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论火与疾病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论火与疾病
[复制链接]
179
|
0
|
2019-8-23 01: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通过对火的直观观察,中华民族以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将火从物质文化向观念文化扩展,将火演化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就“火”的中医涵义来讲,其主要涵义有以下四种:生理之火、病理之火、六气之火、药物气味之火。生理之火又称“正火”,与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关。病理之火又称“邪火”,包括病因层次的火与病机层次的火。本文从“正火虚衰”与“邪火亢盛”两个角度论述中医学中“火”与疾病的相关理论。
正火虚衰
“生理之火”主要包括人体生命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及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火禀受于父母,是生命的原动力,其对人体生命发展的作用是以推动气化来实现。火之所以能够推动气化,在于火是人体之气的内在动力。火还是脏腑功能特性的概括,因而火又有心火、肝火、肾火、胆火、三焦火等分别。动力之火是脏腑之火的根源,脏腑之火支撑动力之火。正火虚衰,是指生理之火虚损,脏腑机能减退或衰弱的病理状态。
1.正火虚衰的原因
先天因素 母体妊娠期间,特别是妊娠早期,因感受外邪,或患内伤杂病,或饮食不调,或情志不舒,或遇精神刺激,致母体脏腑功能失常或气血津液亏虚,不能提供充足的气血以滋养胎儿,而使胎儿先天之火不足;不但胎儿不能正常发育,胎儿出生后亦表现为发育迟缓,形体瘦小,骨骼软弱,面色无华,惊悸不宁,善惊易恐,气怯声低,健忘等。
后天因素 寒邪为阴邪,其性寒凉、凝滞、收引,可使生理之火凝滞或缓滞,导致其推动和温煦之力下降,脏腑机能减退。湿邪、水饮、痰浊等为阴邪,也可阻滞火之推动作用。火气一体,久病伤气则火衰;或久病伤阴,精、血、津液不足无以化气,也能导致正火虚衰。此外,随着年老体衰而正火逐渐衰微,而火灭则神灭。饮食不节,恣食生冷,导致阴寒内盛而火衰;房劳过度,耗伤阴精,精伤而火源不足而火衰。
2. 正火虚衰的表现
脏腑功能失常 人体体温的恒定,以及各脏腑均需火的温煦作用才能维持正常功能活动。因此,火衰可导致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失常。如火衰而心神失其温养,则见神倦形瘦,表情淡漠,心悸易惊;火衰而血脉失其温通,则手足不温或手足逆冷,畏寒喜暖,面色苍白;火衰而肺失其温养,宣发肃降功能减弱,从而出现呼吸气短,形寒怯冷,语声低微,虚寒肺痿等;火衰而脾胃失其温煦,则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喜热饮,若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则纳食减少,泛吐清涎,大便清稀;火肾失其温养则腰部冷痛拘急。
气、血、津液运行失常 气、血、津液在体内的正常运行,全赖火的推动、宣散作用。若火衰推动、宣散无力,则会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导致其运行迟缓,甚或出现停留阻滞的病理变化。若气行不畅,运行窒碍,则在其病变部位出现胀闷、疼痛、胀多于痛、时轻时重等特征。若气的运行方向受到影响,则导致气的升降失常。或导致肺、胃、肝气逆,而咳嗽、喘促、呃逆、嗳气、恶心、呕吐、反胃等;或导致中气下陷,而食少、腹胀肛坠、泄泻等气陷症状。若影响血液运行,可致血行不畅,瘀积凝滞,进而闭塞血脉,或血溢脉外。因血液瘀积的部位不同,火衰所致的血脉瘀阻病理表现也各不相同,若心脉瘀阻,症见心悸、怔忡、手足逆冷、心区疼痛或胸痛彻背,唇甲发绀,舌紫暗等。火衰而津液运行受阻,可导致津液的敷布障碍,表现为脏腑、五体、官窍等津液不足,或导致津液停蓄,发生水、湿、痰、饮等病理变化。
此外,火衰可影响精、气、血、津液的生成及相互转化,以及汗、尿、糟粕的排泄等,引起多种代谢异常的病变。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尊生保健
語葵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