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文化,中国艺术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儒、道两家思想影响所致。而在儒、道互渗兼容之中,儒家“中正平和”的艺术观,成就了中国古典艺术所追求的审美境界——中和大雅。
/ [+ z: w; I4 x2 v- P7 F3 M" g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之一,也是审美和艺术活动的普遍准则和最高要求。1 v, w9 K1 Q( ?$ W
明 清初著名琴家徐上瀛在《溪山琴况》开篇即写到:“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古圣贤制琴作乐的目的,主要是为“和”。推而广之,中国传统音乐、器乐也一样,秉承中和之美的创作、审美准则,就是为陶冶“一身之性情”,进而影响天下人之性情并使之归于“和”。、
" ]# v8 L( o5 W2 B2 T
c# v4 n, R5 Y" K; c8 o9 u& s& h按照中国民族乐器分类法,可将我国乐器分为体鸣乐器、膜鸣乐器、气鸣乐器及弦鸣乐器四种,不同种类的乐器所演奏出的乐曲对人的影响各不同。
' p; \% P: m' G* f! j/ j9 D8 y6 U$ t
如体鸣乐器中作为中国最古老吹孔乐器的埙,因其音量较大,穿透力强,音色低沉苍劲、醇厚悲壮的特点,易诱发人心深处积郁的悲怨;3 G. P, J. {! K; r+ W+ d; W
而膜鸣乐器中,古人作为雷神和威严象征的鼓,因其震撼的声响,对于振奋人心,使人情绪激昂,宣泄和 解压力有很好的作用;& Z0 W D& G) N: M# `7 c
而弦鸣乐器中音色轻逸超脱的古琴,则是促使人们追求如同国画般意境和神韵的一剂良药,等等。: B- `" z- s N' k
治疗师在具体的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绪、精神要求使用不同的乐器演奏或播放不同的乐曲帮助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 g9 H/ h; E% l' F0 r6 L c) \7 e) t4 q5 e$ P
而中国传统乐器对于人心理的影响,在《乐记 · 魏文侯》中有很好的描述:“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石声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聚众。君子听竿、笙、萧、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鼓鼙之声讙,讙以立' P/ O4 m' e/ T; D: A, ] i
动,动以进众。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锵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 O0 ~+ O1 j% y( o) i1 @) [& [& p) i
大意是说:钟声响起声铿铿,铿铿声可以表示号令,号令可以使人气势勃发,气势可以激起勇气。君子听到钟声,会想起武将。石磬响起声硁硁,硁硁声可以表示节义分明,节义分明可以使人献 。君子听到琴瑟声音,会想起为保卫疆土献 的臣下。丝弦声响起声悲哀,悲哀之声可以使人正直,正直可以使人充满志气。君子听到琴瑟的声音,会想起有节气的臣下。竹管乐可以发出多种声音,多种声音可以表示聚合,聚合则能使众人集聚。君子听到竿、笙、萧、管的声音,会想起能集聚民众的下臣。鼓鼙声响起很喧腾,喧腾的声音可以使人激动,激动可以促使民众前进。君子听到鼓鼙的,会想起统率
- {& J0 t$ [, D" Y& e6 v" f民众的臣下。君子听音乐,不止是听音乐的铿锵之声,而是要从其中生发出联想和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