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叶桂络病学说探析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叶桂络病学说探析
[复制链接]
74
|
0
|
2019-8-23 01: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清代温病大家,亦擅长内伤杂病,创建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提出内伤杂病“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病机学说。其所创“络病学说”和治络之法,对中医病理学及治则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临证指南医案》是由叶氏门人华岫云等辑录整理而成,共10卷,以病为纲,分为89门,立法处方熨贴中肯、用药灵活而有法度,并于每门之后均附论一篇,体现了叶氏“络病学说”的学术思想,本文试从《临证指南医案》中探析叶氏之络病学说。
1.“络”的生理
络脉作为经络的组成部分在运行气血、络属脏腑等主要功能方面,与经脉有其共性,但络脉作为从经脉支横别出、逐层细化的网络,以及作为经脉的分支,而具有布散、渗灌经脉气血到脏腑形体官窍及经络自身的作用。《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凡经脉直行,络脉横行,经气注络,络气还经,是其常度。”《素问·调经论》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与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人体一旦发生病变,不是出于气就是出于血。故叶氏从气血辨证方面来说“经主气,络主血”,络为聚血之所。
2.“络”的病理
生理决定病理,经络为全身气血通道,气血为病往往都会影响到经络。络脉多深在脏腑组织之中,凡是发生于经络系统终末段、深入到脏腑机体四肢百骸的疾病,统属于“络病"。由于络脉特殊生理位置及作用,决定了络病病因、病机的繁杂,叶氏也多次强调说:“在经多气病,在络多血病”,“百日久恙,血络必伤”、“久痛入络”、“痛久入血络”。因此,“入络”是疾病发展,病情深重,病位深在之意,而且不但久病入络,新病势急危重者亦可入络,且络病有寒热虚实之分。
久病入络、久痛入络 叶氏医案中论曰:“初病在经,久痛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则可知其治气治血之当然也。凡气既久阻,血亦应病,循行之脉络自痹,而辛香理气,辛柔和血之法,实为对待必然之理。”由于疾病的失治、误治或病重缠绵而日久不愈,经气之伤渐入血络,络脉失和,血失通利,为痰为瘀,瘀痰并阻络道,而形成“久病入络”的病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是疾病发展,病情深重的一般规律。
病情深重且发展迅速的外感病可直接入络 在叶氏看来,络病不只是久病可致,即使新病亦可导致络病。如新感六淫邪气、外伤也能人络,伤及络中气血而为络病。如温邪伤人最速,“吸入温邪,鼻通肺络,逆传心胞络中,震动君主,神明欲迷,弥漫之邪,攻之不解,清窍既蒙,络内亦痹。……忆《平脉篇》清邪中上,肺位最高,既入胞络,气血交阻,逐秽利窍,须藉芳香。议用《局方》至宝丹。”
从上不难看出,无论新病、久病均可导致络中气血受伤而成络病,而络病一旦形成,其病势则或沉重或缠绵。
络病有寒热虚实之别 络病的病因复杂,因体质差异或邪之性质不同而有寒热之别,且久病多瘀、多痰、多虚,其病机多为气滞、血瘀、痰阻。因此,络病的基本特点或为虚或为实,虚则络脉失养,实则阻滞不通,失养与瘀滞皆可致络病。
寒主收引,无论是寒邪内侵还是内寒干犯络脉,皆致络脉拘急则不通,《临证指南医案·胁痛》寒入络脉气滞案云:“痛必右胁中有形功心,呕吐清涎,周身寒凛,痛止寂然无踪。此乃寒入络脉,气乘阻逆。”治当辛温缓通。络病属热者,内伤邪热侵犯络脉,致络脉气血不宁为病,如“肝络热胜,血不自宁”等都能成为络病而属热。叶氏医案中不乏因虚致络病者,以便血为例,如证属心脾营损曰:“络伤下血,是操持损营,治在心脾。归脾饴糖丸”。亦有外邪入犯络脉不通而成实者,如“风湿雨露从上而受,流入经络,与气血交混”之痹证。
然而疾病末期往往是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虚实夹杂,如其所说:“最虚之处,便是客邪之处”,络病并非单一的寒热虚实,久病络中气血虚,常导致邪气干络,致络病常呈寒热错杂、虚实互见。
3.络病的特色治法
络脉损伤的基本病理变化,即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吐血》所谓:“离络留而为瘀也”。因此,对于络病的治法,叶氏有独特之处———虫类搜剔、丸以缓之。其《临证指南医案》说:“其通络方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与攻积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录法备参末议。蜣螂虫、蟅虫、当归须、桃仁、川郁金、川芎、生香附、煨木香、生牡蛎、夏枯草”。并且叶氏的这一思想应用极普遍。
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中的病理状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困难。“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理论对于纷乱芜杂的病机是一个执简驭繁的高度概括,归纳、总结各种疾病从络治疗的效果,探索异病同治规律,对于提高诊疗水平将有极大的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针道天下
低头花已谢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