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美容之声
›
情志美容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情志美容法
[复制链接]
177
|
0
|
2019-8-22 18: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情志美容法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心理学说指导下,通过心理治疗或心理调养,调节情绪,改善心理状态,消除或减轻不良情志对人体的影响,以防治疾病,健美神形的一种美容方法。
中医心理学是用中医理论研究心理活动及其实际运用规律的学科,是中医科学与心理科学互相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经》对阴阳五行、心主神明、五脏情志等的论述形成了中医心理学理论思想的雏形,更为重要的是,它论述了过极的情志对人内心和外形的伤害,为今天的情志美容打下了理论基础。晋至隋唐时期,通过以孙思邈为代表的医学家们的努力,中医心理学思想得以向纵深发展,在心理病机及心理调养等方面有了较大进展。到了宋金元时期,陈无择提出了著名的“三因论”,把清志病因明确为七情,标志着七情学说的成熟与定型。此时期老年养生受到重视,一些医家分析老年人的心身特点提出了收心养心、调养神明的论点,强调节欲以养阴精,淡泊以涵神气,从而达到益寿驻颜的目的。明清时期,中医心理学在唐宋奠定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提高,尤其在心理治疗方面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为后世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随着科技进步以及人们思想的变化,现在中医心理学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逐步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为情志美容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
心理治疗和心理调养是情志美容的主要方法,它们都与中医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心理治疗,是一种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治疗情绪、精神障碍以及某些损美性疾病(如斑秃、黄褐斑等)的方法;而心理调养则是指修身养性,保养精神,保持心理健康,从而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达到防病益寿驻颜的目的。
情志,即七情五志,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五志则是七情与五脏—一对应的喜、怒、思、悲、恐五种情绪。人之七情,与生俱来,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刺激在情志方面的正常反应,没有这些情志活动,人体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七情当发即发,不但不会伤人,还可使人阴阳气血调和,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疾病恢复,惟有长期持续的忧愁思虑,或暴喜大怒,才会内伤脏腑,造成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速病情恶化。如《医醇塍义》说:“夫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人共有之境。若当喜而喜,当怒而怒,当忧而忧,是即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也。此天下之至和,尚何伤之有?惟未事而先意将迎,既去而尚多留恋,则无时不在喜怒忧思之境中,而此心无复有坦荡之日,虽欲不伤,庸可得乎?”因此,正确地把握情志活动的限度,就可以既充分享受情感活动带来的欢乐与情趣,又可以避免情志失控产生的痛苦与疾患,从而避免疾病带来的外形外貌的损害,并且美得更加优雅,更加和谐,使美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古今医案
中药方剂
中医外科
亮仔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