℃(已连续4天低于37℃),脉搏:87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0mmHg,SpO2:96%。5月25日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WBC:5.53×109/L,N:71.5%,L:21%,PLT:428×109/L,HB:117g/L;生化全项:谷丙转氨酶(GPT):191.8U/L,谷草转氨酶(GOT):64.6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356U/L,碱性磷酸酶(ALP):223U/L,白蛋白(Alb):22.93U/L,心肌酶、电解质等均正常;血气分析:PH:7.46,PaCO2:37.5mmHg,PaO2:271.8mmHg;X-rag:左肺片状阴影有所吸收,右肺中叶阴影略有进展。刻下:精神倦怠,自觉憋气改善,但活动后仍气促。纳寐尚可,偶有胃胀满感。喜热饮,大便不爽,日1次,小便调。舌淡红胖大有齿痕,苔厚黄腻,根部尤甚。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第15天为SARS治疗的关键时期,且目前胸片有所变化,为求进一步治疗,组织了中医专家会诊。
二、病例讨论
马融主任(一线主管医师,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患者5月13日开始发热,左肺出现小片状阴影,始用甘露消毒丹合藿香正气散后热势稍减。用激素后已连续4天体温正常,目前的关键在于逐步撤减激素,同时防止肺部渗出加剧,造成病情反复。考虑体质较弱,已用冬虫夏草10g,西洋参15g,黄芪10g,水煎服,用后喘憋症状明显改善,精神也有好转,食欲增强。我们认为可继续使用,以扶正益气,增加免疫力。
刘贵颖主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
目前,防护措施使临床观察受到一定约束,加上长期使用西药(大剂量激素、抗病毒药),使表现出的症状难以反映病情,造成了一些假象,使中医辨证较为困难。所以我认为本病按病理分期治疗比辨证治疗有意义,这样做的好处是排除了西药造成的假象。我将其分为3期:高热期:中毒明显,以清热解毒、宣透、化湿为法;渗出期:应宣肺解热,活血,祛湿化痰;恢复期:可见憋气,动则喘,中医认为是久病入络,痰浊、瘀血阻塞肺络而致虚,单纯按虚喘治疗欠妥。
患者体质欠强,用药应结合考虑,不可用太重的药。4号方中的三棱、莪术就不太合适,另外患者憋气、动则气促,属久病入络,痰瘀热毒互结,正处于炎性渗出与纤维化开始的阶段,改用丹参、郁金、地龙、丝瓜络、桃仁、橘络之类,则更能通肺之小络、改善肺循环。
卢绍强教授(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一、根据患者目前情况(呼吸次数<30次/分。吸氧3-5L时,血氧饱和度>93%。肺部无明显纤维化改变等),应属SARS轻型偏重。但另一方面,在病程中WBC曾急剧下降,淋巴细胞1×109/L,所以病情并不简单。
二、对于本病激素的用法,目前意见并不统一。激素多用可致二重感染,同时降低免疫功能。如CD4、CD8均降低,但又不宜骤撤。建议以CD4、CD8作为激素减量的指标:如CD4值尚可,激素可不骤减。CD4值极低则可考虑激素快速减量。一般讲,减量宜缓,一开始就减1/3量,减量速度有些过快,该患者现用量120mg,最多减20mg,待稳定后再减,以防止肺纤维化的出现。
三、患者吸5L氧时,SaO2为99%,进食时血氧饱和度为93%,均在正常范围。宜降低给氧量。给5L氧已无必要,3L即可。(马融主任:现已减到3L)。且呼吸机氧分压不要>150mmHg。若血气分析:中心血氧饱和度—手指血氧饱和度>5(饱和度间隙),才考虑出现末梢循环衰竭之可能,再增加氧分压。
四、现患者血白蛋白22.93g/L,偏低较重。因感染大量消耗白蛋白,所以白蛋白是抗感染之必需,感染危象指征之一即白蛋白降低。同时白蛋白偏低也不利于抑制肺纤维化。故必须给予白蛋白,剂量为20g/d,使外周血白蛋白升至30~35g/L。患者目前总蛋白76.17g/L,白蛋白22.93g/L,球蛋白52.24g/L,白/球比值严重倒置,已具备肺纤维化的物质基础,出现肺纤维化的苗头,故必须停用丙种球蛋白。利巴韦林细胞毒性强,有害无益,应该停止,而抗病毒中药有优势。
五、个人认为对于SARS,早期诊断应十分重视胸片的进展,而到后期则不应单单只看胸片,还需要更多的结合临床,综合进行分析。至于其病理则为SARS病毒感染导致免疫功能降低所致,中西医结合疗效较好。中医治疗早期可清热解毒,后期宜活血化瘀,因这两类中药均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凝、扩冠、解毒等功效。
牛元起教授(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
我认为中医治疗的实质就是要恢复被打乱的物质信息网络。具体的说,就是针对机体状态,而非针对致病源。无论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涤痰散结药、益气补血药,均可提高人体免疫力,间接起到抗病毒作用,但不能认为中药是对病毒本身有效。中医治疗向来是整体治疗,所以SARS的治疗不应局限在肺毒范畴内,中医历来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SARS主症为呼吸不利,病位在肺。金实壅塞亦致喘,治疗当以泻肺为主,虽干咳无痰,但实际上痰位较深,难以排出,肺部X片示“白肺”也说明其内有痰浊。但泻肺不是单纯治肺。我意以须通畅中焦,而利上焦为治。因中焦为升降枢机,而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壅实,腑气不通。故治疗可考虑从泻中焦入手,帮助肺气宣发肃降,使邪从下出。
现用之千金苇茎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主要作用于肺经营分,其主要作用在于排脓。目前上排有困难,故应让邪从中焦、下焦而出,治当从泻中焦开始,藿朴夏苓汤、甘露消毒丹均针对湿热蕴郁不重之证。壅实重则应利气。患者舌苔厚腻为湿热壅滞,清热利湿、分消走泻、苦辛通降治之则力量不足,故应采用通下之法,方用枳实导滞丸加减(葶苈子15g,枳壳30g,大腹皮30g,生大黄6g,芦根20g,连翘15g,杏仁15g,石苇15g等),以通代化,使郁热随下而去。大便通,舌苔好转,胃脘满胀改善后,去生大黄,枳壳减半即可。
现胃肠功能尚差,建议控制饮食,避免膏粱厚味,尤其高热量营养的饮食,以免加重胃肠负荷,也防食复。可通过其他途径,如静滴生脉饮等,增加营养,以保持胃肠道低负荷状态。
张大宁教授(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目前病情,中焦的症状比重很大。如胃胀满、纳少、喜热饮、大便少、苔黄腻等,均属中焦湿邪壅滞,治时确应兼顾。但肺为主要病位,患者既有肺实(肺部渗出,纤维化倾向),故治当泻肺,如用葶苈子、桑白皮等;同时又有肺虚(动则气促),故治宜攻补兼施。我认为补肺气最好的药是冬虫夏草,同意前面马教授的观点。
魏玉琦教授(天津中医学院原温病教研室主任):
患者现已接近进入肺纤维化期。热病初期多为无形邪热之患,发展到一定阶段(极期)就有可能由无形病理转化为有形病变。SARS病位在肺,其病机从中医角度认识多视为火郁蕴毒,敛液成痰,可出现结胸之证。至此已不可单纯清解透热外出。治疗除清热解毒以外,应辅以散结之法,处方小陷胸汤加枳实,上中二焦合治,在渗出期结合此方较为适宜。此外,患者邪毒深入营血,应凉血解毒,原方中三棱、莪术系破血化瘀之品,用之欠妥,似改为赤芍、牡丹皮等,即选半个犀角地黄汤之义。而肺纤维化初期,白芥子祛痰、化湿,可减少渗出,延缓肺纤维化,原方白芥子10g量小,应将量加大至30g为宜;芦根、茅根治疗热病即可透邪又可生津,亦可加量至30g。同意牛教授的观点,饮食调养是热病康复的重要环节,应防止热复,饮食宜清淡。
温病理应禁补,患者舌苔厚腻与服用黄芪、西洋参是否有关?建议是否停用黄芪、西洋参为善,防其有碍透邪。但可单用冬虫夏草,气阴双补,增强免疫力。以上所言,仅供参考。
黄文政教授(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科):
应以治疗SARS本病为主,其他脏器的损伤是可逆的,不能本末倒置。同时也要照顾到其他基础病,不能治一经损一经。根据中医辨证,患者为湿邪困脾,以湿为主,如纳呆、腹胀满,喜热饮、大便不爽,苔厚腻等。肺虚为表面现象,实质为湿浊、痰浊阻肺。故基本同意牛教授、魏教授的观点,治当调理中焦,化湿祛浊为主,不宜过补。用药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千金苇茎方通肺络,桑白皮泻肺气,葶苈子泻肺水,可用。需增加涤痰散结泻饮之品,可用川椒目,其为泻肺祛痰饮之佳品。祛顽痰白芥子、皂角也可考虑。口服补药可加重中满,应当停用。同时也不能过泻,应掌握好剂量。可静滴生脉饮加西医支持疗法补其正气不足。
张洪义教授(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系):
患者平素体弱,该患者目前的主要矛盾为痰瘀交阻于络,余邪未尽。治疗宜清肃,不宜宣发,以清、淡、化为原则,不宜进补。故扶正应改液体静脉给药,不能口服补药黄芪、西洋参、冬虫夏草均不可再服。同意用小陷胸汤加枳实导滞丸,剂量要大,但不要停留于一法一方,须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肖照岑教授(天津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
叶天士指出热病传变神速。此为SARS中期,发热已被激素压下来,但温热疫毒未减。舌苔黄腻,可能与用补药有关,故仍不可掉以轻心。其病理变化为湿阻热蕴、气郁血瘀兼有气虚,治法则宜清热化湿、行气化瘀、益气。根据广州的经验,早期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品对减少渗出、防止肺纤维化有益,提出可用仙方活命饮。我认为在此基础上可加浙贝母化痰软坚;加赤芍、丹皮、紫草化瘀软坚,以防止肺纤维化。应减去破气之三棱、莪术。在本阶段不宜进补,一种补药也不用。
张伯礼教授(天津中医学院院长):
目前是治疗SARS的关键阶段。住院患者多在中后期,治疗上存在三个共性问题:1、肺渗出难以控制。2、激素撤减困难。3、脏器损伤。西医认为治疗棘手,而恰是中医药治疗的切入点和优势所在。前一阶段我们制定了天津市的中医治疗SARS方案,疗效较好。本例患者经前一段治疗,先用2号方即甘露消毒丹合藿香正气散,后用4号方即千金苇茎汤合葶苈大枣汤,病情尚属稳定。按照SARS发展的特点,第1周发热,7天后以肺渗出为主,第14天是转折点,是进一步渗出,还是吸收好转,现在是关键时期。此期胸片的变化非常重要,改善则预后较好,扩大则病情转重,最近我们诊治的一批SARS患者,预后好坏多由此时分道扬镳。而本病错综复杂,往往出现症状和病情不一致、病情和实验室指标不一致、实验室指标与预后不一致,对此切不可掉以轻心。
香港一患者尸检,肺重是正常肺的3倍,水肿并伴有血性渗出。虽然不咳痰,但痰栓十分广泛,肺的弥散功能减退。根据前一段我们的经验,发热相对容易控制,而对渗出这一病理阶段,尚无成熟办法。渗出为免疫反应过度所致,激素有一定效果,但激素是双刃剑,其副作用也很重。大量使用激素使激素的受体减少,激素量虽然增大但起不到相应的作用,而其副作用却不减少,副作用往往是致命的。炎性渗出,造成缺氧,由于肺泡透明样变,弥散功能减弱,吸氧只能解决部分问题。氧流量过大,浓度过高,也会造成氧中毒及损伤,因此吸氧应适度。患者相关酶升高是细胞膜及线粒体损害的标志,冬虫夏草、西洋参则可改善细胞缺氧状态,具有保护细胞膜及线粒体作用。
总结各位专家意见,治疗建议如下:病程已15天,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应该停用,白蛋白过低,球白倒置,应抓紧补入白蛋白,20g/天,停用丙种球蛋白。间断吸氧,流量控制在3L。
至于中药,可静滴生脉注射液,仍可口服冬虫夏草,同时活血化瘀药的使用不能迟疑,可静滴化瘀通脉注射液。
SARS疫毒,邪恋气分,搏留中焦,易致绵延。三焦为气机通道,三焦之用,本于中焦。治疗宜通畅中焦,使邪从下去,助肺宣发肃降、疏散瘀浊。处方:芦茅根各30g,石苇30g,白芥子15g,桃仁10g,葶苈子15g,生大黄6g,大枣10枚,桑白皮10g,炒莱菔子30g,黄芩15g,冬瓜子30g,杏仁10g,连翘10g,2剂,水煎服。
1.治疗结果
5月30日,已停利巴韦林、丙种球蛋白,甲强龙减至50mg,每天2次。上述方剂服药3d后,可从床上坐起。胃脘胀满消失,胸闷、憋气减轻,但口苦。大便软,一日二行。舌苔厚腻已见消退,但根部仍有厚腻苔。
体温36.5℃,脉搏82次/分,呼吸21次/分,不吸氧时SpO296 %,吸3L/分氧,SpO299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8.72×109/L,N:60.6%,L:28.9%,PLT:409×109/L。生化全项:谷丙转氨酶(GPT):93.6u/L,总蛋白:68.43u/L,白蛋白:38.60u/L。肺片双侧阴影均有吸收。
上方减去炒莱菔子、连翘,枳壳减至20g,生川军改为熟军6g,加苍术12g、黄连8g、浙贝15g、丹参15g,继服方剂。
6月2日,病情进一步好转,肺片双侧明显吸收,下床活动仍有气短、乏力,舌苔薄黄。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60mL/d,上方去黄连、苍术,加白蔻仁10g,焦山楂12g,继续服用。专家组会诊意见:患者近日可携药出院。B16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都对
|
2003-6-16 21: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SARS病例中医会诊纪要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西结合
学海无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