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古今医案
›
三百年“久宁膏”一个真实的传奇[广告传奇]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三百年“久宁膏”一个真实的传奇[广告传奇]
[复制链接]
1893
|
0
|
2003-7-1 06: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三百年“久宁膏”一个真实的传奇(六)
第十六回久宁膏走出家门贺尔康蓄势待发
此时,“养蜂大王”贺天振,名声大振。他不仅蜂养得好,还会用“祖传秘方”为蜂群治病,使蜂群数量剧增,生命力旺盛,蜜产量迅速提高,很多乡亲羡慕不已,纷纷前来加盟。
天振是个本分人,从生活的最底层摸爬滚打出来,虽然自家富裕了,仍然不忘带动父老乡亲们也过上好日子。所以,他更加繁忙,既要照料自己的蜂群,又要帮助乡亲养蜂。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他承包了集体蜂场。然后,他相继带出了100多户养蜂专业户。流淌的“蜜河”给山乡带来了甜蜜的生活。
为了让大家在市场大潮中立住脚,让金沙江畔的蜂蜜成为一个不倒的品牌,他把“徒弟”们联合起来,办起了养蜂联合体,形成合力,共同闯市场。
贺天振因此两度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
这期间,蜂场的养蜂人经常会看见一位童颜鹤发的老人,来采些蜂王浆,带些蜂蜜,又走了。后来才知道,他就是绥江水泥厂建筑工地上年龄最大的建筑工人贺明哲。他采取蜂王浆、蜂蜜,是为了调配祖传秘方“贺尔康·久宁膏”。
此时的贺天振,凭着年富力强,加上养蜂业务繁忙,居然把自家传承了300年的宝贝仅仅当作“蜂药”看待,除了用于蜜蜂饲养,没有想得太多。正宗的“贺尔康·久宁膏”也只是贺明哲老人自己用用而已。
一个冬天,蜂场的母狗下了一窝崽。这些柔嫩的小生命给蜂场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但是,小狗们的悲剧很快发生了。
小生命出生的第三天,狗妈妈因为错吃了鼠药毒死的老鼠,死了。面对嗷嗷待哺的小生命,养蜂人们束手无策。
小狗在寒风中哼哼唧唧,听来很是心酸。
这时,有人提议道:“贺场长,调点久宁膏试试看。”
配方不全的“久宁膏”再次派上用场。一勺一勺甜甜的药汁喂进小狗的嘴巴。
“贺尔康·久宁膏”的奇迹再一次发生在乌蒙山深处。身处严寒季节,小狗不仅一个不少地存活了下来,而且长得毛光水滑,虎虎生风。
但是,除了为挽救小狗而高兴以外,贺场长依然是贺场长,养着他的蜂,管理着他的企业,随着四季更迭,大江南北放蜂,源源不断输出优质蜂蜜。
他至此没有想过,是否应该和父亲商量商量,掂量掂量祖传秘方的分量,放眼看看它的市场前景。
他没有想。蜜蜂已经给贺家带来了甜蜜的生活。贺家已经列入水富县第一批“万元户”。贺家已经在80年代初就搬出太平,进县城建起了五层楼的洋房,开起了当地第一个私人旅社。贺家在新时期显示出了生活的富足。
期间,昭通地区行署一位副专员分享了贺明哲的“贺尔康·久宁膏”后,满怀热情动员贺家开发“贺尔康·久宁膏”,天振没有介意;水富县县长、副县长前来做工作,畅谈“贺尔康·久宁膏”的市场前景,天振没有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谁在想“贺尔康·久宁膏”?
县政协副主席贺明哲老人在想。有时,他想得睡不着觉。
因为他的身体已经成为“贺尔康·久宁膏”神奇的标志,讨要“贺尔康·久宁膏”的人从四面八方涌来,他实在招架不住了。他得想点办法,让更多人享用贺氏家族秘方,自己也开创一片新天地。
同时,老人心里也很矛盾,作为贺氏家族传世秘方的继承者,他到底该不该恪守“秘方概不外传、只能作为家族内部保健”的传统?
没有人能告诉他,只有他自己能够做主。
思前想后,老人以家庭小作坊形式开始尝试。找几个罐头瓶,一勺一勺地“灌装”,数量不多,前来购买的人却络绎不绝。小作坊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即使在这时候,父亲的劳作仍然被贺天振这个金沙江畔最大的蜂场老板,看作小打小闹。他不断供应原料,任由老人倒腾,却不过多过问———反正蜂场收入足以维持家里的一切开支,他不指望老人的作坊会为家里创造什么财富。
“发展了蜜蜂,挽救了小狗,我当然知道久宁膏好,但要当作一个养家糊口的事业来做,我没想过。”谈起“贺尔康·久宁膏”的历史,今天的“贺尔康”董事长、总经理贺天振这样告诉记者。他对自己没有及时支持父亲、做大“贺尔康·久宁膏”有些歉疚。
一位老奶奶的出现使得贺天振的思想有了动摇,为“贺尔康·久宁膏”改变“小打小闹”的局面、走出贺氏家族、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打下了思想基础。
第十七回天地人和兴伟业夕阳灿烂满天红
那个老奶奶在一步一步地走来,穿着绣花的小鞋。
那个老奶奶在一步一步地走来,拐杖点击陡峭的山道。
她跨过川滇交界,从宜宾屏山县出发,朝大名鼎鼎的金沙江蜜蜂养殖场走来。停停歇歇,她走了3天。
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蜂场的狗叫了起来。贺天振出去一看,只见一个老人站在外面,往手上吐点口水,用手指疏理有些凌乱的白发。见天振出来,她疲惫的脸上多了几分激动。
“你就是贺场长吗?”老人说。
“是的,我是。”天振答道。“老人家,您从哪点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老人说,听说水富县贺家有一种药,想来为孙女讨点。因为家里太困难,孩子的父亲外出打工,从脚手架上跌下来,残了。媳妇过不下去,走了。正在读书的孙女患了肝炎,实在没有办法,听说贺家300年祖传秘方可以医治肝炎,就来了。
天振一听,顿时觉得不对劲。 “大妈,您老人家搞错了。” “搞错了?” “错了,您找的是我父亲,他不在这里。他在水富县城。”
老人嘴巴微张,却说不出话来,表情显得很痛苦。最后她说道:“反正找到你们家人了,你给我一点就行了。”
说着,从怀里掏出10元钱来。
天振哭笑不得,不知老人怎么把他给蜜蜂治病的“贺尔康·久宁膏”与父亲真正的“贺尔康·久宁膏”混在一起,走了这么多冤枉路。他安排老人吃好饭,安慰她,明天一大早就亲自送她进县城去找父亲,拿真正的“贺尔康·久宁膏”。
后来,老人又来过一次,不是到蜂场,而是到县城,感谢贺明哲父子,感谢他们不收一分钱,送了3罐头瓶“贺尔康·久宁膏”给她,孙女的病好了。肺部受伤严重的儿子也吃了点,咳嗽减少了,想吃饭了。天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想起,老母亲曾经也是患了肝炎,面黄肌瘦,非常虚弱,幸好父亲回家,调制了“贺尔康·久宁膏”服用,也好了。几百年来,“久宁膏”本就是一个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秘方。
现在,每当贺天振出现在新闻媒体上的时候,昆明便会有老百姓脱口而出:“嗨,这个贺天振不就是以前在年货街上卖蜂蜜的那个贺老板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个贺天振就是曾经在昆明年货街上叫卖上好蜂蜜的贺天振。所以,金沙江蜂场的老主顾们如今只买老牌“贺尔康”蜂蜜,很大程度上是那段时间结下的缘分。
在贺天振带着蜂场的员工们跑各大小药厂推销蜂蜜、在街头巷尾沿街叫卖的那段时间,国际蜂蜜市场风起云涌。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也让天振明白了出售原材料的脆弱性。蜂产品有待深加工。
中国是世界上的养蜂大国,更是蜂蜜出口大国。云南省的蜂蜜产量也位居全国前列。80年代初,面对火爆的蜂蜜市场,河南某县制作了很多假蜂蜜,抛向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国际市场联合抵制中国蜂蜜。
蜂蜜市场一片风声鹤唳。
天振的蜂场,蜂蜜源源不断地涌出,但外贸不收,供销社不要,土产部门拒绝,上千吨蜂蜜没有了出路,养蜂联合体岌岌可危。1985年,1千克白糖价格为1.2元,1千克蜂蜜价格为0.8元,最低卖到0.5元。蜂蜜价好时,曾经为5元1千克。
祸不单行。天振的蜂场最风光时,买了东风大卡车运输蜂蜜。但是,卡车连连翻车,车毁人亡,运外省外的货被人诈骗,官司缠身,使得举步维艰的蜂场雪上加霜。
而且,坠入低谷的贺天振不得不思考一些问题。蜂场长期给省外一家著名的饮料厂供应蜂蜜做原料,产品卖到云南市场,身价百倍。这是为什么?
一个出人意料的故事让贺天振彻底把自己的后半生押到“贺尔康·久宁膏”上。
一天,一个名叫张正洪的青年来到蜂场,请求在蜂场工作。这位来自永善县细沙乡的青年,家里非常困难。贺场长把他留了下来。
第三天,小伙子随卡车搬运蜂场,转往蜜源更好的地方。晚上,满载蜜蜂的卡车翻了,翻入小江河桥下,驾驶员不幸遇难,张正洪身受重伤。满车的蜜蜂与卡车一起,彻底葬送在河水中。
张正洪肝脏破裂,被紧急送到昆明一家大医院抢救。
但是,任凭医生们如何努力,折腾了3个多月,伤者仍然没有脱离危险,完全靠输血治疗来维持生命。肝脏和脾脏严重感染,每天流着浓水,天振一家爱莫能助。
一纸病危通知书下到家属手里。
无望的家属只得请贺家找车把病人送回家。天振媳妇杨丰佑看着年仅20岁的小伙子即将走完短暂的人生路,考虑到要走700多公里的路,路上不可能输液、输血了,悲伤之余,不忘找了6个1升装的饮料瓶,灌满“贺尔康·久宁膏”,请护送的人随时调点水,喂喂病人。
这一举动完全是出于人性的考虑,万万不是救命的。把病人送到家后,蜂场把伤者的安葬费等一次性理赔给了张家,请张家全权处理。此后半年里,20岁的张正洪成了贺天振一家和养蜂人们悲伤的纪念。一旦说起他短暂的生命,大家都会湿了眼眶,只得以“人死了,不会复生,想开点吧”之类的话语相互安慰。
由于需要了结交通事故善后处理问题,交警部门需要有关死者情况证明材料,第二年8月,蜂场的人带着有关部门人员到了张正洪家。
一进张家,蜂场的人吓出一身冷汗。半年前“死”去的张正洪,此时正扛着锄头,下地干活回来。
张正洪“死而复生”,让贺天振再也不愿等下去了。
90年代初,贺天振离开与他朝夕相处的小蜜蜂,把蜂场的主要工作交给他人,回到父亲身边。
在组建贺尔康保健品有限公司、把老人的“久宁膏”作坊改造为一个现代化工厂时,贺天振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家族式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但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贺明哲提出,以他严谨的思维、对贺尔康事业的决心、对贺尔康保健品基地的宏伟构想,可以亲任贺尔康保健食品厂厂长。
贺家人全力以赴开展现代化的“贺尔康”事业。
第十八回鲜汁天麻获专利传世秘方闯市场
深秋,贺天振回到绥江县高寒山区三星坝,当年的情景重现眼前。那是10多年以前,他和养蜂的伙伴前来考察蜜源,只见满山的野花在浓浓的秋意中绽放。紫红色的鸡胯胯花香意正浓。擦地而生的山葫豆花遍地开放,米黄色的碎花特别香,香味传得很远。一串串白色的花朵挂在五倍子树上……
山还是那座山,花还是那些花。
蜂场的工人们又要回到这里来放秋蜜了。不知王大爹和王大妈是否健在?
那年,来放秋花的时候,遇上了王大爹、王大妈,他们苗寨历来有养蜂历史,但管理不善,仅仅把蜜蜂关进树洞就等着采蜜,其他一概让它们自生自灭。养蜂专家贺天振给他们传授了很多养蜂技术,70多岁的王大爹看这年轻人特别实在,又懂技术,于是结为至交。
一天,秋阳当顶,虽然在山区,也是大汗淋漓。
这时,王大爹拿起碗、勺子出去了。天振问:“大爹,要做什么?” 老人说:“捞点蜜给你们吃吃。”
天振:“大爹,别客气了,我们有的是蜂蜜。”
老人:“我的蜜你没吃过。”
“到底是什么蜜?我看看。”天天振说着站了起来。
“来嘛。”老人指指锄头说,“带上它。”
天振莫名其妙地扛上锄头,跟着王大爹走到屋外,来到一棵树下。心想老人可能要挖地里的蜂,掏蜜给客人们吃。
王大爹挥起锄头。几锄头下去,一个罐口露了出来,是一只陶罐。罐口用几层扇粑叶密封着。
吹吹泥土,揭开扇粑叶,一股浓郁的“牛尿味”扑鼻而来。 “埋了一年多了,尝尝。”大爹说。
粘稠的蜂蜜一进嘴,一阵凉意瞬间传遍全身,顿觉神清气爽,热的感觉渐渐远去。
“大爹,这蜜里怎么有牛尿味?” “牛尿味?这才是正宗的天麻味。”
原来如此。
老人告诉他,蜂蜜里放的是鲜天麻。“牛尿味”越浓,越是好东西。
天振问他,为什么要这样放蜂蜜,有什么用处。老人毫无保留地告诉天振,这是这一带苗家人的保健良方,制作简单方便,吃了消炎提神,强筋壮力,好睡觉,特别解暑。
每年,苗家人上山挖野生天麻,有的天麻被挖烂了,就把它拿回家来洗干净,放进陶罐里,割一块蜂蜜放进去,用扇粑叶盖好密封。一年半载后,挖出来吃,清热解毒。
遗憾的是,当时天振没有想到这方子可以用到“久宁膏”里面,反而觉得自家的300年秘方没有什么了不起。
现在,贺氏掌门人不这么想了。他专门上苗山,就是为了落实新鲜天麻蜜的制作方法。
让贺天振大为高兴的是,王大爹仍然健在,年近90依然上山放牛。忘年交一见面,自是一番鲜天麻蜜待客,鲜天麻蜜的整个制作过程又讲解了一遍。
接着,天振又考察了大凉山彝族地区,彝族同胞也用同样的方法制作鲜天麻蜜,招待贵客。
天振一回家,就把蜂蜜、蜂王浆、虫草等,与鲜天麻提取液一起,配以“久宁膏”秘方,制作出新的“久宁膏”来,取名“天麻王浆花粉蜜”。
后来,天振又与父亲一起,从新鲜的三七中提取鲜液,与改进后的“久宁膏”配伍,使“久宁膏”不断完善。
据科学检测,新鲜天麻富含钾元素、天然钙、天然硫磺酸等,钾元素可以强化心脏功能,使血液呈碱性,消除血液中的胆固醇,降血脂;天然钙容易被人体吸收,可以增强记忆,有镇痛作用;天然硫磺酸的最大作用是促进大脑发育,保护神经系统。
在传统的天麻制作工艺中,采取蒸煮、烘烤等方式制作成品。然而,上述几种成分在高温中散失较大,鲜天麻提取液的优势很快就被消费者看到了,由此改进配制出来的“久宁膏”,营养与药物相互渗透,迅速成为省内外、尤其是海外华人中渴望健康的人们追逐的对象。
前面说过,贺明哲老人制作“久宁膏”,一直是手工作坊式的运作。不仅产品供不应求,而且距离现代企业形象太远。与那些大规模生产的品牌简直无法相比。
天振说,既然300多年的秘方都已经拿出来了,决定要大干一场,就应该申报批文,名正言顺,创出名牌来。
一家人达成共识,决定立即申报“健”字号批文,为打市场、创名牌构建坚实的基础。首先,他们决定注册“贺尔康”。
“贺尔康”,就是恭贺、祝贺您健康,既把姓氏融进了品牌,又揭示了品牌的含义。
1993年,国家商标局对“贺尔康”予以注册。“久宁膏”有了名正言顺的牌子。
准备在中国保健事业大展宏图的贺天振明白,目前国际国内市场只知道天麻是一种绿色的天然保健品,但它含有哪些具体药用成分、营养价值,却知之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单纯告诉人家“久宁膏”神奇效用,是不可能取得广大消费者认可的。必须借助科学手段,与科研单位联合,拿出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来。
为此,贺尔康公司主动找到中国中医大学、云南中医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检所、云南省卫生防疫站、昆明医学院、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请求技术支持。
专家们对开发云南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情有独钟。他们佩服贺家人的胆魄,纷纷予以支持,很快拿出了相关的科研报告。
1995年,已经80多岁的贺明哲老人再次带上“乌蒙山鲜汁天麻蜜”飞赴北京,参加中国科技交易会。在这个会上,来自云南的“乌蒙山鲜汁天麻蜜”一举夺得金奖,在中国蜂产品加工界爆了一个大冷门。
也就是在这次会上,贺明哲老人看中了一台台湾生产的冷压浓缩机,经过仔细考查,他当场拍板,果断地买下了这台机器,运回水富。这台机器为日后贺家开始现代化的贺尔康“久宁膏”规模生产开了一个头……
贺尔康成为云南首家向国家卫生部申报保健食品的企业。
在云南省卫生厅的主持下,由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检所、昆明医学院、省人民医院及其他各大医院通力合作,通过药理试验、临床试验、专家鉴定,一致认为贺尔康鲜天麻蜜膏药品(复合剂型)效果和安全性、可靠性,比其他成名的对照药品效果更为理想。且功效超出了预定范围。不仅适用于失眠、神衰,而且还对老年痴呆和肝、肾、心脑血管等数十种人体疾病,有很强的预防、保健、康复功能。建议推广使用。
省卫生厅、省防疫站对贺尔康(复合剂型)保健食品进行了毒理学完全性评价,结论是该产品无毒、安全。
随后,省卫生厅还对其进行了卫生学全营养分析,对产品的稳定性作了检验报告。1997年3月27日,卫生厅主持召开了云南省保健品专家评审会,数十位专家审议通过了省卫生防疫站的送审报告,审议结论为:
贺尔康(复合剂型)保健食品具有增强人体免疫调节功能,安全无毒、无副作用,集滋补、营养、保健、食疗为一体。
紧接着,卫生部指定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农业部蜂产品检测中心等权威机构对贺尔康(复合剂型)保健食品进行检测,得出了与省内检测结果相一致的结论。
“贺尔康”完成了艰难的申报过程,完成了科学严格的功能性试验、毒理试验、卫生学稳定试验等……
站在贺尔康保健品生产基地,望着正在这30亩土地上兴建的上万平方米厂房,想着3000多万元的基础投资,在奔流不息的金沙江畔,渐渐托起一座宏伟的现代企业,92岁的老厂长与他的儿子贺天振勾画着开发绿色产业的蓝图,撰写贺氏家族新的传奇。
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号召,长江上游要实行退耕还林,培育生态产业,天然药材、山花蜜源将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水富,自然要成为一个聚宝盆。乌蒙山、大凉山一带有十几个县盛产天麻、虫草等名贵药材,他们只需要半天路程,就可以把原料送到水富生产基地。
这里还是吸收大西北蜂产品原料进行深加工的基地。
基地建好,“贺尔康·久宁膏”就可以凭借自身的知识产权、专利技术,运用高新技术,联合科研单位和科技人才,不断开发新产品,为香港等地提供高规格、高质量的药材半成品。
贺家人相信,依靠政策,依靠各级党委政府,走科技创新的路子,推陈出新,实现产销联合、科企联合、企业与企业合作,适当时候引进外资,完全可以使贺尔康成为云南绿色生物产业中的支柱。
李绍明 徐晓梅 沈向兴 (云南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edanua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