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慢性肾功能衰竭湿热证形成机制探讨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慢性肾功能衰竭湿热证形成机制探讨
[复制链接]
111
|
0
|
2019-8-23 01: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指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后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它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和毒物的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1]。随着中医对CRF研究的不断深入,“湿浊”、“湿热”、“血瘀”、“湿瘀”等病理概念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针对近年来CRF研究中的热点难点,对CRF湿热证的形成及辨治作一分析和阐述。
1 禀赋不足,阴阳偏颇是CRF湿热证形成的重要内因
禀赋即体质,是人体在先天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后天总体生理特性,人的禀赋有较强的个体性差异。《灵枢-寿天刚柔》:“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禀赋此种个体特征对疾病发生后证候类型的趋向有较强的制约作用。清代程芝田《医法心传》云:“凡人阴脏、阳脏、平脏,本性使然,??阳脏所感之病,阳者居多;阴脏所感之病,阴者居多。不独杂病,伤寒亦然。”
禀赋的形成主要因于先天,又与肾气的强弱和肾中阴阳的偏盛偏衰密切相关,这一关系构成肾脏疾病的基础。如有的人禀赋阴盛阳弱,其致病多形成肾阳不足、虚寒内盛的病理证型;若阳盛阴弱,则易形成阴虚内热之证;有的人禀赋肾气不足,患病后极易发生肾气亏虚证候。清代叶天士对外感、内伤湿热的体质因素有精辟论述,《临证指南医案》:“治法总宜辨其体质阴阳,斯可以知寒热虚实之治。若其人色苍赤而瘦,肌肉坚结者,其体属阳。此外感湿邪,必易化热;若内生湿邪,多因膏粱酒醴,必生湿热、湿火之症。若其人色白而肥,肌肉柔软者,其体属阴,若外感湿邪,不易化热;若内生之湿,多因茶汤、生冷太过,必生寒湿之症[2]。”临床上CRF湿热证多与脾肾气阴两虚证兼夹,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体质关联,气虚者易生湿,阴虚者易生热,湿热之邪逗留三焦,上犯伤肺、中侵伤脾、下注伤肾,可致脾肾气阴两虚更甚。因此,对CRF脾肾气阴不足者,治疗上更应慎用辛香燥热、助湿滋腻之品。如《景岳全书· 水肿》所云:“凡素禀阳盛,三焦多火,而病为水肿者,其证必烦渴喜冷,或面赤便结,或热而喘嗽,或头面皆肿,或脉见滑实,此湿热相因,阴虚之证也;凡辛香燥热等剂,必所不堪[3]。”
2 “肾主水液”障碍是CRF湿热证形成的根本原因
肾为水脏,有蒸腾气化的生理功能。《素问·痿论》:“肾者水藏也。”《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灵兰秘典论》:“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肾者,牝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一方面说明肾在脏腑最下,为至阴之脏,水液至此已成为盛水,形质重浊,靠自身无力上达;一方面说明肾有蒸精化气的作用,可以使有形之盛水蒸腾布化,如地气上为云一般。肾的这一作用,主要靠肾阳完成。肾主三焦水道,司膀胱开阖,水液代谢主要由肺、脾、肾三脏完成,而水液在体内的上升下达,循环周流,又皆以三焦为通路。《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决渎功能正常,则水道通畅,津液得以循环敷布;如三焦气化不利,则决渎无权,水道壅阻,水停为患。而三焦的气化功能,又受肾脏气化的制约,不仅如此,肾通过三焦,还间接控制肺脏的宣降功能。肾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经脉连属实现的。《灵枢·本输》:“少阴属肾,肾上连肺。”由于肾在经脉连属上对肺与三焦的统摄关系,使其在水液代谢中的作用更趋重要。
《素问·经脉别论》王冰注云:“水饮流下,至于中焦,水化精微,上为云雾,云雾散变,乃注于脾”,“水土合化,上滋肺气,金气通肾,故调水道,转注下焦,膀胱禀化,乃为溲矣。”补充并突出了肾脏在水液代谢中的作用,不仅使经旨更加完备,而且更符合“肾主水”生理。在论述“肾者胃之关”时,王冰注云:“关者,所以司出入也,肾主下焦,膀胱为腑,主其分注,关窍二阴,故肾气化则二阴通,二阴闷则胃填满,故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闭则水积,水积则气停,气停则水生,水生则气溢,气水同类,故云关闭不利,聚水而从其类也。”不仅解释了肾为胃关,而且说明胃以通降为顺,胃的通降不仅在中焦,更重要的是与肾及下焦有关。清代何梦瑶云:“肾水为坎中之阳所蒸,则成气上腾至肺,所谓精化为气,地气上为云也。气归于肺,复化为水。肺布水精,下输膀胱,五经并行,所谓水出高源,天气下为雨也L4]。”肾与肺的这种关系,正如张景岳所云:“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肺。”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岳光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