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名老中医何炎燊治疗慢脾风(重型小儿腹泻)案验案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名老中医何炎燊治疗慢脾风(重型小儿腹泻)案验案
[复制链接]
115
|
0
|
2019-8-21 05: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彭某某,男,2岁。1975年3月患泄泻,其母惑于“千金难买春头泻”之谬说,不以为意,自购消导药与之服食经旬,病重时始入院治疗,诊断为“中毒性消化不良”。一星期后病情好转,惟泄泻未止耳。竟自动出院,辗转就医于各门诊中西医之间,甚至日易一医,皆无显效。四月初来我院就诊时,病已38天。据云:现一昼夜仍泻10次左右,泻时肠鸣辘辘,先下稀水,完谷不化,继则里急后重,努责频频,又滞下黄色粘液少许,或带鲜血(检视之乃肛门红肿破损所致,与肠道无关)。口渴思饮,多饮则吐,知饥而不欲食,强食则呕逆,小便黄短而浑。视其人,肌肉尽削,神气极疲,昏睡露睛,时而惊惕搐搦,时而烦躁呼叫,咬牙抓衣,息微而促,四肢厥冷而后脑发热(体温38.2℃)。腹满如鼓,青筋暴露,遍布灯火爆痕无数(曾经江湖医生用灯火爆法)。舌质暗晦,尖边起红刺,苔黄燥,脉弦细数,重按则细弱似散。何氏曰:“此病甚重,刻下不但火衰土败,痉厥已作,且加肝木偏旺,疏泄太过,寒热虚实错杂,处方用药,实费周折。”乃仿仲景乌梅丸法加减:乌梅肉、黄连、肉豆蔻、丁香、全蝎、钩藤各45克,附子、白术各9克,炮姜6克,党参18克,五味子、炙甘草各3克。每日另用洋参6克、粳米一撮,熬饮代茶。
一剂夜睡稍安,烦渴减,搐搦缓,二剂四肢温,后脑热退,三剂搐搦全止,泄泻减。从第四剂始,去钩藤、全蝎,加破故纸9克。服至第七剂,大便每日四行,成糊状,无里急后重感,进食不呕。乃去黄连、丁香,加黄芪、茯苓各15克。服至15剂,诸恶候悉退,又半月大便始成形,继进大补脾肾之剂,遂日渐康复。
[评析] 此即幼科所谓“慢脾风”之病,实由误治酿成。初来诊时,其母出示前方一叠,乃知医者多为假象所惑;有见其舌刺燥渴,作热邪烁津治者,不知乃津液下夺,阴不上承之故;有见其腹满绷急,作胃肠积滞治者,不知乃脾虚气滞,运化无权之故;有见其小便浑短,作湿热困阻治者,不知乃肾气虚衰阳不流行之故;有见其烦躁神迷作邪陷心包治者,不知乃元气匮乏,心神失守之故。遂致迁延日久,恶候蜂起矣。审其病机,颇类厥阴病之乌梅丸证。章虚谷论乌梅丸云:“木邪肆横,中土必困,故以辛热甘温助脾胃之阳,而重用酸以平肝,佐苦寒泻火。”何氏师其意立方,但患儿兼见风动神衰危象,故参入《谢映庐医案》之大回生汤法,化裁成方。谨守病机,药随证转,而而获效。
附:谢映庐《得心集》医案大回生汤方:人参,白术,黄芪,附子,枣仁,杞子,茯苓,肉桂,丁香,白蔻,钩藤,全蝎,甘草,煎成入赤石脂末和服。
原书云:“治小儿夏月吐泻及杂病误治成慢脾风症,一切脾肾虚寒,发痫惊风,实有起死回生之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医理探源
杏林杂谈
慢性咽喉炎治疗中心
青橄榄网络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