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药方剂
›
《常用方剂》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常用方剂》
[复制链接]
2036
|
5
|
2004-9-3 13: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清热剂
火府丹(《普济本事方》)
[组成] 干地黄60克 木通 黄芩各30克(图为木通)
[用法] 作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或以上药各1/3量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主治] 心经热淋证。证见小便涩痛,五淋。
[按语] ①本方证以小便涩痛,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急性膀胱炎、急性尿道炎。
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 大黄10克 黄连5克(图为大黄)
[用法] 开水浸渍取汁服,或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泻热消痞。
[主治] 邪热结聚成痞。证见心下痞,按之濡,关上脉浮。
[按语]①本方以胃脘痞塞感,按之不硬,舌质红,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有人认为应有黄芩
,即从药味上说是泻心汤(三黄泻心汤)。但从原书组成用法看,符合证候所需,无须牵强泻心汤
。当然,临床上加入黄芩也是本方立法内的问题,未曾不可。③本方用治胃热呕吐,热毒痢疾。④
本方可用治急性胃炎、细菌性痢疾。
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组成] 黄连10克 阿胶9克 黄芩6克 鸡子黄二枚 芍药6克
[用法] 水煎二次,分别入蛋黄,搅动作二次温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养阴,除烦安神。
[主治] 热灼真阴,心火上亢心烦。证见心中烦,不得卧,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药物由泻心汤减大黄,加阿
胶、鸡子黄、白芍而成。③本方用治心热阴亏之失眠。④本方可用治神经衰弱。
黄连阿胶丸(《普济方》)
[组成] 黄连60克 赤茯苓60克 阿胶30克
[用法] 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或以上药各1/6量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止血。
[主治] 肺经有热,咳嗽咯血。
[按语] ①本方以咳嗽,痰中带血丝,口气臭,舌红,脉细灵敏为辨证要点。②本方清热力大
而止血力小,因此只宜于少量出血者。③本方可用治支气管扩张合并出血。
黄连解毒汤 (《外台秘要》)
[组成] 黄连9克 黄芩6克 黄柏6克 栀子9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 三焦热盛。证见大热,烦躁狂乱,谵语不眠,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实。
[按语]①本方证以大热,烦扰,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纯用苦寒泻火解毒药。苦能化
燥,以热毒盛于气分而津液未伤者为宜。③本方可用治烧伤、急性腹膜炎、败血症、脓毒血症、急
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细菌性痢疾、肺炎。
退热散 (《审视瑶函》)
[组成] 赤芍12克 黄连9克 木通9克 生地黄15克 栀子9克 黄芩9克 黄柏9克 丹皮9克 归尾12克 甘草6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泻火解毒,凉血散结。
[主治] 火疳。证见眼常涩痛,羞明流泪,口苦咽干,红苔黄。
[按语]①本方证以眼涩痛,羞明流泪,口苦咽干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麦粒肿。
大黄汤 (《外台秘要》)
[组成] 大黄5克 黄连5克 黄柏10克 栀子10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泻火解毒。
[主治] 天行。若已五、六日,大便不解,头痛壮热,四肢烦疼,不得饮食。
[按语] ①本方证以壮热,头痛,四肢烦疼,便秘,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证既有黄连解毒汤之意,也有大黄配栀子之清利泄热之功,因此泻火解津力强,而泻下通便力弱。③天行,亦称时行。泛指流行病、传染病。本方证乃天行之属热者,亦与温疫同。④本方可用治烧伤,急性腹膜炎,细菌性痢疾,败血症,脓毒血症,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二圣丸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川连 黄柏各30克
[用法] 制小丸,一次服3克,一日服3次;或以上药各1/6,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止泻。
[主治] 小儿泄泻。证见腹泻时发时止,久不愈而泻下黄臭,羸瘦成疳。
[按语] ①本方证以泄泻,泻下色黄而气臭,口气亦臭,指纹红紫滞,脉数为辩证要点。②本方用治成人泄泻(药量加倍)。
人中黄丸 (《张氏医通》)
[组成] 大黄90克 黄芩 黄连各30克 人中黄 苍术 桔梗 滑石各60克 人参30克 防风30克 香附50克 神曲60克
[用法] 制小九,一次服10克,十日服3次;或以上药各1/10量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温疫。证见用汗、下法热退后,正气稍虚,热毒内蕴,忽复壮热,脉证皆虚,不能更用攻下者。
[按语] 本方证见温废经治热退后复壮热,口干渴,头痛,脉数重取无力为辨证要点。
羚羊饮(《医宗金鉴》)
[组成] 羚羊角3克 知母 黄芩 桔梗 柴胡 栀子各5克 茺蔚子10克 玄参15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肝泻肺,退翳明目。
[主治] 肝肺之热,上冲于眼,致生赤膜,胬肉攀睛。证见气轮上生赤膜一片,垂至风轮,下复瞳人,痛痒流泪,脉弦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气轮上生赤膜一片,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用治凝脂翳,因于肝胆火炽者。③本方可用治化脓性角膜炎。
明目羊肝丸 (《景岳全书》)
[组成] 黄连9克 菊花 龙胆草 石决明 人参 当归 熟地 枸杞子 麦冬 牛膝 青盐 黄柏 柴胡防风羌活各24克 肉桂12克 羊肝一具
[用法]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亦可以上药各1/6量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养肝明目,疏风清热。
[主治]肝虚风热,冷泪赤涩,内外障眼。
[按语]①本方证以迎风则泪出,或无时溢泪,泪液清稀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证为肝阴血虚,风热乘之,肝开窍于目,以肝补肝,故用羊肝一药以养肝明目。③本方可用治泪溢症。
黑参汤(《银海精微》)
[组成] 黑参(玄参) 黄芩 生地黄 赤芍 菊花 青葙子 白蒺藜各10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肝滋阴,祛风明目。
[主治] 肝经风热攻目见云雾移睛、视瞻昏渺。证见眼见黑花,或如蚊蝇飞舞,或如蛛丝飘拂。
[按语] ①本方证以眼见黑花,或蚊蝇飞舞,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玻璃体混浊、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慢性视神经炎。
柴胡栀子散(《证治准绳》)
[组成] 柴胡 山栀子 丹皮各6克 川芎 芍药 茯苓各4克 白术 甘草 当归 牛蒡子各3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疏肝,健脾和营。
[主治] 肝胆郁热见耳疮。证见耳内作痒生疮,或脓水淋淳,或胸乳间作痛,寒热往来,脉弦数。
[按语] 本方证以耳内作痒生疮,寒热往来,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桑白皮15克 地骨皮15克 粳米15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泻肺清热,平喘止咳。
[主治] 肺热咳嗽。证见咳嗽,甚则气急,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咳嗽,皮肤蒸热,脉细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小儿肺门结核(仍配合使用特效药)。
栀连清肺饮(《症因脉治》)
[组成] 山栀10克 川连5克 桔梗10克 甘草5克 杏仁10克 天花粉15克 黄芩10克 薄荷5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肺泻火,宣肺止咳。
[主治] 邪热伤肺之咳嗽。证见咳嗽气逆,痰稠色黄,或带血腥臭,面赤潮红,夜卧不宁,咽喉干痛,舌质红,脉洪大。
[按语] ①本方证以咳嗽,痰黄稠,舌质红,脉洪大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支气管扩张合并出血。
射干消毒饮(《张氏医通》)
[组成] 射干 玄参 连翘 荆芥 牛蒡子各10克 甘草5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 肺胃热重,外为风邪所袭,不能尽达于表之麻疹。证见麻疹,咳嗽频作,咽喉肿痛,脉浮数。
[按语] 本方证以麻疹初透,咳嗽,咽喉肿痛,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清肺解毒汤(《治疹经验良方》)
[组成] 黄芩6克 陈皮6克 麦冬12克 贝母9克 赤芍12克 蜜桑白皮 甘草各3克 黄连4克 蒲公英18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肺平喘,泻火解毒。
[主治] 麻疹后期,热毒入肺。证见喘急咳嗽,胸膈胀满,烦躁闷乱,狂言谵语,甚或手足支摇者。
[按语] ①本方证以麻疹后期见咳喘,烦躁,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麻疹合并肺炎。
清咽抑火汤(《寿世保元》)
[组成] 连翘9克 黄芩6克 栀子6克 薄荷5克 桔梗10克 防风 朴硝 黄连 黄柏 知母 牛蒡子 大黄各5克 玄参10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利咽,泻火解毒。
[主治] 肺胃热毒熏蒸咽喉肿痛。证见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大便不通。
[按语] ①本方证以咽喉肿痛,大便不通,舌质红,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药物由凉膈散(去竹叶)合黄连解毒汤,再加清热利咽药而成。③本方可用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牙根尖脓肿、口腔溃疡。
清咽利膈散(《古今医鉴》)
[组成] 连翘 黄芩 甘草 桔梗 荆芥 防风 栀子 薄荷 银花 黄连 牛蒡子各5克 玄参10克 大黄 朴硝各6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咽利膈,泻火解毒。
[主治] 内有积热见咽喉肿痛等。证见咽喉肿痛,痰涎壅盛,乳蛾,喉痹,喉痛,重舌,木舌,或胸膈不利,烦躁饮冷,大便秘结。
[按语] ①本方证以咽喉肿痛,失音,舌质红,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亦用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
清热泻脾散(《医宗金鉴》)
[组成] 山栀子3克 石膏5克 黄连1克 生地5克 黄芩3克 赤苓5克 灯芯3扎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心热,泻脾火。
[主治] 小儿心脾蕴热,患鹅口疮。证见口舌生满白悄,面赤唇红,烦躁不宁,舌尖红赤,大便干结,小便短黄,指纹紫滞。
[按语] ①本方证以口舌生满白悄,烦躁,指纹紫滞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用治小儿或成人牙疳,亦宜于成人心脾蕴热,口舌生疮以及牙痈、牙痛。③本方可用治牙槽脓肿、牙周炎。
清胃散(《兰室秘藏》)
[组成] 当归身3克 生地黄3克 牡丹皮5克 川黄连5克 升麻10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胃凉血。
[主治] 胃经积热,上攻口齿。证见牙痛不可忍,痛引头面,头胀而热,喜寒恶热,或见牙龈溃烂,口气热而臭,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大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牙痛,口气热而臭,舌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用治用火牙痛,以及小儿重颚(上颚痛)、重龈。③本方可用治三叉神经痛、口腔炎、牙周炎。
清胃泻火汤(《寿世保元》)
[组成] 连翘 桔梗 黄连 黄芩 栀子 干葛各3克 玄参 升麻 生地各5克 薄荷2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胃泻火。
[主治] 心胃之火上攻见口舌生疮。证见口舌生疮肿痛,咽喉、牙齿、耳面肿痛。
[按语] ①本方以口舌生疮肿痛,口气热而臭,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三叉神经痛、口腔炎、牙周炎。
清热解郁汤(《古今医鉴》)
[组成] 山栀子9克 枳壳6克 川芎6克 黄连4克 陈皮5克 苍术4克 香附6克 干姜3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解郁。
[主治] 胃脘痛。证见胃脘刺痛,痛热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胸闷腹胀,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胃脘刺痛,胸闷腹胀,苔黄腻,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急性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
清金降火汤(《古今医鉴》)
[组成] 陈皮 半夏 茯苓 桔梗 枳壳 川贝 前胡 杏仁 黄芩 石膏 瓜蒌仁各5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肺降火,化痰止咳。
[主治] 肺胃火郁见咳喘。证见咳喘痰少,咽喉不利,痰黄而稠,面部色赤,口渴,舌质红,苔黄,脉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咳痰黄稠,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气管炎。
清金解毒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 知母 玄参 牛蒡子 贝母 乳香 没药 生黄芪 甘草各9克 三七末6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肺解毒,止咳化痰。
[主治] 肺痈将成或已成,证见咳嗽吐脓血者。
[按语] ①本方证以咳吐脓血,口气腥臭,舌质红,脉数而虚为辨证要点。②本方乳香、没药原用量偏大,可减为3克。③本方可用治肺脓。
清金宁肺丸(《医宗金鉴》)
[组成] 黄芩 陈皮 茯苓 桔梗 贝母 人参各6克 麦冬 地骨皮 银柴胡 川芎 白芍 胡黄连各6克 五味子 天冬 生地 熟地 归身 白术各3克 甘草6克
[用法] 蜜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亦可以上药1/3用量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主治] 肺痛 滞后,余邪未清,正气已虚。证见咳嗽不止,脓痰不尽,形气虚羸,或午后微热,或夜有盗汗,或胸胁隐痛。
[按语] ①本方证以咳吐腥臭痰,舌苔黄腻,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之瓜瓣,《圣惠方》、《本草逢源》、《张氏医通》谓即“甜瓜子”,后人用冬瓜子。③本方用治咳嗽因于肺热者。④本方可用治肺脓疡、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
楷权清肺散(《外科大成》)
[组成] 枇杷叶 桑白皮各6克 黄连 黄柏各3克 人参 甘草各1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肺泻火。
[主治] 肺热熏蒸,热毒郁于面部肌肤,致患肺风粉刺。证见颜面及胸背部发生丘疹,周围色红,挑破挤压有白色粉状糊汁。
[按语] ①本方证以颜色面,胸背发生丘疹,挤出米碎样物质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用治酒皶鼻。
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苇茎60克 薏苡仁30克 瓜瓣20克 桃仁9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肺化痰,祛瘀排脓。
[主治] 肺痈。证见发热,咳吐腥臭痰,或脓血,胸中隐隐作痛,咳时尤甚,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咳吐腥臭痰,舌苔黄腻,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之瓜瓣,《圣惠方》、《本草逢源》、《张氏医通》谓即“甜瓜子”,后人用冬瓜子。③本方用治咳嗽因于肺热者。④本方可用治肺脓疡、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
黄芩清肺饮(《外科正宗》)
[组成] 川芎 当归 赤芍 防风 生地 干葛根 天花粉 连翘 红花各6克 黄芩10克 薄荷5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肺疏风,凉血和营。
[主治] 肺风粉刺,酒皶鼻,初起红色,久则肉匏发肿者。
[按语] ①本方证以颜面,胸背发生丘疹,挤米碎样物质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用治肺热血瘀混合型酒皶鼻。
退赤散(《审视瑶函》)
[组成] 桑白皮15克 丹皮 黄芩 桔梗 瓜蒌仁麦各10克 天花粉15克 赤芍药 归尾 甘草各5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肺养阴,凉血散瘀。
[主治] 肺经有火,血热妄行,目络血溢。证见白睛上下左右或片状或点状出血。
[按语] ①本方证以白睛见点,片状出血,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结膜炎。
除风清脾饮(《审视瑶函》)
[组成] 陈皮6克 连翘9克 防风9克 知母9克 玄明粉6克 黄芩6克 玄参9克 黄连6克 荆芥穗6克 大黄6克 桔梗9克 生地黄12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疏风清脾。
[主治] 沙眼。证见双眼涩痒,羞明流泪,眵泪胶粘,舌制裁红,苔黄腻,脉滑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眼睛涩痒,眵泪胶粘,大便干硬,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用治针眼。③本方可用治麦粒肿、睑缘炎。
附子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 大黄9克 黄连5克 黄芩5克 附子5克
[用法] 水煎附子取汁半碗,用开水半碗乘开时浸渍三黄,和汁服。或以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泄热消痞,扶阳固表。
[主治] 表阳虚,邪热内陷,结于心下之痞症。证见心下疼痛,痞满,心烦,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背恶寒,汗自出,苔黄,脉数而无力。
[按语] ①本方证以心下痞满,心烦,背恶寒,汗自出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急性肠胃炎。
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藿香叶7克 山栀子1克 石膏5克 甘草10克 防风15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泻脾中伏火。
[主治] 脾热型舌。
[按语] ①本方证以时时弄舌为辨证要点。②本方之重用防风,争论殊多,而重用甘草为防风的3/4,却未有争议。本方原治小儿弄舌,弄舌状属风性,防风祛风,能疏肝理脾,土中泻木,取其升阳之性,散脾中伏火,故名泻黄散(又名泻脾散),非泻胃散也。《医方集解》之言极是。张山雷《小儿药证直诀笺正》之责汪昂是太过了!
玉女煎(《景岳全书》)
[组成] 石膏15克 熟地黄20克 麦冬6克 知母5克 牛膝5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胃滋阴。
[主治] 胃热阴虚牙痛。证见头痛牙痛,或牙衄,烦热口干渴,舌红,脉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头痛牙痛,烦热干渴,舌质红,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急性口腔炎、舌炎、牙周炎、糖尿病。
竹茹石膏汤(《医宗金鉴》)
[组成] 法夏12克 赤茯苓15克 陈皮10克 竹茹5克 生甘草5克 石膏30克 生姜15克
[用法] 水煎二次2和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和中。
[主治] 呕吐。证见麻疹火邪内迫,胃气冲逆,呕吐不止。
[按语] ①本方证以呕吐甚,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药物乃温胆汤加(石膏)减(枳实、大枣)。③本方可用治急性肠胃炎。
冬地三黄汤(《温病条辨》)
[组成] 麦冬10克 玄参5克 细生地5克 黄连1克 黄柏1克 黄芩1克 银花露半酒杯(冲)(或银花10克) 生甘草5克 苇根汁半酒杯(冲)(或苇根15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养阴生津,清热泻火。
[主治] 阳明温病,邪热伤阴。证见发热,口渴,无汗,小便不利,舌质红,脉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发热,口渴,小便不利,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原文有"以小便得利为度",说明本方药性清利。
黄连散(《太平圣惠方》)
[组成] 黄连3克(为末) 生地黄汁60克(或生地黄25克) 生栝蒌汁60克(或天花粉20克 ) 牛乳60克(用鲜牛奶,或用奶粉10克溶)
[用法] 上用三叶汗相和,每服60克,不计时候,调下黄连末1克,一日服三次;或以水煎黄连得半碗和其他药汁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泻火,养阴生津。
[主治] 心胃热盛,肺阴耗伤,致成消渴。证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大便如常,小便频多,舌边满面春风红,脉洪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烦渴多饮,小便频多,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糖尿病。
竹茹石膏汤(《医宗金鉴》)
[组成] 法夏12克 赤茯苓15克 陈皮10克 竹茹5克 生甘草5克 石膏30克 生姜15克
[用法] 水煎二次2和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和中。
[主治] 呕吐。证见麻疹火邪内迫,胃气冲逆,呕吐不止。
[按语] ①本方证以呕吐甚,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药物乃温胆汤加(石膏)减(枳实、大枣)。③本方可用治急性肠胃炎。
冬地三黄汤(《温病条辨》)
[组成] 麦冬10克 玄参5克 细生地5克 黄连1克 黄柏1克 黄芩1克 银花露半酒杯(冲)(或银花10克) 生甘草5克 苇根汁半酒杯(冲)(或苇根15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养阴生津,清热泻火。
[主治] 阳明温病,邪热伤阴。证见发热,口渴,无汗,小便不利,舌质红,脉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发热,口渴,小便不利,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原文有“以小便得利为度”,说明本方药性清利。
黄芩汤(《伤寒论》)
[组成] 黄芩9克 芍药6克 炙甘草6克 大枣4枚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止利,和中止痛。
[主治] 里热泄泻。证见身热不恶寒,泄泻,腹痛,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发热,泄泻,舌质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亦治痢疾,但剂量宜大。原书治“下利”似指泄泻,因原文后半段与“若呕者”一起谈,似为今之急性肠胃胃炎。③本方亦治急性肠胃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白头翁汤 (《伤寒论》)
[组成] 白头翁9克 秦皮12克 黄连12克 黄柏12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 痢疾。证见腹痛,便脓血,赤多白少,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渴欲饮,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按语] ①本方以便脓血,腹痛,里急后重,口渴欲饮,苔黄腻,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用治“眼目郁热,赤肿阵痛,风泪不止者。又熏洗剂亦效”(《类聚方广义》),以及“治肠风下血,妙不可言”(《汉药神效》)。③本方可用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清热导滞汤(《医宗金鉴》)
[组成] 山楂 厚朴 生甘草 枳壳 槟榔 黄芩 连翘 牛蒡子各5克 当归 青皮各3克 白芍l0克黄连5克
[用法] 求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清热解毒,消积导滞。
[主治] 麻疹热毒未解,移于大肠之痢疾。证见下痢腹痛,或赤或白,或赤白相兼。
[按语] ①本方证以下痢赤白,腹痛,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亦用治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
清炎化毒汤 (《医醇媵义》)
[组成] 黄连4克 黄芩5克 大黄12克 银花10克 甘草5克 花粉12克 木通6克 青皮5克 当归5克 赤芍6克 淡竹叶10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清热解毒,行气和血。
[主治] 热毒内盛痢疾。证见下痢脓血,昼夜不休,口渴,腹痛,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下痢脓血,腹痛,口渴,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药物内具三黄泻心汤。③本方可用治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
犀角汤 (《外台秘要·小品方》)
[组成] 黄柏9克 黄芩9克 白头翁10克 黄连9克 当归6克 牡蛎45克 犀角3克 艾叶3克 石榴皮9克 桑寄生6克 炙甘草6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凉血解毒,清肠止痢。
[主治]热毒深入血分,下角脓血。证见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身有壮热。
[按语] ①本方证以下痢,腹痛,发热,舌质红,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箔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洗肝明目散 (《增补万病回春》)
[组成] 当归尾 川芍 赤芍 生地黄 黄连 黄芩 栀子 石膏 连翘 防风 荆芥 薄荷 羌活 蔓荆子 菊花 白蒺藜 草决明 桔梗 甘草各3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止痛。
[主治] 风热犯目,赤肿疼痛。
[按语] ①本方证以骤起两眼赤肿疼痛,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用治暴风客热,天行赤眼。③本方可用治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假膜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天行赤眼暴翳、流行性角结膜炎。
凉血地黄汤 (《外科正宗》)
[组成] 生地l0克 黄连10克 当归10克 栀子10克 玄参10克 甘草10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3剂。
[功效]凉血泻火。
[主治]血证(心经火盛,逼血外溢;或肝经怒火郁结,血痣出血甚者)。
[按语] ①本方证以血证,舌质红,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溃疡病合并出血。
清肠饮 (《辩证录》)
[组成] 金银花30克 当归20克 地榆10克 麦冬10克 玄参10克 生甘草3克 薏仁5克 黄芩2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肠解毒,和血养阴。
[主治]肠痈。证见腹中痛甚,手不可按,右足屈而不伸。
[按语] ①本方以右少腹痛甚,右足屈而不伸,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木方可用治急性阑尾炎。
栀子丸 (《外台秘要·小品方》)
[组成] 栀子仁6克 黄连3克 炙黄薜2克 矾石2克 大枣8枚
[用法] 蜜制小丸,一次服5克,一日服3次;或以上药各1/2量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解毒,涩肠止痢。
[主治] 小儿热痢不止。
[按语]①本方以下痢腹痛,口渴,指纹紫滞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成人热痢,剂量加倍。③本方用治小儿疫毒痢。④本方可用治细菌性痢疾。
先期汤 (《证治准绳》)
[组成] 生地 当归 白芍各6克 黄柏 知母各3克 黄芩 黄连 川芎 阿胶珠 艾叶 香附 炙甘草各2克
[用法〕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清热养血调经。
[主治] 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先期,色紫量多,心烦口渴。
[按语] ①本方证以月经先期,心烦,口渴,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药物乃胶艾汤合黄连解毒汤(去栀子)加知母、香附。③本方用治衄血之因血热者。
二母宁嗽汤(《古今医鉴》)
[组成] 知母 贝母各5克 黄芩 栀子仁各4克 生石膏6克 桑白皮 茯苓 瓜蒌仁 陈皮各3克 枳实2克 五味子2克 生甘草2克 生姜5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止咳。
[主治] 因伤酒食,胃火上炎,冲逼肺金,咳嗽吐痰,经句不愈。
[按语] ①本方证以咳嗽痰黄稠,气促,舌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支气管炎。
十全苦寒救补汤 (《戴北旷温热论》)
[组成] 生石膏24克 黄芩 知母各18克 大黄 芒硝 黄连各9克 犀角6克 厚朴3克 枳实5克 黄柏2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泻火,解毒,通便。
[主治] 热盛体臭,不省人事,苔黑。
[按语] ①本方证以壮热不退,神昏,口渴,大便秘结,苔焦黑,脉沉伏数实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药物乃大承气汤、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缺栀子)、白虎汤(缺粳米 甘草)复合加犀角。③本方可用治乙型脑炎等热性病过程中的高热昏迷大便不通者。
石膏泻白散 (《症因脉治》)
[组成] 石膏25克 知母10克 桑白皮15克 地骨皮10克 甘草5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生津,泻肺止咳。
[主治] 燥火伤肺,咳嗽气喘。
[按语] ①本方证以咳嗽气喘,痰稠,发热,口渴,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药物由白虎汤合泻白散减粳米。③本方亦可用治文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十宝丹(《疫喉浅论》)
[组成] 牛黄 贝母 马勃各6克 珍珠10克 冰片1克 人指甲 硼砂各8克 青鱼胆 煅人中白 琥珀各9克
[用法] 为细末,取少许吹咽喉处,一日吹4次。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疫喉肿痛色红;烂喉痧证;痘疹后牙疳;杨梅毒结咽喉。
[按语] ①本方证以咽喉肿痛,色红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旁脓肿、急性咽炎、牙周炎等。
升麻芷菖汤 (《审视瑶函》)
[组成] 升麻10克 白芷5克 葛根20克 薄荷10克 石膏20克 陈皮10克 川芎5克 炒半夏l0克 甘草5克 生姜10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生津,止痛。
[主治] 阳明经头风头痛。证见头痛,身热口渴,舌红,脉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前额头痛连眼眶,口渴,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慢性鼻炎、鼻窦炎。
石膏知母汤 (《症因脉治》)
[组成] 石膏30克 知母12克 桔梗10克 桑白皮20克 地骨皮10克 甘草5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生津,泻防止咳。
[主治] 伤暑咳嗽,身热引饮,内热烦躁。
[按语] ①本方证以咳嗽气喘,痰稠,胸闷,发热,口渴,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类石膏泻白散。③本方可用治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
升麻黄连汤 (《寿世保元》)
[组成] 升麻5克 葛根10克 白芍5克 川芎2克 荆芥 薄荷各5克 苍术3克 甘草 黄连各3克 黄芩5克 犀角2克 白芷5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解毒,疏风解肌。
[主治] 阳明经风热见头痛。证见头痛,面热。
[按语] ①本方证以头痛,面颊热,肢酸软倦怠,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
化圣通带汤 (《疡医大全》)
[组成] 银花 蒲公英各30克 天花粉 白芥子各15克 白芍 通草 炒栀子 茯苓各9克 柴胡6克 熟 附子 木通各3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解毒,疏肝消肿。
[主治] 男子乳房忽然壅肿如妇人之状,扪之疼痛欲死,经久不愈。
[按语] ①本方证以男子乳房突见肿痛甚,扪之灼热,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证按乳腺炎治疗,不然“经久不愈”。不能等到“经久不愈”才用此方。③本方可用治急性乳腺炎。
宣明丸 (《证治准绳》)
[组成] 赤芍 当归 大黄 黄芩 生地 黄连 川芎 薄荷各5克
[用法] 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食后米汤送下。亦可水煎二次作于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解毒,泻火。
[主治] 眼内血灌瞳神,赤脉涩痛,火热上壅。
[按语] ①本方证以白睛赤脉,眼涩痛,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药物内具三黄泻心汤。②本方证亦治眼球挫伤引起的血络破损的血灌瞳神。
泻肝黄芩散 (《太平圣惠方》)
[组成] 黄芩5克 大黄3克 赤茯苓5克 炙甘草3克 枳壳3克 细辛2克 草决明5克 羚羊角屑1克 竹叶10克
[用法] 水煎三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泻肝,解毒。
[主治] 肝气壅实。证见眼目赤痛,四肢烦闷。
[按语] ①本方证以两限白晴,红赤疼痛,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慢性结膜炎。
泻热黄连汤 (《丹溪心法》)
[组成] 黄连5克 黄芩5克 龙胆草5克 生地黄10克 柴胡5克 升麻3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眼暴发赤肿疼痛。
[按语] ①本方证以两眼突然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假膜性结膜炎。
泻热栀子煎 (《外台秘要》)
[组成] 栀子10克 香豉5克 竹茹5克 大青叶陈皮10克 赤蜜10克
[用法] 水煎二次,各入蜜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除烦。
[主治] 胆府实热,精神不守。
[按语] ①本方证以心胸烦热,躁扰不宁,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药物内具栀子豉汤。③本方可用治神经衰弱。
黄芩利膈丸 (《兰室秘藏》)
[组成] 生黄芩 炒黄芩各20克 半夏 泽泻各10克 天南星 枳壳 陈皮各6克 白术4克 白矾1克
[用法] 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或以上药各半量而其中黄芩1/4量,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二剂。
[功效] 清热利隔,行气祛痰。
[主治] 胸中壅热,膈上有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咳嗽痰稠,胸肠闷热,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用治阗痫。③本方亦可用治气管炎、精神分裂症、癔病。
黄芩泻白散 (《症因脉治》)
[组成] 黄芩9克 桑白皮12克 地骨皮12克 甘草6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解毒,泻肺。
[主治] 肺火旺咳嗽,木火刑金,及肺热引起的小便不利。
[按语] ①本方证以咳嗽,痰少而稠,胸协痛,小便短赤,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支气管炎。
黄芩泻肺汤 (《张氏医通》)
[组成] 黄芩 大黄 连翘 焦栀子 杏仁 枳壳 桔梗 薄荷 甘草各5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解毒,泻肺通便。
[主治] 肺热喘嗽,里实便秘。
[按语] 本方证以咳喘,痰稠大便于硬,口干渴,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药物乃凉膈散加减。③本方可用治急性支气管炎。
清上明目丸 (《增补万病回春》)
[组成] 归尾 川芎各6克 生地 黄连 黄芩 大黄 黄柏 连翘 桔梗 薄荷 防风 荆芥 羌活 独活 白芷菊花 草决明 木贼 甘草各5克
[用法] 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或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疏风清热,止痛。
[主治] 风热眼疾,肿痛。
[按语] ①本方证以两限骤起红肿,涩痛,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急性结膜炎。
竹沥汤 (《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竹沥10克 麦冬12克 黄芩12克 茯苓18克 防风9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心祛痰。
[主治] 妊娠心烦。证见妊娠心胸烦闷,头晕心悸,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苔黄而腻,脉滑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妊娠心烦,恶心呕吐,心悸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用治胃热呕吐。
香连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黄连40克(加入吴茱萸20克同炒令赤,去吴茱萸)木香10克
[用法] 制小丸,一次服5克,一日服3次;亦可以上药各1/4量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行气,止痛。
[主治] 下痢时发时止,日久不愈,腹痛。饮食减少,舌质红,苔腻,脉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痢疾反复发作,腹痛,舌质红,苔腻,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性胃肠炎。
辛夷清肺饮 (《医宗金鉴》)
[组成] 辛夷花12克 生甘草6 石膏30克 知母9克 栀子9克 黄芩9克 枇杷叶9克 升麻6克 百合15克 麦冬9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肺宣气,散结通窍。
[主治] 鼻息肉。证见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鼻涕增多,头昏,头痛,鼻息肉,不痛,可移动,表面光滑,色灰白或淡红。
[按语] ①本方以鼻腔内息肉,持续性鼻塞,并见头痛,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气管炎。
泻脑汤 (《审视瑶函》)
[组成] 防风9克 车前子9克 木通9克 茺蔚子9克 茯苓15克 大黄9克 玄参12克 玄明粉9克 桔梗9克 黄芩9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祛风,清热解毒。
[主治] 真睛破损。证见受伤眼疼痛,羞明,流泪,胞睑痉挛,视力障碍,恶寒,发热,恶心呕吐,苔黄,脉弦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受伤眼疼痛,羞明,恶心呕吐,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证是由于锐器引起的眼珠穿孔伤或因猛烈的钝力撞击挤压而造成的眼珠外壁破裂伤,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外伤眼疾。③本方可用治急性胃炎。
少阴甘桔汤 (《医宗金鉴》)
[组成] 桔梗6克 甘草3克 川芎3克 黄芩5克 陈皮3克 玄参6克 柴胡5克 羌活3克 升麻3克 葱白3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解毒,利咽除腐。
[主治] 小儿口糜。证见小儿口腔粘膜溃烂,可延及咽喉,吮乳不便,拒食,或进食时啼哭,发热,食欲不振,日轻夜重。指纹紫滞。
[按语] ①本方证以小儿口腔粘膜溃烂,指纹紫滞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成人口腔溃疡,加倍剂量。
经效散 (《审视瑶函》)
[组成] 柴胡9克 犀角6克(另炖) 赤芍12克 当归尾12克 大黄9克 连翘9克 甘草梢6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3剂。
[功效] 清肝泄热,活血化瘀。
[主治] 外伤内障。证见眼部受锐器树伤或钝器击伤,或头部遭受剧烈震击,致睛珠受伤,发生混浊。
[按语] ①本方证以眼部因受伤而发生混浊,视力缓降,舌质红,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用治撞击伤目。
抑阳酒连散 (《审视瑶函》)
[组成] 独活6克 生地黄15克 黄柏6克 防已6克 知母9克 蔓荆子9克 前胡9克 羌活6克 白芷6克 生甘草3克 防风6克 栀子6克 黄芩6克 寒水石10克 黄连6克 白酒少许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入白酒少许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肝,疏风。
[主治] 瞳神紧小症。证见眼珠坠痛,羞明流泪,赤涩难睁,舌红,苔薄,脉浮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眼珠坠痛,羞明,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证为瞳神紧小症的急性发作时。②本方可用治虹膜睫状体炎。
新制柴连汤 (《眼科纂要》)
[组成] 柴胡9克 黄芩9克 黄连6克 赤芍12克 蔓荆子12克 栀子6克 龙胆草6克 木通9克 甘草6克 荆芥6克 防风6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肝疏风。
[主治] 聚星障。证见黑睛上出现细小星点,胞肿疼痛,赤涩流泪,抱轮红赤。
[按语] ①本方证以黑睛上出现细小星点,胞肿疼痛,赤涩流泪,脉浮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角膜炎。
清肺饮 (广州中医学院陈汉章)
[组成] 白花蛇舌草30克 黄芩12克 鱼腥草30克 桑白皮15克 菊花10克 枇把叶10克 白蒺藜12克 白藓皮12克 苦参10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肺热,散风毒。
[主治] 皮肤病之由于肺热者。
[按语] ①本方证以面部皮肤瘙痒,丘疹,红斑,舌边尖稍红,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痤疮、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
清肝明目汤 (广州中医学院詹前贤)
[组成] 夏枯草15克 密蒙花15克 杭菊12克 柴胡10克 绵茵陈12克 白藓皮12克 木贼15克 蝉衣10克 赤芍15克 郁金12克 生地黄20克 甘草5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肝解郁,退翳明目。
[主治] 聚星障,反复发作。证见除眼部见证外,还有口微干苦,舌质稍红或偏暗,苔白厚或微黄腻,脉弦滑。
[按语] 本方证以抱轮红赤,黑睛上灰白色翳障间有溃损点,久治不退,涩痛流泪,羞明,视力障碍,口干口苦,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绿风羚羊饮 (《医宗金鉴》)
[组成] 黑参(玄参)10克 防风9克 茯苓12克 知母9克 黄芩9克 细辛6克 桔梗9克 羚羊角尖3克(另炖) 车前子12克 大黄9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肝泻火。
[主治] 绿风内障。证见目珠胀痛连眶,头额,鼻颊,瞳神气色浊而不清,散大呈淡绿色,视力急降昏蒙,恶心呕吐,小便赤涩,脉弦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目珠胀痛连眶、头额、鼻颊、瞳神是淡绿色,视力急降,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原发性青光眼。
止漏汤 (《湖北中医杂志》)
[组成] 冬桑叶30克 白芍30克 生黄芪30克 田三七8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平肝,益气止血。
[主治] 崩漏(月经过多,子宫功能性出血)。证见阴道出血,量多,颜色鲜红,心烦易怒,头晕,身倦,口干苦而渴,尿黄,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无力。
[按语] 本方证以崩漏,色鲜红,心烦易怒,口渴,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无力为辨证要点。
消毒饮 (《中医杂志》)
[组成] 柴胡10克 夏枯草15克 钩藤30克(后下) 板蓝根30克 大青叶15克 薄荷10克(后下)蝉退10克 赤芍15克 蒲公英15克 菊花15克 甘草6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肝热,解热毒,疏风明目。
[主治]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证见眼痛羞明,流泪异物感,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按语] 本方证以眼赤痛,羞明,流泪,异物感为辨证要点。
五汁一枝煎
[组成] 鲜生地汁40毫升 鲜茅根汁 鲜生藕汁 鲜淡竹沥各20毫升 鲜生姜汁2毫升 紫苏6克
[用法] 先煎紫苏取汤,和入五汁,重{火敦}温服。或以上药依次剂量为20克、10克、10克、10克、3克、6克,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心包,养阴血。
[主治] 心包邪热郁蒸,心血亏虚之虚烦。证见心烦,躁扰不安,心中不舒,间吐粘涎,呻吟错语,舌红苔少,脉细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心烦,吐粘涎,舌红苔少,脉细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神经衰弱。
二阴煎
[组成] 生地 麦冬各9克 枣仁6克 甘草3克 玄参5克 黄连6克 茯苓9克 木通5克
[用法] 水煎二次分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心养阴,宁神。
[主治] 惊烦。证见惊狂失志,多言多笑,鼓怒无常,烦热;或疮疡,疹毒,失血。
[按语] ①本方证以烦热,舌质红,脉细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
伏蛮煎
[组成] 生地 麦冬 芍药 石菖蒲 石斛 丹皮 茯神各6克 陈皮3克 木通 知母各5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心滋水,安神开窍。
[主治] 狂证。证见狂病已久,水不制火,心肾微虚,肝郁气郁,神志失常,狂势渐减,精神疲惫,时而烦躁,形瘦面红,舌质红而偏嫩,脉弦细。
[按语] ①本方证以狂病已久,精神疲惫,舌质红而偏嫩,脉弦细为辨证要点。②本方亦可用治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
清心汤
[组成] 黄连 连翘 生地各5克 山栀子6克 黄芩3克 归尾9克 黄柏 丹皮 甘草 川芎 赤芍 甘菊各2克 灯心草1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主治] 心经热盛,迫血妄行,发为斑疹。证见斑疹,而或赤或紫,烦躁不宁,口渴,舌红,脉弦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斑疹,烦躁,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药物由黄连解毒汤合四物汤,再加减而成。③火牙衄,牙龈浮肿疼痛,疮疖。
镇逆汤
[组成] 生赭石18克 青黛6克 清半夏9克 杭芍药12克 龙胆草9克 吴茱萸3克 生姜6克 台参6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胆降胃,镇逆止呕。
[主治] 胃气上逆,胆火上冲呕吐。证见恶心呕吐,口苦,苔黄,脉弦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呕吐,口苦,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幽门梗阻、急性胆囊炎。
左金丸
[组成] 黄连60克 吴茱萸10克
[用法] 制小丸,一次服3克,一日服3次,开水送服;或以上药各1/10量水煎二次作二次温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 肝胃火旺胁痛、呕吐。证见胁肋及脘腹胀痛,呕吐吞酸嘈杂,嗳气,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胁痛,吞酸,舌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黄连与吴茱萸之剂量比例宜按原方6比1。如服药后仍有胸口灼热感觉,约经半小时后自然消失者,属药物一时性刺激,不用作处理,仍效。③本方可用治急慢性胃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
清肝达郁汤
[组成] 焦山栀9克 白芍5克 当归3克 柴胡2克 丹皮6克 炙甘草2克 广橘白3克 薄荷2克 菊花5克 青橘叶5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疏肝解郁,清热泻火。
[主治] 肝气郁结化火胁痛、月经不调。证见胸满胁痛,或兼腹满而痛,性情暴躁,或月经不调,月经先期,或寒热往来,口苦,苔薄黄,脉弦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胁痛,胸满,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药物为丹栀逍遥散加减而成。③本方亦为调经的常用方;④本方可用治输卵管炎。
羚羊角饮
[组成] 羚羊角3克 栀子仁 葵子各10克 青葙子 红花 麦冬 大青叶 大黄各5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肝泻热,利尿通淋。
[主治] 下焦邪热蕴甚致血淋。证见小便血淋,结热涩痛,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脉弦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小便血色涩痛,大便干硬,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急性膀胱炎、急性尿道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
柴胡清肝饮
[组成] 柴胡10克 青皮5克 枳壳10克 山栀子10克 木通10克 钩藤15克 苏梗10克 黄芩10克 知母10克 甘草5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肝泻火,行气。
[主治] 肝胆火郁。证见满腹刺痛,攻注胁肋,口渴身热,烦躁不寐,小便黄赤,不吐不泻,苔薄黄,脉躁疾。
[按语] ①本方证以胁肋刺痛,烦躁,小便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肋间神经痛,肋骨软骨炎,神经衰弱。
泻青丸
[组成] 当归12克 龙脑(冰片) 川芎 山栀子仁 大黄 羌活 防风各10克
[用法] 蜜丸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或以上药1/2量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肝泻火。
[主治] 肝经郁热。证见目赤肿痛,烦躁易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脉洪实。热盛抽搐以及小儿急惊风。
[按语] ①本方证以目赤肿痛,烦躁,尿赤便秘,脉实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用治聚星障,花翳白陷,蟹睛证,风轮赤豆,逆经目赤等属肝经郁火者。
当归龙荟丸
[组成] 当归 龙胆草 栀子 黄连 黄芩 黄柏各60克 大黄 青黛 芦荟各15克木香9克 麝香3克
[用法] 蜜制小丸,一次服10克,每日3次,生姜汤下。
[功效] 清肝胆实热,攻下通便
[主治] 肝胆实火。证见头痛面赤,目赤目肿,耳聋耳鸣,胸胁疼痛,便秘尿赤,躁扰不安,甚或抽搐,谵语发狂,舌质红,苔黄,脉弦。
[按语] ①本方证以头痛面赤,便秘尿赤,苔黄,脉弦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药物由泻心汤、黄连解毒汤、香连丸合方加味而成。③本方可用治细菌性痢疾、中毒性痢疾。
聪耳芦荟丸(《杂病源流犀烛》)
[组成] 熟大黄 芦荟 青黛 柴胡各30克,一日服3次。
[用法] 神曲糊为丸,每次服10克,一日服3次。
[功效] 清肝泻火。
[按语] ①本方证以耳内蝉鸣,口苦,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由高血压引起的耳鸣。
芦荟消疳饮(《外科正宗》)
[组成] 芦荟 银柴胡 胡黄连 川黄连 牛蒡子 玄参 桔梗 柴胡 栀子各3克 石膏10克 薄荷2克羚羊角 甘草 升麻各2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凉肝清胃,泻火解毒。
[主治] 小儿肝胃积热上攻见牙疳。证见牙龈腐烂,气味极臭,身热气粗,甚则穿腮破唇。
[按语] ①本方证以牙龈腐烂,其气臭,气热,气粗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倍量,用治成人牙龈腐烂、口腔溃。
三石汤
[组成] 飞滑石9克 生石膏15克 寒水石9克 杏仁9克 竹茹6克 银花9克 金汁一酒杯(冲) 白通草6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利湿,宣通三焦。
[主治] 暑温弥漫三焦,邪在气分。证见身热汗出,面赤,小便短少而黄,舌质红,苔黄滑,脉滑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夏天身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苔黄滑,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中暑、急性膀胱炎、急性尿道炎。
杏仁滑石汤
[组成] 杏仁9克 滑石9克 黄芩6克 橘红1.5克 黄连3克 郁金6克 通草3克 厚朴6克 半夏9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苦辛通降,清利三焦湿热。
[主治] 暑温伏暑三焦均受。证见胸部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苔灰白。
[按语] ①本方证以身热,汗出,胸闷,小便短赤,苔灰白,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急性肠胃炎。
清络饮
[组成] 鲜荷叶边6克 鲜银花60克 西瓜翠衣15克 鲜扁豆花5克 鲜竹叶心10克 丝瓜皮15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解暑清肺。
[主治] 暑伤肺经气分。证见身热口渴不甚,但头目不清,昏眩头微胀,舌尖红,苔薄白,脉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身热,口渴不甚,头微胀,头目不清,脉数为辩证要点。②本方可作茶水以防暑病。③本方可用治风湿热。
大柴胡汤
【组成】柴胡12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姜9克,大黄9克,枳实9克,芍药9克,大枣12枚
【功用】外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鞭 或满痛,大便不争,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者。
【古籍论】本方是治疗表证未除,里证较急,乃表里两解,下中之和剂。邪在少阳,表证仍在,故用柴胡、黄芩,来解在表之热。热在阳明,里又成实,故用大黄、枳实,来开在里之结。呕由胃气上逆,用半夏、生姜,以和胃止呕。痛因于急,和芍药、大枣,以缓急止痛。表解里和,各证自愈。
【点评】少阳之表证未解然而阳明之里证较急者,为大柴胡汤证;太阳之表证未解而阳明之里证较急者,则为厚朴七物汤证。
葛根黄芩黄连汤
【组 成】葛根18克,黄芩9克,黄连9克,炙甘草6克。
【功 用】解表清里。
【主 治】身热下利,胸脘烦闷,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苔白黄而脉促者。
【古籍论】本方是治疗表证未解,因误用下药而造成的协热下利之剂。因表证尚在,所以主用葛根,以解肌表之邪,表解则里和。热若已内陷,故辅以用芩、连,来清里热,热清则利止。甘草缓急和中,以调胃气。表解里和,而利自止,汗自收,喘自平。
【点 评】表证未解,因为误用下药而致利者,有二种情况:第一,表里俱热者,为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第二,表里俱寒者,则为桂枝人参汤证。
抑阳酒连散 (《审视瑶函》)
[组成] 独活6克 生地黄15克 黄柏6克 防已6克 知母9克 蔓荆子9克 前胡9克 羌活6克 白芷6克 生甘草3克 防风6克 栀子6克 黄芩6克 寒水石10克 黄连6克 白酒少许。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入白酒少许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肝,疏风。
[主治] 瞳神紧小症。证见眼珠坠痛,羞明流泪,赤涩难睁,舌红,苔薄,脉浮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眼珠坠痛,羞明,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证为瞳神紧小症的急性发作时。②本方可用治虹膜睫状体炎。
新制柴连汤 (《眼科纂要》)
[组成] 柴胡9克 黄芩9克 黄连6克 赤芍12克 蔓荆子12克 栀子6克 龙胆草6克 木通9克 甘草6克 荆芥6克 防风6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肝疏风。
[主治] 聚星障。证见黑睛上出现细小星点,胞肿疼痛,赤涩流泪,抱轮红赤。
[按语] ①本方证以黑睛上出现细小星点,胞肿疼痛,赤涩流泪,脉浮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角膜炎。
三物黄芩汤 (《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黄芩 苦参 干地黄各12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热解毒,养血滋阴。
[主治〕产后血虚阴亏,风邪入里化热。证见四股烦热,头痛者。
[按语] ①本方证以发热,四肢烦热,口渴欲饮,舌红,苔少,脉细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产后发热(产后感染)、急性盆腔炎。
理血剂
接骨紫金丹 (《古今医鉴》)
[组成] 硼砂 乳香 没药 血竭 大黄 归尾 骨碎补 自然铜 地鳖虫各3克
[用法] 上药为末,一次服l克,一日服3次,米酒热调服下。
[功效] 祛瘀消肿,接骨续伤。
[主治] 跌打损伤,骨折肿痛,瘀血攻心。证见发热昏晕,不省人事。
[按语] ①本方证以跌打损伤,不省人事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症。
伤科七厘散 (《良方集腋》)
[组成] 血竭30克 麝香 冰片各0.5克 乳香 没药 红花各5克 朱砂4克 儿茶8克
[用法] 共研极细末,密闭贮存备用,一次服1克,一日服3次,黄酒或温开水送服;外用少许,以酒
调敷伤处;创伤出血者干掺药末于伤口。
[功用] 活血散瘀,止痛止血。
[主治] 跌打损伤,筋断骨拆之瘀血肿痛,或刀伤出血。并治一切无名肿毒,烧伤烫伤等。
[按语〕①本方证以跌打损伤后,伤处肿痛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药物香窜走泄,行气祛瘀,能耗气堕
胎,故孕妇忌用。③本方用治一切跌打外伤出血,骨折,痛性休克。
夺命丹 (《伤科补要》)
[组成] 当归尾、桃仁、大黄各l80克 血竭30克 地鳖虫150克 儿茶30克 乳香、没药各60克 自然铜60
克 红花30克 骨碎补60克 朱砂30克 麝香3克
[用法] 制小丸,朱砂为衣,一次服5克,一日服3次,陈酒磨冲服。
[功效] 逐瘀通窍,接骨止痛。
[主治] 一次重伤险症,脏腑蓄瘀,或骨折筋伤,甚则昏迷不语。
[按语] ①本方证以伤重痛甚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外伤痛性休克。
大成汤 (《外科正宗》)
[组成] 陈皮 当归 苏木 木通 红花 厚朴 甘草各3克 枳壳6克 大黄9克 朴硝6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排除瘀积,祛瘀生新。
[主治] 跌仆损伤,瘀血内停而致的肚腹臌胀,结胸不食,恶心干呕,二便秘涩,甚至昏迷不醒。
[按语] ①本方证以外伤腹胀,恶心,二便秘涩,脉弦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师承好
|
2004-9-4 13: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常用方剂》
好贴.如果减去现禁用药物如;犀角.羚羊角...等方可能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huyongxian
|
2004-9-5 19: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常用方剂》
犀角.羚羊角可用水牛角代替,用量要比原用量加5到10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平凡一人
|
2004-9-9 19: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常用方剂》
羚羊角不可用水牛角代替,可用山羊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平凡一生
|
2004-9-10 10: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常用方剂》
楼上说的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duxjb
|
2014-4-21 20: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疯癫道人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