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论脾阴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论脾阴
[复制链接]
111
|
0
|
2019-8-23 01: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东垣善用风药之属,如升、葛、参、芪之品,偏于脾之阳气;香岩喜用甘凉之类,如沙参、麦冬等物,重在胃之阴液。但历代医家对于脾阴一说,其论尚少。正如清代医家吴澄所言:“古方理脾健胃,多偏补胃中之阴,而不及脾中之阴。”“一阴一阳谓之道。”万物负阴而抱阳,脾亦如此。脾阴是指脾中较稠厚的精微物质,具有滋养濡润脾脏及他脏,营养肌肉,参与运化的作用。现从以下七个方面加以阐述。
脾阴学说的源流
《内经》奠定了脾阴学说的理论基础与脾阴虚的治疗原则。《素问·五运行大论》曰:“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政为谧,其令云雨。”脾为太阴湿土,湿乃脾之正气,脾若无湿则不为脾矣,此湿可作脾阴理解。《素问·刺法论》曰:“欲令脾实……宜甘宜淡。”其中指出了“甘淡补脾”为治疗脾阴虚的原则,此两处论述为脾阴学说的渊薮,而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已经有了治疗脾阴虚的方剂,如麻子仁丸、小建中汤等。
现以麻子仁丸为例论之。《伤寒论》第247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鞕,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约者,少也,乏也。为何“其脾为约”?只因“胃气强”。胃热亢盛,煎熬阴液,脾阴则少。脾阴不足,其“脾气散精”功能失常,津液不能四布但输膀胱,而致小便数。尤在泾曰:“麻仁、杏仁、芍药所以滋令脾厚。”《本草正义》:“芍药古无赤白之分,而功用有别。白者苦而微酸,能益太阴之脾阴……”麻子仁丸以枳实、厚朴、大黄通下泻热,麻仁、杏仁、芍药滋补脾阴。现代中成药麻仁滋脾丸即以仲景麻子仁丸为底方研制而成,取名麻仁滋脾丸,其滋补脾阴之功效可知矣。
只可惜《内经》与《伤寒论》的这一思想未引起后世足够的重视,鲜有人问津。直至明清,一些医家才逐渐重视脾阴学说,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如缪希雍指出:“胃气弱则不能纳,脾阴亏则不能消,世人徒知香燥温补为治脾虚之法,而不知甘凉滋润益阴之有益于脾也。”吴澄在《不居集》中亦指出“脾经虚分阴阳”,并创制了中和理阴汤、理脾阴正方等行之有效的方剂。而民国时期的张锡纯更是善用生山药滋补脾阴,治疗疑难杂症,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脾阴的作用及脾阴虚临床表现
经言:“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能助胃消化水谷并运至全身。唐容川《血证论》亦谓:“脾称湿土,土湿则滋生万物,脾润则长养脏腑。”脾阴能助脾之运化,并能濡润五脏,营养肌肉筋骨。脾阴不足则脾运化失常,胀满、便溏之症生矣。《景岳全书》:“劳倦伤脾而发热者,以脾阴不足,伤则热生于肌肉之分。”《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第六》:“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脾主四肢,故脾阴虚患者可见四肢烦热之症。取名建中者,建立中气也。此脾阴阳双补之剂,方中倍用芍药,以疗脾阴之虚也,故手足烦热之症能除矣。临床上脾阴虚的患者多见不知饥饿,脘腹胀满,大便溏薄,手足烦热等症,其舌多见淡红少苔或无苔,脉多细数。
脾阴与胃阴的区别
脾者,藏精气而不泻也,脾阴重于从饮食水谷而化的精微物质,较之胃阴则更黏稠,更精微。胃者,传化物而不藏也。胃阴则重于胃中的津液,助于胃腐熟水谷并向下传导。章真如之论最妙:“脾阴系指水谷所化生的营液膏脂,且有濡养本脏和灌溉其他脏腑,营养肌肉,参与运化等作用。”(《章真如临床经验辑要》)临床上,嗔怒忧愁,思虑过多之人,往往伤及脾阴。而外感热邪,吐泻之后,多伤其胃阴。脾阴虚多表现为不饥不食,手足烦热,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胃阴虚则多表现为饥而不欲食,咽干口燥,胃脘灼热,大便干结。
脾阴虚与脾气虚的区别
临床脾阴不足与脾气虚弱往往症状相似,常可出现脘腹胀满,大便稀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等症。脾阴虚与脾气虚,重在舌脉以别之。脾阴不足,患者多脉细数,舌淡红苔少或无苔。而脾气虚弱者常脉弦缓而无力,舌淡胖而大,多伴有齿痕。原脾气虚弱之人泄泻不已,长年累月,伤及阴分,故对一些久治不愈之泄泻,可气阴双补以调之。
世人遇到脘腹胀满,大便稀溏之症,多用黄芪、白术、人参等补气之药,佐以木香、砂仁等行气之属,或效或不效。究其原因,因其只知补气升阳,而忘乎滋阴补脾。本是脾阴虚之症,反用木香、砂仁之辛燥,脾阴之伤重矣。《岳美中医话集》中有一案例,诚如是然。一医遇一脾虚气滞患者,重用木香而无效。询其祖父翟老医生,老医嘱其查舌,见苔白而薄,遂曰:“此脾阴不足之象,焉能再动之燥之,徒加木香,脾阴更虚,拟先加山药一两,养其脾阴,服至舌苔厚腻后,再加重木香,则可痊愈。”后从其言,果愈。
脾阴虚的治疗
《内经》确立了“甘淡滋补脾阴”的治疗原则。如《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素问·刺法论篇》曰:“令脾实……宜甘宜淡。”脾为太阴湿土,无湿则不能行稼穑之能,湿盛则壅滞,故滋补脾阴之药多为甘淡之药,甘则能补,淡则能利,补而不腻。山药、白芍、薏苡仁、莲子、黄精、芡实、白扁豆等,皆为补脾阴之良药。山药,《本草求真》载其“色白入肺,味甘入脾,气虽温而却平,补脾肺之阴。”寿甫喜用山药,对于阴虚泻痢之症多用之。其薯蓣粥,薯蓣鸡子黄粥等方,验之临床,简便且灵验。薏苡仁甘淡平和,服之能益阴利湿。《本草乘雅半偈》:“薏谐意,意者,脾藏之神用,故主脾藏失用。”莲子,《本草求真》:“气禀清芳,味得中和,甘温而涩,究皆脾家药也。”黄精,色黄入脾,质黏软而滋阴。《本草求真》:“究其黄精气味,止是入脾补阴,若使挟有痰湿,则食反助痰。”芡实,《景岳全书》谓其“味甘,气平,入脾肾两脏,能健脾养阴止渴”。白扁豆,《名医别录》谓其“味甘,微涩,主和中,下气”。观吴澄《不居集》之理脾阴正方,中和理阴汤等诸多滋补脾阴之剂,多以上述诸药为主,佐以补气行气之品,使其补而不滞。
此外,胡慎柔在论述补脾阴时曾言:“煎去头煎不用,止服第二煎,此为养脾阴秘法也。”并叮嘱说“师师相授之语,无轻忽焉”。张锡纯颇认同此说,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说:“慎柔和尚治阴虚劳热专用次煎,取次煎味淡,善能养脾阴也。”胡慎柔曾载一案,用头煎无效,改用次煎则效果显著。所以,临床上此煎煮方法方面亦应引起注意。
脾阴学说的应用
张锡纯曰:“治阴虚专责重于脾,人亦多不解,陈修园谓:脾为太阴,乃三阴之长。故治阴虚者,当滋脾阴为主,脾阴足,自能灌溉诸脏也。”临床上滋补脾阴法可广泛用于治疗肺痨、虚劳、泄泻、咳喘、风证、消渴、肿瘤、厌食症等疾病。肺痨、虚劳、泄泻、咳喘从脾阴论治古已有之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此不赘述。脾阴不足,不能濡养肌肉筋脉,故而生风而颤。滋养脾阴,筋脉柔和,从而息风止颤。山东省老中医张志远善从脾阴虚论治颤证。消渴一病,世人皆知胃阴虚,不知有脾阴虚。脾阴不足,精微不奉,则身体羸瘦,神疲乏力,运化津液失常则多尿,精微不足,食水谷以自救则多饮多食。所以,消渴可从脾阴论治。恶性肿瘤的患者、厌食症患者往往不思饮食,临床上可试用滋脾阴之法以治之。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饮食无规律,思虑过多之人不在少数,因而出现不欲饮食,头目不清等亚健康状态,亦可从脾阴而治。嘱其熬制山药薏苡粥等食疗之品,既治病又实惠,不失为保健养生之良方。
病案举例
袁某,女,38岁。1983年10月5日初诊。腹泻9年,经多方检查亦未找出原因,屡服中、西药皆少效。症见面色萎黄,困倦乏力,泄泻溏薄,泻而不畅,量时多时少,有不消化食物。一日八九次,无腹痛。若食油腻,辛辣食物或水果等,则腹泻加重,并时有矢气。纳食尚可。食后脘腹痞闷不舒,口中有味,燥而不饮,心烦失眠。午后足跗肿,小便黄。伴有齿衄,晨晚为甚。舌嫩红少苔,脉细弱。证属脾阴亏耗,运化统摄失司。治宜敛养脾阴,佐以益气。处方:怀山药30g,谷芽30g,冬瓜仁30g,粳米30g,太子参20g,石斛15g,莲肉15g,白芍12g,炒乌梅9g,佛手花6g,甘草6g,荷叶4g。服上方12剂后,大便成形,1日2次,齿衄减轻,精神睡眠如常。此系脾阴渐复之象,于前方加炮姜4g,冀其阳化阴生,运化有权。又服6剂,大便每日1次,诸症悉除。再以上方守服1月,迄今未再复发。(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腹泻痢疾卷》)
笔者按:此乃四川省老中医唐良佐之验案。患者腹泻长达9年之久,长期腹泻,渐伤脾阴。脾阴不足,运化不及,则生胀满、泄泻等症。脾阴亏虚,虚火上炎,则有失眠、齿衄等症。长期泄泻,必耗人体之正气,故治以养脾阴兼佐益气,药用怀山药、粳米、石斛、莲肉,白芍滋补脾阴。太子参益气养阴。谷芽、炒乌梅、佛手花疏肝和胃。冬瓜仁、荷叶祛湿醒脾。方证相应,故9年之疴疾月余而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白色叹号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