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古今医案
›
各医家关于瓜蒂散的论述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各医家关于瓜蒂散的论述
[复制链接]
2070
|
2
|
2004-1-28 20: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瓜蒂散《伤寒论》方
药物组成: 瓜蒂(炒黄)、赤小豆各一分。
服用方法: 研细末和匀,每服一钱匕,以豆豉一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顿服;不吐者稍增量,得吐则停服。
功能效用: 涌吐痰食。
主治病证: 痰涎宿食填塞上脘,胸中痞硬,烦懊不安,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寸脉浮,按之紧者。
名医方论
***成无己***
瓜蒂味苦寒,《内经》曰:湿气在上,以苦吐之,寒湿之气,留于胸中,以苦为主,是以瓜蒂为(君)。赤小豆味酸温,《内经》曰:酸苦涌泻为阴,分涌膈实必以酸为使,是以赤小豆为(臣)。香豉味苦寒,苦以涌泻,寒以胜热,去上膈之热,必以苦寒为辅,是以香鼓为(使)。酸苦相合,则胸中痰热涌吐而出焉。其于亡血虚家,所以不可与者,以瓜蒂散为驶剂,重亡津液之药。(《伤寒明理论》)
***方有执***
瓜蒂苦寒,能吐顽痰而快膈。小豆酸平,善涌风涎而逐水。香豉能起信而潮汐故佐二物而主治。稀糜则又载三物者之舟航。此所以为吐虚风虚寒之对药也。(《伤寒论条辨》)
***柯琴***
此阳明涌泄之峻剂,治邪结于胸中者也。胸中为清虚之府。三阳所受气,营卫所由行,寒邪凝结于此,胃气不得上升,内热不得外达以致痞硬,其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寒格于上也。寸脉微浮,寒束于外也。此寒不在营卫,非汗法所能治,因得酸苦涌泄之品因而越之,上焦得通,中气得达,胸中之阳气复,肺气之治节行,痞硬可得而消也。瓜蒂色青,象东方甲木之化,得春升发之机,能提胃中阳气,以除胸中之寒热,为吐剂中第一品。然其性走而不守,与栀子之守而不走者异,故必得谷气以和之,赤小豆形色象心,甘酸可以保心气。黑豆形色象肾,牲本沉重,熏熟而使轻浮,能令肾家之精气交于心,胃中之浊气出于口。作为稀糜,调服二味,虽快吐而不伤神,奏功之捷,胜于汗下矣。(《伤寒附翼》)
***王晋三***
瓜蒂散乃酸苦涌泄重剂,以吐胸寒者,邪结于胸,不涉太阳表实,只以三物为散,煮作稀糜,留恋中焦以吐之,能事毕矣。瓜蒂性升,味苦而涌,豆豉敷酸敛,味苦而泄,恐其未必即能宣越,故复以香豉汤陈腐之性开发实邪,实当越上而吐矣。(《绛雪园古方选注》)
***吴谦***
胸中者,清阳之府,诸邪入胸府,阻遏阳气,不得宣达,以致胸满痞硬,热气上冲,燥渴心烦,喝喝欲吐,脉数促者,此热郁结也;胸满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手足寒冷,欲吐不能吐,脉迟紧者,此寒郁结也。凡胸中寒热与气,与饮郁结为病,谅非汗下之法所能治,必得酸苦涌泄之品,因而越之,上焦得通,阳气得复,痞硬可消,脚中可和也。瓜蒂极苦,赤豆味酸,相须相益,能疏胸中实邪,为吐剂之第一品也。而佐香豉汁合服者,借谷气以保胃气也,服之不吐,少少加服,得快吐即止者,恐伤胸中正气也,此方奏功之捷,胜于汗下,所谓吐、汗、下三大法也。今人不知仲景、子和之精义,置之不用,可胜惜哉!然诸亡血虚家,胸中气液已亏,不可轻与,特为申禁。(《订正伤寒论注》)
***吴昆***
胸中多痰,便是实证,与虚烦不同。痰热交淫,故令头痛。经曰:苦能涌泄。瓜蒂,苦物也,故用之在上则涌胸中实痰。陶隐君曰:燥可去湿,赤小豆之属是也。此用之为佐,亦是燥其湿痰之意。是方也,吐痰诚为侠利,诸亡血虚象,则又在所禁矣。盖血亡而复用吐,则气亦去;虚象面复用吐,则损其阴。
疸证腹满欲吐,鼻燥,脉浮者,宜以此方吐之。酒疸欲吐者同。
腹满欲吐,邪在上也,鼻燥者,邪在气分也;脉浮者,邪未尽入于里也。吐中有发散之义,故吐于浮脉正宜。瓜蒂苦面善涌,赤小豆平而解热,淡豆豉腐而胜燥,此古人之宣剂也。如头额两太阳痛者,令病人噙水—口,以瓜蒂散一字,吹入鼻中,泄出黄水而意。(《医方考》)
***汪昂***
治卒中痰迷,涎潮壅盛,颠狂烦乱,人事昏沉,五痫窟痰壅;及火气上冲,喉不得息,食填太阴,欲吐不出(痰壅上膈,火气上冲,食停上脘,并当用吐法)。伤寒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不得息者,胸有寒也,当吐之(汗出恶风,头痛项强,为桂枝证,而邪在表;今无头痛项强,而脉微浮,胸痞硬,则不在表而未入里,为邪在胸中,胸中与表相应,故宜吐);亦治诸黄急黄(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须臾,曰急黄。或服此散,或搐鼻,或加丁香)。
甜瓜蒂(妙黄)、赤小豆。共为末,熟水或酸齑水调下,量人虚实服之。吐时须令闭目,紧束肚皮。吐不止者,葱白汤解之。良久不出者,含砂糖一块即吐。诸亡血虚家、老人、产妇、血虚脉微者,俱不可服(非尺脉绝者,不宜便服此,恐损胃气。若止胸中窒塞闷乱,以物探之,得吐即止。如探不出,方以此汤吐之)。如头额两大阳痛者,令病人噙水一口,以此散一字吹入鼻中,出黄水,即愈。
此足太阳、阳明药也。胸中痰食与虚烦者不同,越以瓜蒂之苦,涌以赤小豆之酸,吐去上焦有形之物,则木得舒畅,天地交而万物通矣。当吐而胃弱者,改用参芦(十剂曰: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赤豆、瓜蒂并能行水湿痰涎,头痛胸满,寒热脉紧不大者,并宜此散吐之。或问何谓木郁?曰厥阴少阳属木,于令为春,乃人身生发之气也,食者阴物也,脾胃者坤土也,饮食填塞太阴,则土盛而反侮木,生气不得上升面本部矣,吐去上焦有形之物,则木得条达,而遂其升生之性矣)。(《医方集解》)
***许宏***
议曰:发热汗出恶风,病如桂枝汤症也。令此头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非桂枝症,乃寒邪客于胸中,而不在表也。故用瓜蒂为君,味苦寒;赤小豆为臣,味酸温;淡豉为臣佐。三者之酸苦,合而用之,以吐其上膈之实者也。经曰:酸苦涌泄为阴,此其用焉。(《金镜内台方议》)
***费伯雄***
“高者因而越之”,经有明训,即吐法也。后人视为畏途,久置不讲,殊不知痰涎在胸膈之间。消之匪易,因其火气上冲之势,加以吐法,使倾筐倒箧而出之,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瓜蒂散之类是也。且吐必有汗,故并可治风治黄。惟注中“食填太阴,欲吐不出”二语,须与申明;盖饮食必先入胃,食填太阴者,非既出胃而入脾也,乃胃气窒塞,使脾气不通耳。又必新入之食,尚为完谷,故可用吐,若经宿之后,将为燥粪滞于胃中,便宜攻下,岂可尚用吐法乎!(《医方论》)
***曹颖甫***
桂枝证发热恶风有汗,但头不痛、项不强,可知非卫强营弱之证,非开泄肌理之汗,所能奏效。惟寸脉微浮,则病气犹属太阳。太阳之表气,内应于肺。(肺主皮毛)表寒内陷胸中,则寒痰凝结而为痞硬;痰涎阻遏,阳气欲达,乃冲激于咽喉,喘促而不得息。此与小青龙汤证略相似。而未尝咳吐,痰涎有欲出不得之势,故曰胸中有寒。有寒者,有寒痰也。寒痰阻塞胸膈,非急为之倾吐,则喘息不平。故特用瓜蒂之苦泄以涌其寒痰,香豉以散寒,赤小豆以泄湿,一吐而冲逆止矣。惟亡血家及体虚之人,则为禁例。盖恐亡血家一吐之后,引动咯血,旧疾复发,虚羸者不胜震荡,正气将益不支也。须知吐法在(伤寒论)中,惟此一条,仲师不得已而用之,故方治后又垂戒如此。(《伤寒发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沙漠草
|
2004-1-29 11: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医家关于瓜蒂散的论述
本方证是由痰涎壅塞胸中,或宿食停于上脘,壅塞气机所致。由于痰食壅塞,气不得通,故见胸中痞硬,懊农不安,甚则气上冲咽喉而不得息。治宜因势利导,涌而越之,使病邪从吐而解。方中取瓜蒂味苦而性通泄,能催吐痰涎,宿食;赤小豆味酸,能祛湿除烦满。赤小豆配瓜蒂,既能激发瓜蒂催吐之效,又能解毒利水,使已被吸收的毒物从小便排泄出去。以豆豉煎汤调服,宣解胸中之邪气,取其轻清宣泄,又能助瓜蒂催吐。三药合用,力专效宏,确俱涌吐痰涎宿食,宣越胸中邪气,使壅塞胸脘的痰食邪气,一并吐出而解。涌吐痰涎宿食。主治:痰涎宿食,壅滞胸脘,症见胸中痞硬,懊农不安,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寸脉微浮按之紧者。 禁忌及注意事项:方中瓜蒂苦寒有毒,多吐易伤中气,须用之得当,否则损伤脾胃,克伐正气。故对儿童,年老体弱,孕妇,产后,肺结核,心脏病,高血压,出血证等患者,均不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沙漠草
|
2004-1-29 11: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医家关于瓜蒂散的论述
还有吹鼻瓜蒂散,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瓜蒂0.3,马牙硝15,赤小豆(微炒)3,麝香(研末)0.3用法: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麝香,都研令匀。以少许吹入鼻子,当下黄水,即愈。芳香开窍,主治热痛头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走进中医
羊角锤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