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汗

[复制链接]
查看1230 | 回复6 | 2004-12-27 22: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黄小云在 2004/12/27 11:03pm 第 1 次编辑]

《灵枢经》云:“汗者,心之液”“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汗者阳加于阴也。《经脉别论篇》曰:“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内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汗者,水谷之精微,营气也属水谷精微所化,营行脉中,血气也营气也。气静则水谷精微化而为血,气者属阳,阳动加于阴则有汗出。精微者津液之所属也,津液因气机升降而与血互补,由此可知血汗同源。
     地气升为云,天气下为雨,云出天气,雨出地气。天上的雨水,地上的露,天上的云,地上的雾,皆天地气机运行所致。《阴阳应象大论篇》曰:“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所以汗者,必得阳气而出也。尿也如是也,出汗多者尿少可知,血汗同源,余谓尿汗也同源也。出汗者忌血,出血者忌汗,余谓尿多者也当忌血也。三者皆水谷精微所化,津液也如此。地气升极必降,降则为雨,有如人之汗,然阳加之则汗,无阳以加则属天之清气降而为尿。有如水肿病人,有上先肿者,有下先肿者,上身出汗者,有下身出汗者,皆在气机升降中。
   地气升在前,则阴阳必调,气机必顺。阴阳平衡则人体所患之疾必愈。地气升于天者,是为往阳道而行,往阳道为生,既“易”之数往者顺也,人得阳气则生,得阴气则死。往者逆数也,顺数者死路也。阳道之极后必往阴道,阳之极必阴生也。阴极必生阳。此乃天地阴阳往返顺逆不变之理。知此理者,既明天地,乾坤,阴阳,气血,上下,世间万物转变之理,既知修身养性之道,延年益寿之理,祛病强身之理也。
    夫人之气左升,极而右降,必先左升而后右降。如若上实,则降之,不应者,也既正治法不应者,可从治也既升提之法。升法者,涌吐之法也在此中矣。如下实,亦可用降法泄之,不应者,既用升法,此既顺应天地气机升降之道也明此理,疾可除,人可寿也。
    汗者,阳加之于阴则出,总而言之,有盗汗者,有自汗者,有上身出汗,下身无汗者,有下身出汗,上身无汗者。有左边出汗,右边无汗者,有右边出汗,左边无汗者。汗又有颜色不同者,知理之精者,治病则易如反掌也。得阳气者则有汗,阳虚自汗者也是在此理之中矣!
阴阳子 | 2005-1-7 02: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汗

“汗者阳加于阴也”…烦黄兄谈谈阳虚自汗之理。谢谢!
黄小云 | 2005-1-10 21: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汗

阳虚自汗在阳盛的白天,阳加于阴也。
吕洞宾 | 2005-1-13 18: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汗

我白天总是脚出汗脚冰凉,头昏。不论一年四季,在外多行走就好出汗。这是阳虚吧?
刘雪鹰 | 2005-1-14 18: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汗

下面引用由吕洞宾2005/01/13 06:15pm 发表的内容:
我白天总是脚出汗脚冰凉,头昏。不论一年四季,在外多行走就好出汗。这是阳虚吧?
不可胡乱判断
湿邪趋下,留驻浸淫,也可导致脚出汗脚冰凉。
黄小云 | 2005-1-14 18: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汗

吕洞宾 说道:
我白天总是脚出汗脚冰凉,头昏。不论一年四季,在外多行走就好出汗。这是阳虚吧?
  
有这种可能,如果你小便色清而长,则可以论你阳虚。

吕洞宾 | 2005-1-14 20: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汗

记得夏天如果在外面多活动就是黄尿,如果不活动和冬天就是清尿,但晚上睡眠后从不起夜 。         这个脚汗脚冰凉从早上醒来片刻后开始,头昏从中午正阳开始,下午加剧,入夜缓解,接近子时脚无汗脚变温,同时也不头昏了。有人诊断是肝血不足要用连梅引加减,有人诊断是脾肾阳虚,此症状足足折磨我十年有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