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反思百年坎坷 创新发展中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反思百年坎坷 创新发展中医
[复制链接]
191
|
0
|
2019-8-22 21: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两次反中医思潮的出现,都与狭隘科学观,甚至否定中医科学性有关
?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正是紧紧抓住复杂微观变化的整体综合状态,而且通过反复实践的摸索概括,以中医理论贯穿起来的中药、针灸、按摩、拔罐、饮食、气功,都可以为帮助病人由疾病向健康转化服务,是理、法、方、药一气贯通的整体医学
?中医学既有科学理论,也有诊疗技术,更有治病经验,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医随国运,在新兴科学观正在崛起的时期,有的人看不到科学观、技术观的变化,看不到中医有效性背后蕴藏着科学原理,依然按着狭隘的科学观、技术观看中医
从1916年《灵素商兑》发表,演变为个别人士向当时的南京政府提案取消中医;到2006年张功耀发起取消中医网络签名活动的闹剧,相隔90年,反中医思潮虽已退却,但其不良影响并没有彻底消除。笔者从科学观的角度,探索这一历史现象所反映的问题。
迷失方向带来“发展困惑”
元明时代,西学借助传教的途径登陆中国,广泛传播其以还原论为代表的学术体系。西方医学的传播,也或快或慢的影响了中医的发展。1830年《医林改错》出版,虽然其主要成就是气血理论指导下的活血化瘀方药,但是,走解剖道路的发展方向背离了中医特色,造成了中医界信心动摇。
中医临床进步的轨迹,如果是沿着华佗外科手术的道路前进,必然会非常重视解剖、止血、麻醉、局部抗感染,其手术刀不会生锈,麻沸散也不会轻易失传。然而,胆石症、肠梗阻、阑尾脓肿、腹内肿瘤等西方医学依靠手术治疗的疾病,大多可以通过中医非手术疗法解决。
辨证论治方药体系的建立,内病外治理论与技术,使中医临床走上了不完全依赖外科的道路,其安全有效的特点延续至今。
中西医两大不同的体系之间的差别,在复杂性科学、系统论出现之前,在大规模中西医临床疗效对比没有出现的时候,人们是很难认识到的。
笔者认为,两次反中医思潮的出现,都与狭隘科学观,甚至否定中医科学性有关。
还原论与中医“道不同”
科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的系统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别。
广义的科学,包括自然、社会、意识领域的众多知识,而狭义的科学只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经典的西方近代文艺复兴之后产生的自然科学。
所谓西学东进,“赛先生”进入中国,以及后来的四个现代化,基本上是以还原论的科学观指导工业化建设。从废科举兴学校,到建立门类比较齐全的科学技术体系,中国走过了百年曲折道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加快引进、消化、吸收科学技术,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中国的经济大步前进,国家实力和地位空前提高。
西方医学在还原论方法的指导下,打开人体进行解剖研究,从结构研究功能。但其实,细胞是整体生成的,不是分步合成的。按照还原论的方法研究,到了细胞、基因层面,就遇到了障碍。
以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治疗,虽然有其清晰的作用靶点,代谢过程清晰,量效、构效关系明确,这都是其优点。
但是,化学分子在微观领域的存在是十分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分子在起决定作用,而是形成了极为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往往互相影响,彼此制约,在治疗时需要的是调节,而不是祛除、移植某种分子。
以攻击靶点为出发点的单纯一种化学物质治疗,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很难求得生理功能的和谐平衡,对于人体自组织能力的干扰作用,可能大于治疗的作用。因此,需要重新评价其远期影响,这也是循证医学崛起的一个原因。
大数据就是“全数据”
大型计算机、互联网、未来科学的发展,是要把一切有关健康、疾病、康复的因素都考虑进来,把天地万物、自然、精神、社会的因素都纳入进来,这才是大数据,而不是只在身体内部找分子靶点。
人体因为年龄的增加,或者患病日久,往往从头到脚有很多“异常”。如果按照“精细仪器检查,可以找到许多攻击靶点,各科专家可以“很有科学依据”地分别开出来几种药物,把药叠加在一起,给患者开一大堆化学药物。
现在不少老年人每天吃几种药,这几种药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加在一起是起协同作用,还是互相抵触?是否产生新物质?没有人说得清楚。
在肚子里开西药铺,远不如在外边开中药方。中医的复方用药,大多“道法自然”,是天然植物,炮制使用的方法,已经反复研究、验证了几千年。
中医学所理解的脏腑,侧重于研究人在天地万物之间,如何保持自身的整体性,如何与环境和谐相处,由此建立起来一套关系模型。
这套关系模型,以气、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指导,把人体放在自然环境之中进行考察,充分依据人体的“自识”和“识他”能力,建立了一整套识别、判定、解决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促进疾病向健康转化的方法,是整体贯通的、即时随机的状态调整的医学方法。尽管其体系难以吸收数学、物理、化学等经典的简单科学知识,但是,新兴的控制论、信息论、黑箱理论、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系统论等复杂性科学的新兴学科,都可以在中医学里找到共同语言,找到依据。中医的科学性可以从复杂性科学取得理论支撑,可以摆脱线性理论简单科学的拷问。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医学视频
男科病治疗中心
新闻中心
上古科技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